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扬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智能立体雨水回用的生态景观廊道及其工作流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1806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8 18:00
一种智能立体雨水回用的生态景观廊道及其工作流程,包括廊道、多个装配式植物箱、管道装置、集水沟、蓄水池、溢流沟、水泵、雨滴传感器、PLC控制器;装配式廊道包括:立柱、连接梁、横梁、座椅和防雨装置;防雨装置包括:防雨叶片、连接杆、牵引绳、第一电机、第二电机;所述装配式植物箱分别布置在装配式廊道两侧及顶部;所述管道装置包括:集水支管、集水分管、集水总管、灌溉水管、灌溉分管、多功能水管、导水管、喷泉水管。本发明专利技术改善普通景观廊道景观效果单一,缺少空间立体感的缺点,将雨水生物过滤功能与廊道的景观效果结合,将普通廊道改造为具有生态功能的多样化和立体化装置,不但蓄存雨水、灌溉植物,形成紧凑立体的动态水景。

An Ecological Landscape Corridor for Intelligent Stereoscopic Rainwater Reuse and Its Workflow

An intelligent three-dimensional rainwater reuse eco-landscape corridor and its working process, including corridors, multiple assembly boxes, pipeline devices, catchment ditches, reservoirs, overflow ditches, pumps, raindrop sensors, PLC controllers; assembly corridors include: pillars, connecting beams, crossbeams, seats and rain-proof devices; rain-proof devices include: rain-proof blades, connecting rods, traction ropes, section 1. The assembly plant box is arranged on both sides and on the top of the assembly corridor. The pipeline device includes: water catchment branch pipe, water catchment pipe, water catchment main pipe, irrigation pipe, irrigation branch pipe, multi-functional water pipe, water guide pipe and fountain pipe. The invention improves the shortcomings of single landscape effect and lack of spatial stereoscopic sense of common landscape corridor. The rainwater biological filtering function is combined with the landscape effect of the corridor, and the common corridor is transformed into a diversified and stereoscopic device with ecological function, which not only stores rainwater and irrigates plants, but also forms a compact and stereoscopic dynamic water landsca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立体雨水回用的生态景观廊道及其工作流程
本专利技术涉及景观廊道,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立体雨水回用的生态景观廊道及其工作流程。
技术介绍
很多小区、广场和公园等公共区域里都会设置廊道,廊道周边及其顶部会种植各类花草,进行绿化周边环境。廊道一般是两排边墙基座和位于基座顶部的梁构成。廊道的框架结构选材有钢筋混凝土、木材、钢结构等。廊道周边植物需要定期养护,植物养护仅有少量依靠天然雨水灌溉,其余大部分依靠人工浇灌。目前,大部分廊道的景观效果单一,缺少空间立体感。如果在廊道的两侧及顶部布置装配式植物箱,植物箱中种植各类花草,这将极大地改善廊道的景观效果。近年来,“海绵城市”的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对于雨水的收集和再利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廊道建成后的景观养护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水资源。如果能对廊道景观覆盖及周边区域内的雨水加拦蓄,并且借助于PLC控制系统,在廊道景观需要灌溉时,利用拦蓄的雨水实现智能化灌溉。这将极大地减少了后续养护的工作,能起到很好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技术背景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智能立体雨水回用的生态景观廊道及其工作流程。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的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立体雨水回用的生态景观廊道,其特征是,包括廊道、多个装配式植物箱(6)、管道装置、蓄水池(8)、水泵(26)、雨滴传感器(28)、PLC控制器;所述廊道包括两排立柱(1)、连接梁(2)、若干横梁(3)、防雨装置;所述防雨装置包括若干防雨叶片(22)、第一电机(31)、第二电机(32);所述管道装置包括集水管、灌溉管、多功能水管(14)、多孔管(66);每排立柱顶部通过连接梁相连,两排立柱之间设置若干横梁,相邻横梁之间留有空间,每根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位置的连接梁相连,所述防雨叶片置于横梁下方,防雨叶片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位置的连接梁滑动连接,相邻防雨叶片之间通过连接杆(33)相连,最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立体雨水回用的生态景观廊道,其特征是,包括廊道、多个装配式植物箱(6)、管道装置、蓄水池(8)、水泵(26)、雨滴传感器(28)、PLC控制器;所述廊道包括两排立柱(1)、连接梁(2)、若干横梁(3)、防雨装置;所述防雨装置包括若干防雨叶片(22)、第一电机(31)、第二电机(32);所述管道装置包括集水管、灌溉管、多功能水管(14)、多孔管(66);每排立柱顶部通过连接梁相连,两排立柱之间设置若干横梁,相邻横梁之间留有空间,每根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位置的连接梁相连,所述防雨叶片置于横梁下方,防雨叶片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位置的连接梁滑动连接,相邻防雨叶片之间通过连接杆(33)相连,最外侧的两个防雨叶片分别连接有牵引绳(30),两侧的牵引绳分别缠绕于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连接梁上设有控制防雨叶片移动位置的限位开关(29),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限位开关分别与PLC控制器相连;所述横梁顶部设置装配式植物箱,廊道两侧的立柱上也设置若干层装配式植物箱,每个装配式植物箱内均设置多孔管,廊道两侧装配式植物箱的多孔管分别与集水管相连,廊道顶部装配式植物箱的多孔管分别与多功能水管相连,所述多功能水管、集水管分别连接蓄水池;所述廊道两侧装配式植物箱的一侧设置灌溉管,灌溉管一端通过水泵与蓄水池相连,另一端设置喷头;所述廊道顶部装配式植物箱的一侧也设置灌溉管,灌溉管的一端与多功能水管相连,另一端同样设有喷头;所述装配式植物箱内设有湿度传感器(16),所述雨滴传感器置于廊道顶部,所述湿度传感器、雨滴传感器、水泵均与PLC控制器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立体雨水回用的生态景观廊道,其特征是,所述廊道顶部装配式植物箱的多孔管通过第一控制阀(17)与多功能水管相连,多功能水管一端通向蓄水池,另一端通过第二控制阀(18)连接水泵,水泵连接蓄水池,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分别与PLC控制器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立体雨水回用的生态景观廊道,其特征是,所述蓄水池内设有水位传感器(81),该水位传感器与PLC控制器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立体雨水回用的生态景观廊道,其特征是,所述廊道四周设有集水沟(25),集水沟通过过滤箱(24)与蓄水池连通,所述蓄水池通过溢流沟(82)与城市雨水管网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立体雨水回用的生态景观廊道,其特征是,所述蓄水池顶部设有盖板(84),盖板中心设有喷泉水管(86),所述喷泉水管顶部设有喷头,所述盖板上设有若干与蓄水池连通的圆孔(87)。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立体雨水回用的生态景观廊道,其特征是,所述集水管包括集水支管(9)、集水分管(10)、集水总管(11),每根立柱配备一根集水支管,每排立柱配备一根集水分管,同一立柱上的装配式植物箱的多孔管分别通过集水支管与相应的集水分管相连,所述集水分管分别连接集水总管,所述集水总管连接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波李金宝唐双成夏辉刘媛刘毅张从从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