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斜拉桥的索力测量系统及方法、施工监测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斜拉桥的索力测量系统及方法、施工监测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斜拉桥由于其较好地跨越能力、经济、美观等优势,在近二十年的全国交通路网建设中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且在大跨度桥梁的结构形式当中处于主导地位。对于双索面斜拉桥,施工的基本过程为:以主塔为中心两边对称悬臂施工,主塔上安装一对斜拉索后,吊一个节段的钢梁然后进行钢梁焊接、拉索锚固,架设完一个节段的钢梁后再进行下一个节段的钢梁架设。随着施工技术的发展,对施工效率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工厂化生产的标准件越来越大,例如国内外当前钢箱梁斜拉桥悬臂拼装普遍节段长度为12m、重量在300~400t左右。但为了提高施工速度和质量,工厂化制作的钢箱梁标准节段长度开始达到24m,重量达680t~720t,这样就要求一次性安装多根斜拉索,工作效率将大大提高。当前斜拉索施工中,每安装一次斜拉索前,需进行一次监控测量,确认已安装斜拉索的索力及桥面线形满足设计要求后,才能进行斜拉索的再次安装,安装后再进行监控测量,并再次确认安装的斜拉索的索力及桥面线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斜拉桥的索力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微波雷达(1),所述第一微波雷达(1)设置在主塔桥面上,所述第一微波雷达(1)用于实时测量所述第一微波雷达(1)到一个斜拉桥索面上的每根斜拉索预设位置的距离;计算机(3),所述计算机(3)接收所述第一微波雷达(1)到所有斜拉索预设位置距离的距离数据,并根据所述第一微波雷达(1)传输的距离数据计算所述第一微波雷达(1)测量的每根斜拉索的索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斜拉桥的索力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微波雷达(1),所述第一微波雷达(1)设置在主塔桥面上,所述第一微波雷达(1)用于实时测量所述第一微波雷达(1)到一个斜拉桥索面上的每根斜拉索预设位置的距离;计算机(3),所述计算机(3)接收所述第一微波雷达(1)到所有斜拉索预设位置距离的距离数据,并根据所述第一微波雷达(1)传输的距离数据计算所述第一微波雷达(1)测量的每根斜拉索的索力。2.一种斜拉桥的索力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使用第一微波雷达(1)实时测量第一微波雷达(1)到一个斜拉桥索面上的每个斜拉索预设位置的距离;第一微波雷达(1)将测量的距离数据传输给计算机(3);计算机(3)根据第一微波雷达(1)传输的距离数据计算第一微波雷达(1)测量的每根斜拉索的索力。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计算机(3)根据第一微波雷达(1)传输的距离数据,先计算斜拉索的振动频率,再根据斜拉索的振动频率计算斜拉索的索力。4.一种斜拉桥的施工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微波雷达组,所述微波雷达组包括第一微波雷达(1)和第二微波雷达(2),所述第一微波雷达(1)设置在主塔桥面上,所述第一微波雷达(1)用于实时测量所述第一微波雷达(1)到一个斜拉桥索面上的每个斜拉索预设位置的距离;所述第二微波雷达(2)设置在主塔塔墩上,所述第二微波雷达(2)用于实时测量所述第二微波雷达(2)到该斜拉桥索面上的每根斜拉索对应桥面位置的距离;计算机(3),所述计算机(3)根据所述第一微波雷达(1)传输的距离数据计算所述第一微波雷达(1)测量的每根斜拉索的索力;同时,所述计算机(3)还根据所述第二微波雷达(2)传输的距离数据计算所述第二微波雷达(2)测量的每根斜拉索对应桥面位置的高度。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斜拉桥的施工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斜拉桥主塔两侧各有一个斜拉索面,且所述系统设有两个微波雷达组,且每个微波雷达组对应一个斜拉索面;所述计算机(3)根据两个所述微波雷达组传输的距离数据计算两个斜拉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永锋,王翔,李璘琳,陈晓剑,王波,徐进,王鹏,邹欢,江海明,舒海华,雷文兵,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