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煤炉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的燃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21911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8 18: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燃煤炉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煤炉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的燃烧方法,包括燃煤炉、设置在燃煤炉下部左侧的进煤口、下部右侧的出渣口、下部前侧的多个燃煤炉进风口、上部右侧的尾气出口;所述燃煤炉外部还设有尾气处理装置、空气预热器,所述尾气出口通过管道与尾气处理装置连接,所述空气预热器的进口为新风进口,所述燃煤炉的内部设有贯穿于进煤口至出渣口之间的燃煤传送带,在燃煤传送带上覆盖有燃煤层;本发明专利技术减少了多余的供氧量并且减少了通入的氮气含量,有利于减少氮氧化物的生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煤炉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的燃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煤炉环保
,具体涉及一种燃煤炉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的燃烧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工作的不断深入,环保标准已不断提高,排放监督已愈发严格;比如在产煤大省山西,《山西省冬季清洁取暖实施方案》晋发改能源法[2018]485号提出重点提高环保水平。2018年10月1日前,所有保留的供热燃煤锅炉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达到特别排放限值标准。2019年9月底前达到超低排放要求,即基准氧含量在6%的条件下,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10、35、50毫克/立方米。目前,燃煤炉普遍使用的燃烧方法都是在所有的通风口中通入足量的空气,以使煤充分燃烧,这种燃烧方法导致的结果是在燃煤炉的尾气中氮氧化物的浓度普遍都在400毫克/立方米左右,按照氮氧化物达到特别排放限值标准的浓度要求为160毫克/立方米,就需要对燃煤炉的尾气进行脱硝处理,一般都需要进行2次脱硝处理才可以达到160毫克/立方米的标准,而对于氮氧化物达到超低排放限值标准的浓度要求为50毫克/立方米,从氮氧化物浓度400毫克/立方米通过后期环保装置的处理,将尾气氮氧化物浓度降低到50毫克/立方米,就需要对后期环保装置进行大规模的改造,投入成本也很巨大。因此在环保减排的实际应用中,急需一种可以在燃煤炉中使用,尤其是可以在目前正在使用的燃煤炉中使用的专利技术创造,将燃煤炉的尾气的氮氧化物浓度进一步降低,就可以减少后期环保装置的改造成本,还可以非常容易的达到氮氧化物超低排放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燃煤炉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的燃烧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燃煤炉中氮氧化物生成量高的问题,大幅度减少燃煤炉尾气中氮氧化物浓度。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减少后期脱硝环保装置的改造或建造成本。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使燃煤炉尾气中氮氧化物浓度达到特别排放限值标准。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燃煤炉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的燃烧方法,所述燃煤炉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的燃烧方法使用的装置包括燃煤炉、设置在燃煤炉下部左侧的进煤口、下部右侧的出渣口、下部前侧的多个燃煤炉进风口、上部右侧的尾气出口;所述燃煤炉外部还设有尾气处理装置、空气预热器,所述尾气出口通过管道与尾气处理装置连接,所述空气预热器的进口为新风进口,所述燃煤炉的内部设有贯穿于进煤口至出渣口之间的燃煤传送带,在燃煤传送带上覆盖有燃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出口通过管道还与燃煤炉左部的多个燃煤炉进风口相连,用于送入尾气出口中的尾气分流后的二次风,所述二次风中的余氧与左部的燃煤层不充分燃烧形成预燃区,所述空气预热器的左部多个出口通过管道与燃煤炉中部的多个燃煤炉进风口相连,用于送入新风,所述新风中充足的氧气与中部的燃煤层充分燃烧形成主燃区,空气预热器的右部多个出口通过管道与燃煤炉右部的多个燃煤炉进风口相连,用于送入新风,所述新风与右部未燃尽的燃煤层完全燃烧形成燃尽区;所述燃煤炉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的燃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新风通过新风进口进入空气预热器进行预热;b.在空气预热器中预热后的新风通入主燃区和燃尽区的燃煤炉进风口,燃煤层在主燃区和燃尽区中进行燃烧;c.在燃煤炉中燃烧生成的尾气通过尾气出口一部分进入尾气处理装置,另一部分分流后作为二次风通过预燃区的燃煤炉进风口进入预燃区,燃煤层在预燃区中进行预燃烧;d.燃煤层在燃尽区中燃烧完成后通过出渣口排出燃煤炉,通过燃煤传送带将主燃区的燃煤层传送到燃尽区,将预燃区的燃煤层传送到主燃区。所述预燃区的燃煤炉进风口在燃煤炉的燃烧过程中完全关闭,不进行通风操作。所述主燃区的氧气通入量占总氧气通入量的50%,燃烧温度为900℃~1000℃之间。所述燃尽区的氧气通入量占总氧气通入量的30%,燃烧温度为800℃~950℃之间。所述预燃区的燃烧温度为200℃~350℃之间。所述多个燃煤炉进风口从左至右平均分配为3份,用于形成平均分配的预燃区、主燃区和燃尽区。所述尾气出口中通过尾气的氮氧化物含量在150mg/Nm³~170mg/Nm³之间。所述二次风的一部分分流到空气预热器中,通过隔离换热的方式对新风进行加热。所述二次风通过预燃区的燃煤炉进风口进入燃煤层的底部,二次风的方向为从燃煤层的底部至燃煤层的顶部。所述新风在主燃区和燃尽区中的流向为从燃煤层的底部至燃煤层的顶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由于在燃煤炉内形成了预燃区、主燃区、燃尽区三个分区,并对主燃区、燃尽区通入新风,减少了多余的供氧量并且减少了通入的氮气含量,有利于减少氮氧化物的生成。2、由于对预燃区通入二次风,二次风对于预燃区中燃煤层起到加热作用,还通入了二次风中可燃气体有利于预燃烧。3、由于预燃区、主燃区、燃尽区在进煤口到出渣口之间形成平均分配,简化了本专利技术的使用难度,增加了本专利技术的实用性,尤其对于现有燃煤炉更便于使用。4、由于二次风通过预燃区的燃煤炉进风口进入燃煤层的底部,二次风的方向为从燃煤层的底部至燃煤层的顶部,对预燃区的燃煤层添加了扰动,有利于预燃区的燃煤层充分预燃烧,还有利于燃烧温度均匀。附图说明图1是使用二次风进行燃烧的示意图;图2是燃煤炉的截面示意图;图3是预燃区不进风的燃烧示意图;图中:1、燃煤炉;2、进煤口;3、燃煤层;4、燃煤传送带;5、预燃区;6、主燃区;7、燃尽区;8、尾气出口;9、尾气处理装置;10、二次风;11、出渣口;12、空气预热器;13、新风进口;14、燃煤炉进风口;15、新风。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实施例1:为了解决现有燃煤炉中氮氧化物生成量高的问题,大幅度减少燃煤炉尾气中氮氧化物浓度,本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燃煤炉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的燃烧方法,所述燃煤炉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的燃烧方法使用的装置包括燃煤炉1、设置在燃煤炉1下部左侧的进煤口2、下部右侧的出渣口11、下部前侧的多个燃煤炉进风口14、上部右侧的尾气出口8;所述燃煤炉1外部还设有尾气处理装置9、空气预热器12,所述尾气出口8通过管道与尾气处理装置9连接,所述空气预热器12的进口为新风进口13,所述燃煤炉1的内部设有贯穿于进煤口2至出渣口11之间的燃煤传送带4,在燃煤传送带4上覆盖有燃煤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出口8通过管道还与燃煤炉1左部的多个燃煤炉进风口14相连,用于送入尾气出口8中的尾气分流后的二次风10,所述二次风10中的余氧与左部的燃煤层3不充分燃烧形成预燃区5,所述空气预热器12的左部多个出口通过管道与燃煤炉1中部的多个燃煤炉进风口14相连,用于送入新风15,所述新风15中充足的氧气与中部的燃煤层3充分燃烧形成主燃区6,空气预热器12的右部多个出口通过管道与燃煤炉1右部的多个燃煤炉进风口14相连,用于送入新风15,所述新风15与右部未燃尽的燃煤层3完全燃烧形成燃尽区7;所述燃煤炉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的燃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新风15通过新风进口13进入空气预热器12进行预热;b.在空气预热器12中预热后的新风15通入主燃区6和燃尽区7的燃煤炉进风口14,燃煤层3在主燃区6和燃尽区7中进行燃烧;c.在燃煤炉1中燃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煤炉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的燃烧方法,所述燃煤炉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的燃烧方法使用的装置包括燃煤炉(1)、设置在燃煤炉(1)下部左侧的进煤口(2)、下部右侧的出渣口(11)、下部前侧的多个燃煤炉进风口(14)、上部右侧的尾气出口(8);所述燃煤炉(1)外部还设有尾气处理装置(9)、空气预热器(12),所述尾气出口(8)通过管道与尾气处理装置(9)连接,所述空气预热器(12)的进口为新风进口(13),所述燃煤炉(1)的内部设有贯穿于进煤口(2)至出渣口(11)之间的燃煤传送带(4),在燃煤传送带(4)上覆盖有燃煤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出口(8)通过管道还与燃煤炉(1)左部的多个燃煤炉进风口(14)相连,用于送入尾气出口(8)中的尾气分流后的二次风(10),所述二次风(10)中的余氧与左部的燃煤层(3)不充分燃烧形成预燃区(5),所述空气预热器(12)的左部多个出口通过管道与燃煤炉(1)中部的多个燃煤炉进风口(14)相连,用于送入新风(15),所述新风(15)中充足的氧气与中部的燃煤层(3)充分燃烧形成主燃区(6),空气预热器(12)的右部多个出口通过管道与燃煤炉(1)右部的多个燃煤炉进风口(14)相连,用于送入新风(15),所述新风(15)与右部未燃尽的燃煤层(3)完全燃烧形成燃尽区(7);所述燃煤炉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的燃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新风(15)通过新风进口(13)进入空气预热器(12)进行预热;b、在空气预热器(12)中预热后的新风(15)通入主燃区(6)和燃尽区(7)的燃煤炉进风口(14),燃煤层(3)在主燃区(6)和燃尽区(7)中进行燃烧;c、在燃煤炉(1)中燃烧生成的尾气通过尾气出口(8)一部分进入尾气处理装置(9),另一部分分流后作为二次风(10)通过预燃区(5)的燃煤炉进风口(14)进入预燃区(5),燃煤层(3)在预燃区(5)中进行预燃烧;d、燃煤层(3)在燃尽区(7)中燃烧完成后通过出渣口(11)排出燃煤炉(1),通过燃煤传送带(4)将主燃区(6)的燃煤层(3)传送到燃尽区(7),将预燃区(5)的燃煤层(3)传送到主燃区(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煤炉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的燃烧方法,所述燃煤炉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的燃烧方法使用的装置包括燃煤炉(1)、设置在燃煤炉(1)下部左侧的进煤口(2)、下部右侧的出渣口(11)、下部前侧的多个燃煤炉进风口(14)、上部右侧的尾气出口(8);所述燃煤炉(1)外部还设有尾气处理装置(9)、空气预热器(12),所述尾气出口(8)通过管道与尾气处理装置(9)连接,所述空气预热器(12)的进口为新风进口(13),所述燃煤炉(1)的内部设有贯穿于进煤口(2)至出渣口(11)之间的燃煤传送带(4),在燃煤传送带(4)上覆盖有燃煤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出口(8)通过管道还与燃煤炉(1)左部的多个燃煤炉进风口(14)相连,用于送入尾气出口(8)中的尾气分流后的二次风(10),所述二次风(10)中的余氧与左部的燃煤层(3)不充分燃烧形成预燃区(5),所述空气预热器(12)的左部多个出口通过管道与燃煤炉(1)中部的多个燃煤炉进风口(14)相连,用于送入新风(15),所述新风(15)中充足的氧气与中部的燃煤层(3)充分燃烧形成主燃区(6),空气预热器(12)的右部多个出口通过管道与燃煤炉(1)右部的多个燃煤炉进风口(14)相连,用于送入新风(15),所述新风(15)与右部未燃尽的燃煤层(3)完全燃烧形成燃尽区(7);所述燃煤炉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的燃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新风(15)通过新风进口(13)进入空气预热器(12)进行预热;b、在空气预热器(12)中预热后的新风(15)通入主燃区(6)和燃尽区(7)的燃煤炉进风口(14),燃煤层(3)在主燃区(6)和燃尽区(7)中进行燃烧;c、在燃煤炉(1)中燃烧生成的尾气通过尾气出口(8)一部分进入尾气处理装置(9),另一部分分流后作为二次风(10)通过预燃区(5)的燃煤炉进风口(14)进入预燃区(5),燃煤层(3)在预燃区(5)中进行预燃烧;d、燃煤层(3)在燃尽区(7)中燃烧完成后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宽
申请(专利权)人:鞍山美城城市环境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