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荧光银纳米团簇探针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荧光银纳米团簇探针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荧光纳米材料领域。
技术介绍
金属纳米团簇,是一种金属核心尺寸小于2nm的超小纳米粒子。最近几年,高荧光强度、高稳定性的金属纳米团簇被密集的报道作为新型荧光纳米团簇探针,用于检测多种目标物。金属纳米团簇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它强的光致发光,并且具有尺寸小、无毒、水溶性好、Stocks位移大、光稳定性好和抗光漂白能力较强的特点,因而引起了研究者广泛的兴趣。银纳米团簇逐渐成为金属纳米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生物传感、生物成像、催化等研究领域。铁(Fe)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金属之一,约占地壳质量的5.1%,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其中,铁也是生命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很多生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细胞代谢、酶催化、电子转移、氧化反应、氧运输、DNA和RNA的合成等。然而,生物体系中铁的含量必须严格控制,它的升高或降低都将引起某些生理障碍。铁的缺乏会导致贫血、智力下降、免疫力和抗感染力降低,而心脏病、肝脏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又与铁的含量过多有关。正常人体血清中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荧光银纳米团簇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作为保护剂、抗坏血酸为还原剂,通过一锅法制备得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荧光银纳米团簇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作为保护剂、抗坏血酸为还原剂,通过一锅法制备得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银纳米团簇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配制0.01-0.15g/mL的聚乙烯吡咯烷酮0.5-2mL,超声8-12min使其均匀地分散于水中;(2)向步骤(1)中加入0.10-0.20mL、15-25mmol/L的硝酸银和0.10-0.20mL80-120mmol/L的抗坏血酸;抗坏血酸与硝酸银的摩尔比为5:3-15:1;硝酸银溶液与聚乙烯吡咯烷酮水溶液的体积比为5:1-10:1;(3)在30-80℃下继续搅拌3.5-10h;(4)将步骤(3)得到的混合溶液经过离心,最终得到荧光银纳米团簇探针溶液。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荧光银纳米团簇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的聚乙烯吡咯烷酮溶液的浓度为0.1g/mL。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荧光银纳米团簇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抗坏血酸与硝酸银的摩尔比为5: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荧光银纳米团簇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在70℃下搅拌7h。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荧光银纳米团簇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离心是以10000-13000r/min转速离心10min。7.一种采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梅,郭肖红,张彩红,李杲,双少敏,董川,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