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标签式气体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20425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8 19: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标签式气体传感器,包括基底、标签天线、气体敏感单元和RFID芯片,标签天线包括第一辐射单元、第二辐射单元和馈电回路,第一辐射单元和第二辐射单元沿左右方向间隔排布,第二辐射单元位于第一辐射单元的右侧,第一辐射单元和第二辐射单元为左右对称结构,馈电回路和气体敏感单元分别位于第一辐射单元和第二辐射单元之间,第一辐射单元、第二辐射单元、气体敏感单元和RFID芯片分别与馈电回路连接;优点是在具有气体浓度识别功能的基础上,还具有物品信息识别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标签式气体传感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体传感器,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子标签式气体传感器。
技术介绍
传统的射频识别(RFID)技术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基于标签的、用于识别目标的传感器技术,但其无法直接实时识别当前的环境信息,因此,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传感器。而虽然现有的无线传感器技术可监测诸多复杂环境的信息,但是缺乏对物品标识的功能。将上述两种技术集成在一起,就能使RFID技术获得的数据中携带有传感器所采集的信息,可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实现无源和低成本气敏传感器,这也是传统RFID技术的发展趋势。射频识别传感器网络是将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技术结合,使RFID系统获得的数据中携带有传感器所采集的信息。新兴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对气体传感器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因此,开发无线方式检测气体信息的低成本、高灵敏度的电子标签式气体传感器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现有的一种工作在UHF频段的电子标签式气体传感器主要包括气体敏感单元和标签天线,气体敏感单元包括基底、间隔设置在基底表面的两个金电极以及采用沉积方式设置在基底表面且位于两个金电极之间的气体敏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标签式气体传感器,包括基底、标签天线和气体敏感单元,所述的标签天线和所述的气体敏感单元分别设置在所述的基底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子标签式气体传感器还包括用于存储物品身份信息的RFID芯片,所述的标签天线包括第一辐射单元、第二辐射单元和馈电回路,所述的第一辐射单元和所述的第二辐射单元沿左右方向间隔排布,所述的第二辐射单元位于所述的第一辐射单元的右侧,所述的第一辐射单元和所述的第二辐射单元为左右对称结构,所述的馈电回路和所述的气体敏感单元分别位于所述的第一辐射单元和所述的第二辐射单元之间,所述的第一辐射单元、所述的第二辐射单元、所述的气体敏感单元和所述的RFID芯片分别与所述的馈电回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标签式气体传感器,包括基底、标签天线和气体敏感单元,所述的标签天线和所述的气体敏感单元分别设置在所述的基底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子标签式气体传感器还包括用于存储物品身份信息的RFID芯片,所述的标签天线包括第一辐射单元、第二辐射单元和馈电回路,所述的第一辐射单元和所述的第二辐射单元沿左右方向间隔排布,所述的第二辐射单元位于所述的第一辐射单元的右侧,所述的第一辐射单元和所述的第二辐射单元为左右对称结构,所述的馈电回路和所述的气体敏感单元分别位于所述的第一辐射单元和所述的第二辐射单元之间,所述的第一辐射单元、所述的第二辐射单元、所述的气体敏感单元和所述的RFID芯片分别与所述的馈电回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标签式气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辐射单元包括附着在所述的基底上表面的第一金属块、第二金属块、第三金属块、第四金属块、第五金属块、第六金属块、第七金属块、第八金属块、第九金属块、第十金属块、第十一金属块、第十二金属块、第十三金属块、第十四金属块、第十五金属块、第十六金属块、第十七金属块和第十八金属块,所述的第一金属块、所述的第二金属块、所述的第三金属块、所述的第四金属块、所述的第五金属块、所述的第六金属块、所述的第七金属块、所述的第八金属块、所述的第九金属块、所述的第十金属块、所述的第十一金属块、所述的第十二金属块、所述的第十三金属块、所述的第十四金属块、所述的第十五金属块、所述的第十六金属块、所述的第十七金属块和所述的第十八金属块的厚度均为0.035mm;所述的第一金属块为梯形,所述的第一金属块的上底边位于所述的第一金属块的下底边的左侧,所述的第一金属块的上底边的长度为0.7mm,所述的第一金属块的下底边的长度为5.3mm,所述的第一金属块的上底边的上端高于所述的第一金属块的下底边的上端且两者之间的长度为25.54mm,所述的第一金属块的上底边的下端高于所述的第一金属块的下底边的下端且两者之间的长度为27.67mm,所述的第二金属块为等腰梯形,所述的第二金属块的上底边位于所述的第二金属块的下底边的右侧,所述的第二金属块的上底边的长度为3.2mm,所述的第二金属块的下底边长度为4mm,所述的第二金属块的腰长为0.7mm,所述的第二金属块的上底边位于所述的第一金属块的下底边的后侧,所述的第二金属块的上底边和所述的第一金属块的下底边位于同一直线上且两者连接,所述的第二金属块的上底边的上端和所述的第二金属块的下底边的上端的连线与所述的第一金属块的上底边的下端和所述的第一金属块的下底边的下端之间的连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的第三金属块为梯形,所述的第三金属块的上底边位于所述的第三金属块的下底边的左侧,所述的第三金属块的上底边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一金属块的上底边的长度,所述的第三金属块的下底边的长度等于所述的第一金属块的下底边的长度,所述的第三金属块的上底边的上端低于所述的第三金属块的下底边的上端且两者之间的长度为27.67mm,所述的第三金属块的上底边的下端低于所述的第三金属块的下底边的下端且两者之间的长度为25.54mm,所述的第三金属块的上底边和所述的第一金属块的上底边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的第三金属块的下底边和所述的第一金属块的下底边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的第三金属块的上底边的上端和所述的第三金属块的下底边的上端之间的连线与所述的第二金属块的上底边的下端和所述的第二金属块的下底边的下端的连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的第四金属块为直角梯形,所述的第四金属块的上底边位于所述的第四金属块的下底边的右侧,所述的第四金属块的上底边的长度为14.2mm,所述的第四金属块的下底边的长度为14.5mm,所述的第四金属块的直角腰的长度为0.5mm,所述的第四金属块的斜腰的长度为0.59mm,所述的第四金属块的下底边与所述的第一金属块的上底边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的第四金属块的斜腰与所述的第一金属块的上底边的下端和所述的第一金属块的下底边的下端之间的连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的第五金属块为直角梯形,所述的第五金属块的上底边位于所述的第五金属块的下底边的右侧,所述的第五金属块的上底边的长度为14.2mm,所述的第五金属块的下底边的长度为14.5mm,所述的第五金属块的直角腰的长度为0.5mm,所述的第五金属块的斜腰的长度为0.59mm,所述的第五金属块的下底边与所述的第三金属块的上底边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的第五金属块的斜腰与所述的第三金属块的上底边的上端和所述的第三金属块的下底边的上端之间的连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的第六金属块为平行四边形,所述的第六金属块位于所述的第一金属块的后侧,且位于所述的第二金属块和所述的第四金属块之间,所述的第六金属块的第一组对边平行于所述的第一金属块的上底边的下端和所述的第一金属块的下底边的下端之间的连线,所述的第六金属块的第一组对边中位于前侧的一条对边与所述的第一金属块的上底边的下端和所述的第一金属块的下底边的下端之间的连线之间的距离为0.58mm,所述的第六金属块的第二组对边平行于所述的第四金属块的上底边,所述的第六金属块的第一组对边的长度均为25.5mm,所述的第六金属块的第二组对边的长度均为1.05mm,所述的第六金属块的第二组对边中位于左侧的一条对边与所述的第四金属块的上底边之间的距离为0.6mm,所述的第六金属块的第二组对边中位于右侧的一条对边与所述的第二金属块的下底边之间的距离为0.3mm,所述的第七金属块为等腰梯形,所述的第七金属块的上底边位于所述的第七金属块的下底边的右侧,所述的第七金属块的上底边的长度为0.8mm,所述的第七金属块的下底边长度为1mm,所述的第七金属块的腰长为0.23mm,所述的第七金属块的上底边位于所述的第六金属块的后侧,所述的第七金属块的上底边与所述的第六金属块的第二组对边中位于右侧的一条对边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的第七金属块的位于前侧的腰与所述的第六金属块的第一组对边中位于后侧的一条对边在一条直线上,所述的第八金属块为平行四边形,所述的第八金属块位于所述的第三金属块的前侧,且位于所述的第二金属块和所述的第五金属块之间,所述的八金属块的第一组对边平行于所述的第三金属块的上底边的上端和所述的第三金属块的下底边的上端之间的连线,所述的第八金属块的第一组对边中位于后侧的一条对边与所述的第三金属块的上底边的上端和所述的第三金属块的下底边的上端之间的连线之间的距离为0.58mm,所述的第八金属块的第二组对边平行于所述的第五金属块的上底边,所述的第八金属块的第一组对边的长度均为25.61mm,所述的第八金属块的第二组对边的长度均为1.0mm,所述的第八金属块的第二组对边中位于左侧的一条对边与所述的第五金属块的上底边之间的距离为0.5mm,所述的第八金属块的第二组对边中位于右侧的一条对边与所述的第二金属块的下底边之间的距离为0.3mm,所述的第八金属块的第一组对边中位于前侧的一条对边与所述的第七金属块的位于后侧的腰在一条直线上,所述的第九金属块为直角梯形,所述的第九金属块位于所述的第四金属块的右侧,所述的第九金属块的上底边位于所述的第九金属块的下底边的右侧,所述的第九金属块的上底边的长度为11.7mm,所述的第九金属块的下底边的长度为12.2mm,所述的第九金属块的直角腰的长度为0.95mm,所述的第九金属块的斜腰的长度为1.03mm,所述的第九金属块的下底边与所述的第六金属块的第二组对边中位于左侧的一条对边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的第九金属块的斜腰与所述的第六金属块的第一组对边中位于后侧的一条对边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的第十金属块为直角梯形,所述的第十金属块位于所述的第五金属块的右侧,所述的第十金属块的上底边位于所述的第十金属块的下底边的右侧,所述的第十金属块的上底边的长度为11.7mm,所述的第十金属块的下底边的长度为12.3mm,所述的第十金属块的直角腰的长度为0.96mm,所述的第十金属块的斜腰的长度为1.17mm,所述的第十金属块的下底边与所述的第八金属块的第二组对边中位于左侧的一条对边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的第十金属块的斜腰与所述的第八金属块的第一组对边中位于前侧的一条对边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的第十一金属块为矩形,所述的第十一金属块位于所述的第四金属块和所述的第九金属块的后侧,所述的第十一金属块的第一组对边平行于所述的第二金属块的下底边,所述的第十一金属块的第一组对边的长度均为0.8mm,所述的第十一金属块的第一组对边中位于左侧的一条对边与所述的第四金属块的下底边位于同一直线上且两者连接,所述的第十一金属块的第一组对比中位于右侧的一条对边与所述的第九金属块的上底边位于同一直线上且两者连接,所述的第十二金属块为矩形,所述的第十二金属块位于所述的第五金属块和所述的第十金属块的前侧,所述的第十二金属块的第一组对边平行于所述的第二金属块的下底边,所述的第十二金属块的第一组对边的长度均为0.8mm,所述的第十二金属块的第一组对比中位于左侧的一条对边与所述的第五金属块的下底边位于同一直线上且两者连接,所述的第十二金属块的第一组对比中位于右侧的一条对边与所述的第十金属块的上底边位于同一直线上且两者连接,所述的第十三金属块为直角梯形,所述的第十三金属块位于所述的第九金属块的右侧,所述的第十三金属块的上底边位于所述的第十三金属块的下底边的右侧,所述的第十三金属块的上底边的长度为8.83mm,所述的第十三金属块的下底边的长度为9.47mm,所述的第十三金属块的直角腰的长度为1mm,所述的第十三金属块的斜腰的长度为1.18mm,所述的第十三金属块的下底边平行于所述的第九金属块的上底边,所述的第十三金属块的斜腰与所述的第六金属块的第一组对边中位于后侧的一条对边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的第十三金属块的下底边与所述的第九金属块的上底边之间的距离为1mm,所述的第十四金属块为直角梯形,所述的第十四金属块位于所述的第十三金属块的右侧,所述的第十四金属块的上底边位于所述的第十四金属块的下底边的右侧,所述的第十四金属块的上底边的长度为6.76mm,所述的第十四金属块的下底边的长度为7.4mm,所述的第十四金属块的直角腰的长度为1mm,所述的第十四金属块的斜腰的长度为1.18mm,所述的第十四金属块的下底边平行于所述的第十三金属块的上底边,所述的第十四金属块的斜腰与所述的第六金属块的第一组对边中位于后侧的一条对边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的第十四金属块的下底边与所述的第十三金属块的上底边之间的距离为4mm,所述的第十五金属块为直角梯形,所述的第十五金属块位于所述的第十四金属块的右侧,所述的第十五金属块的上底边位于所述的第十五金属块的下底边的右侧,所述的第十五金属块的上底边的长度为4.7mm,所述的第十五金属块的下底边的长度为5.32mm,所述的第十五金属块的直角腰的长度为1mm,所述的第十五金属块的斜腰的长度为1.18mm,所述的第十五金属块的下底边平行于所述的第十四金属块的上底边,所述的第十五金属块的斜腰与所述的第六金属块的第一组对边中位于后侧的一条对边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的第十五金属块的下底边与所述的第十四金属块的上底边之间的距离为4mm,所述的第十六金属块为直角梯形,所述的第十六金属块位于所述的第十金属块的右侧,所述的第十六金属块的上底边位于所述的第十六金属块的下底边的右侧,所述的第十六金属块的上底边的长度为8.83mm,所述的第十六金属块的下底边的长度为9.47mm,所述的第十六金属块的直角腰的长度为1mm,所述的第十六金属块的斜腰的长度为1.18mm,所述的第十六金属块的下底边平行于所述的第十金属块的上底边,所述的第十六金属块的斜腰与所述的第八金属块的第一组对边中位于前侧的一条对边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的第十六金属块的下底边与所述的第十金属块的上底边之间的距离为1mm,所述的第十七金属块为直角梯形,所述的第十七金属块位于所述的第十六金属块的右侧,所述的第十七金属块的上底边位于所述的第十七金属块的下底边的右侧,所述的第十七金属块的上底边的长度为6.76mm,所述的第十七金属块的下底边的长度为7.4mm,所述的第十七金属块的直角腰的长度为1mm,所述的第十七金属块的斜腰的长度为1.18mm,所述的第十七金属块的下底边平行于所述的第十六金属块的上底边,所述的第十七金属块的斜腰与所述的第八金属块的第一组对边中位于前侧的一条对边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的第十七金属块的下底边与所述的第十六金属块的上底边之间的距离为4mm,所述的第十八金属块为直角梯形,所述的第十八金属块位于所述的第十七金属块的右侧,所述的第十八金属块的上底边位于所述的第十八金属块的下底边的右侧,所述的第十八金属块的上底边的长度为4.7mm,所述的第十八金属块的下底边的长度为5.32mm,所述的第十八金属块的直角腰的长度为1mm,所述的第十八金属块的斜腰的长度为1.17mm,所述的第十八金属块的下底边平行于所述的第十七金属块的上底边,所述的第十八金属块的斜腰与所述的第八金属块的第一组对边中位于前侧的一条对边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的第十八金属块的下底边与所述的第十七金属块的上底边之间的距离为4mm,所述的第十三金属块上设置有延伸到所述的第六金属块上的第一开口,所述的第一开口将所述的基底上表面暴露出来,所述的第一开口为直角梯形,所述的第一开口的上底边位于所述的第一开口的下底边右侧,所述的第一开口的上底边的长度为9.58mm,所述的第一开口的下底边的长度为9.8mm,所述的第一开口的直角腰的长度为0.4mm,所述的第一开口的斜腰的长度为0.47mm,所述的第一开口的上底边平行于所述的第十三金属块的上底边且两者之间的距离为0.3mm,所述的第一开口的下底边平行于所述的第十三金属块的下底边且两者之间的距离为0.3mm,所述的第一开口的斜腰与所述的第六金属块的第一组对边中位于前侧的一条对边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的第十四金属块上设置有延伸到所述的第六金属块上的第二开口,所述的第二开口将所述的基底上表面暴露出来,所述的第二开口为直角梯形,所述的第二开口的上底边位于所述的第二开口的下底边右侧,所述的第二开口的上底边的长度为7.65mm,所述的第二开口的下底边的长度为7.9mm,所述的第二开口的直角腰的长度为0.4mm,所述的第二开口的斜腰的长度为0.47mm,所述的第二开口的上底边平行于所述的第十四金属块的上底边且两者之间的距离为0.3mm,所述的第二开口的下底边平行于所述的第十四金属块的下底边且两者之间的距离为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昌洲靳翔宇陆振君孙升琦林超伯林邓元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扬无线射频科技扬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