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锁心防盗结构,其主要是在该锁塞的锁孔内与下珠室间形成具弯曲弧度的轨道,并在至少一侧形成偏移该锁孔中心的弯折面,且该数下梢珠柱的锥尖端伸出下珠室而排列在锁孔的壁缘间,并在该弯折面于锁孔内的对应另端设有具锥尖端的控制阀,如此则需以同时具备有相对轨道弯曲度及对应锥尖端的抵缺口的钥匙,方可达到开启的目的,而极具高安全性防盗效果。(*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盗结构,尤指一种可大幅增加被破解难度的锁心防盗结构。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按一般的锁心1其主要由一筒壳体11及一容设在该筒壳体11的锁塞12所构成,其中该筒壳体11与锁塞12间具有互通的上珠室13与下珠室14,供数组下梢珠柱131、上梢珠柱141与弹簧15依序由上珠室13置入后,再以扣板盖16盖合,且该筒壳体11具有一贯通孔111,而将锁塞12伸入该贯通孔111后,再于末端藉由C形夹17予以固定,因此若欲开锁时(如图1A所示),则需以吻合每一上梢珠柱141,使之可完全深入上珠室13的钥匙穿过锁塞12的锁孔121内所形成的轨道18,而使该筒壳体11与锁塞12间平行形成空隙,方能达到开锁的目的;但由于上述的一般锁心间轨道18是呈直线贯通状,因此若使用如铁丝等呈直条状的物体,也可能直接贯通该轨道18以抵压每一下梢珠柱131,而仍然容易被破解;因而,如何提供一种锁心改良结构,以增加不肖窃盗者的破解难度,即为本技术设计人的研发动机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锁心防盗结构,其主要是改善以往呈直线贯通状的锁心轨道结构的弊病,以有效提高防盗效果。本技术主要是由一筒壳体及一容设在该筒壳体的锁塞所构成,其中该筒壳体与锁塞间具有互通的上珠室与下珠室,以供数组下梢珠柱、上梢珠柱与弹簧依序由上珠室置入,在锁塞一端设有锁孔,供一开启钥匙插置而入,其特征在于该锁塞的锁孔内与下珠室间形成具弯曲弧度的轨道,而以至少一侧形成偏移该锁孔中心的弯折面,且所述下梢珠柱的锥尖端伸出下珠室而排列在锁孔的壁缘间,该锥尖端的长度依序朝该弯折面聚合,并在锁孔内弯折面的对应另端设有具锥尖端的控制阀,使该开启钥匙需同时具有相对前述轨道的弯曲弧度,以及对应每一下稍珠柱与控制阀锥尖端的抵缺口才能开启。本技术所提供的锁心防盗结构与习知技术相比更具有下列之优点1、需同时具备有相对轨道弯曲度及对应锥尖的抵缺口的钥匙,方可达到开启的目的,而极具安全性。2、可有效防止铁丝等具可挠性的工具侵入。3、具产业利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习知锁心的立体图。图1A是习知锁心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在开启钥匙(水平向)插入前的剖视图。图3A是本技术图3中由锁孔方向视之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在开启钥匙(水平向)插入后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以另一轨道弯曲朝向的实施剖视图(水平向开启)。图6是本技术在另一型态开启钥匙(垂直向)插入后的剖视图。图6A是本技术图6中由锁孔方向视之的侧视图。图7是本技术以另一轨道弯曲朝向的实施剖视图(垂直向开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方便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及所能达成的功效、现配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详细介绍说明如下如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锁心防盗结构,其主要包含一筒壳体2及一容设在该筒壳体2的锁塞3所构成,其中该筒壳体2与锁塞3间具有互通的上珠室21与下珠室31,以供数组下珠柱32、上梢珠柱22与弹簧23依序由上珠室21置入,即通过扣板盖在锁塞3一端设有锁孔33,供一开启钥匙A插置而入,而本技术的予以盖合,并将锁塞3伸入筒壳体2,再由C形夹25予以固定(因上述的详细连接组合方式为习知易于达成的技术,故在此不予赘述),以主要特征在于(请同时配合参阅图3及图3A所示,其是以水平向插置为例);该锁塞3的锁孔33内与下珠室31间形成具弯曲弧度的轨道4,其在至少一侧形成偏移该锁孔33中心的弯折凹陷面41,且该数个下梢珠柱32的锥尖端321伸出下珠室31而排列在锁孔33的壁缘间,该锥尖端321的长度依序朝该凹陷面41呈渐短的减聚,并在该凹陷面41于锁孔33内的对应另端设有外体孔331,供一控制梢珠柱51通过弹簧52定位于其中,而形成一控制阀5,并也伸出一锥尖端53;通过上述结构,若当欲使锁塞3在筒壳体2间转动而开锁时,则需在具相对弯曲度的开启钥匙A中(请配合参阅图4所示)设有与下梢珠柱32及控制阀5的锥尖端53相对应的抵缺口A1,如此方可同时压抵上梢珠柱22脱离下珠室31而伸入上珠室21,使该锁壳体2与锁塞3间形成切齐光滑面,因而转动该锁塞3,而达到开启的目的;如此若当欲开启的钥匙不具相对应的弯曲度,即无法使锁塞3在筒壳体2间转动,纵使使用具有可挠度而可弯曲的工具(如铁丝),仍会受卡抵在凹陷面41另端的下梢珠柱32的锥尖端321壁缘,且由于不能同时使控制阀5压抵,而同样无法达到开启的目的,而极具防盗的高安全性;如图6及图6A所示,为本技术使用另一型态开启钥匙B(垂直向)的实施例剖视图,其中另一型态开启钥匙B也需具有相对于轨道4的弯曲度(请参阅图4所示),且也设有与下梢珠柱32及控制阀5的锥尖端53相对应的抵缺口B1,如此方可同时压抵上梢珠柱22脱离下珠室31而伸入上珠室21,使该锁壳体2与锁塞3间形成切齐光滑面,因而转动该锁塞3,而达到开启的目的;又如图5、图7所示,为本技术轨道4(包括水平向与垂直向开启)朝另一轨道弯曲朝向的实施型态剖视图,其中该轨道4可在偏移锁孔33中心反向弯折成凸伸面42,且该数个下梢珠柱32的锥尖端321伸出下珠室31而排列在锁孔33的壁缘间,该锥尖端321的长度依序朝该凸伸面42呈渐长的扩张,并在该凸伸面42于锁孔33内的对应另端也设有控制阀(图未示),从而在凸伸面42与该控制阀间形成防止侵入禁制状态;再者,伸出在锁孔33的下梢珠柱32的锥尖端321两侧设有限位柱332(如图3A所示)或槽沟334(如图6A所示),以防止铁丝等物品不易推抵其下梢珠柱32的锥尖端321,而不正当开启,实具有方便实用的功效。综上所述,本技术在突破先前技术结构下,确实已达到所欲增进的功效,而在空间型态上确属创新,且亦非熟悉该项技术者所易于想到,再者,本技术申请前未曾公开。但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一较佳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即局限本技术的专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或未脱离其技术精神所为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
的,均同理皆应包含在本技术创作的精神范畴内。权利要求1.一种锁心防盗结构,其主要是由一筒壳体及一容设在该筒壳体的锁塞所构成,其中该筒壳体与锁塞间具有互通的上珠室与下珠室,以供数组下梢珠柱、上梢珠柱与弹簧依序由上珠室置入,在锁塞一端设有锁孔,供一开启钥匙插置而入,其特征在于该锁塞的锁孔内与下珠室间形成具弯曲弧度的轨道,而以至少一侧形成偏移该锁孔中心的弯折面,且所述下梢珠柱的锥尖端伸出下珠室而排列在锁孔的壁缘间,该锥尖端的长度依序朝该弯折面聚合,并在锁孔内弯折面的对应另端设有具锥尖端的控制阀,使该开启钥匙需同时具有相对前述轨道的弯曲弧度,以及对应每一下稍珠柱与控制阀锥尖端的抵缺口才能开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心防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控制阀包括控制梢珠柱及弹簧所组成,并定位于锁孔轨道相对于弯折面的另端所形成的外体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心防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下梢珠柱的锥尖端长度根据弯折面方向而以呈渐缩的减聚依序排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心防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下梢珠柱的锥尖端长度根据弯折面方向而以呈渐长的扩张依序排列。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锁心防盗结构,其主要是在该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锁心防盗结构,其主要是由一筒壳体及一容设在该筒壳体的锁塞所构成,其中该筒壳体与锁塞间具有互通的上珠室与下珠室,以供数组下梢珠柱、上梢珠柱与弹簧依序由上珠室置入,在锁塞一端设有锁孔,供一开启钥匙插置而入,其特征在于:该锁塞的锁孔内与下珠室间形成具弯曲弧度的轨道,而以至少一侧形成偏移该锁孔中心的弯折面,且所述下梢珠柱的锥尖端伸出下珠室而排列在锁孔的壁缘间,该锥尖端的长度依序朝该弯折面聚合,并在锁孔内弯折面的对应另端设有具锥尖端的控制阀,使该开启钥匙需同时具有相对前述轨道的弯曲弧度,以及对应每一下稍珠柱与控制阀锥尖端的抵缺口才能开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肇家,
申请(专利权)人:张肇家,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