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表面处理剂,具体公开了一种金属表面处理剂,其原料包括A组分和B组分;所述A组分按重量份包括:石油树脂13‑23份、亚磷酸三苯酯6‑11份、马来酸酐树脂2‑7.5份、异丙醇3‑6.5份、丙二醇甲醚1‑4份;所述B组分按重量包括:伊利石粉5‑9份、聚四氟乙烯2.5‑4份、石棉绒0.6‑2.5份。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显著提升漆膜与金属的附着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表面处理剂
本专利技术涉及表面处理剂,具体涉及一种金属表面处理剂。
技术介绍
金属涂装前处理即在涂装前对金属表面之氧化皮、铁锈、油脂、尘土等污垢物进行彻底清洗的工序,以提高涂料与金属表面的结合强度和附着力,从而获得高品质的产品,并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机械打磨是较通用的简单易行的前处理方法,其对常规的金属具有很好的清洁效果,能有效的清除钢、铝等金属表面的氧化皮,同时提高待涂装面的粗糙度,从而有效提高涂层在基材上的附着力,但是对于部分较硬的金属,单独的打磨前处理提高附着力的效果有限,如高温合金其表面的硬度较高,打磨很难提高基材表面的粗糙度,并且高温合金具有较好的惰性,有机涂层在其表面的附着力很差,甚至被广泛应用于粘接材料领域的环氧树脂涂料在其表面也很难粘附。为解决这一难题,通常都采用工艺较复杂的化学处理方式,这无疑增加了生产成本,因此寻求一种简单、高效的处理方式,提高涂层附着力,解决高温合金表面漆膜附着力差的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金属表面处理剂。本专利技术能够显著提升漆膜与金属的附着力。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金属表面处理剂,其原料包括A组分和B组分;所述A组分按重量份包括:石油树脂13-23份、亚磷酸三苯酯6-11份、马来酸酐树脂2-7.5份、异丙醇3-6.5份、丙二醇甲醚1-4份;所述B组分按重量包括:伊利石粉5-9份、聚四氟乙烯2.5-4份、石棉绒0.6-2.5份。优选地,所述伊利石粉为改性伊利石粉;所述改性伊利石粉的制备方法为:取伊利石粉与纳米氮化钛混合均匀,加入去离子水,搅拌,接着加热,过滤,对滤饼进行干燥,煅烧,得到改性伊利石粉。优选地,所述伊利石粉、纳米氮化钛、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0.2-0.5:40-60。优选地,所述搅拌的转速为300-500r/min,时间为40-65min。优选地,所述加热的温度为95-110℃,时间为2-4h。优选地,所述干燥的温度为110-130℃,时间为2.5-5h。优选地,所述煅烧的温度为350-550℃,时间为3-6h。优选地,所述聚四氟乙烯的粒径为2-7um。本专利技术可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制备。本专利技术的原料包括石油树脂、亚磷酸三苯酯、马来酸酐树脂、异丙醇、丙二醇甲醚、伊利石粉、聚四氟乙烯、石棉绒,各原料相容性好,配合作用后能够赋予本专利技术良好的基础性能,优选方案中,改性伊利石粉制备过程中,将伊利石粉与纳米氮化钛先在水溶液中进行搅拌混合,接着进行煅烧,使纳米氮化钛沉积在伊利石表面,制得伊利石-纳米氮化钛复合物,添加伊利石-纳米氮化钛复合物后,一方面伊利石上的硅羟基与金属表面的羟基以氢键的形式相连接,保证了固化初期漆膜与基材的有效黏附,随着固化反应的进行,最终形成了漆膜-Si-O-金属的共价键结构,能够显著提高漆膜与金属的附着力,另一方面,由于纳米氮化钛具有较高的热膨胀系数,在固化过程中能够有效降低薄膜内应力,进而提高漆膜与金属的粘结强度,进一步提高漆膜与金属的附着力,此外,伊利石与纳米氮化钛复合后,具有协效作用,不仅纳米氮化钛在石油树脂中的分散性得到提高,同时增加了伊利石表面的活性位点,增加了共价键结构数量,进一步提升漆膜与金属的附着力。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金属表面处理剂,其原料包括A组分和B组分;所述A组分按重量份包括:石油树脂13份、亚磷酸三苯酯11份、马来酸酐树脂2份、异丙醇6.5份、丙二醇甲醚1份;所述B组分按重量包括:伊利石粉9份、聚四氟乙烯2.5份、石棉绒2.5份。实施例2一种金属表面处理剂,其原料包括A组分和B组分;所述A组分按重量份包括:石油树脂23份、亚磷酸三苯酯6份、马来酸酐树脂7.5份、异丙醇3份、丙二醇甲醚4份;所述B组分按重量包括:伊利石粉5份、聚四氟乙烯4份、石棉绒0.6份;其中,所述伊利石粉为改性伊利石粉;所述改性伊利石粉的制备方法为:取伊利石粉与纳米氮化钛混合均匀,加入去离子水,搅拌,接着加热,过滤,对滤饼进行干燥,煅烧,得到改性伊利石粉。实施例3一种金属表面处理剂,其原料包括A组分和B组分;所述A组分按重量份包括:石油树脂17份、亚磷酸三苯酯8份、马来酸酐树脂5份、异丙醇5份、丙二醇甲醚2.5份;所述B组分按重量包括:伊利石粉7份、聚四氟乙烯3.5份、石棉绒1.5份;其中,所述伊利石粉为改性伊利石粉;所述改性伊利石粉的制备方法为:取伊利石粉与纳米氮化钛混合均匀,加入去离子水,搅拌,接着加热,过滤,对滤饼进行干燥,煅烧,得到改性伊利石粉;所述伊利石粉、纳米氮化钛、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0.3:50;所述搅拌的转速为400r/min,时间为50min;所述加热的温度为100℃,时间为3h;所述干燥的温度为120℃,时间为3.5h;所述煅烧的温度为450℃,时间为5h;所述聚四氟乙烯的粒径为5um。实施例4一种金属表面处理剂,其原料包括A组分和B组分;所述A组分按重量份包括:石油树脂14份、亚磷酸三苯酯7份、马来酸酐树脂3份、异丙醇4份、丙二醇甲醚2份;所述B组分按重量包括:伊利石粉6份、聚四氟乙烯3份、石棉绒1份;其中,所述伊利石粉为改性伊利石粉;所述改性伊利石粉的制备方法为:取伊利石粉与纳米氮化钛混合均匀,加入去离子水,搅拌,接着加热,过滤,对滤饼进行干燥,煅烧,得到改性伊利石粉;所述伊利石粉、纳米氮化钛、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0.2:60;所述搅拌的转速为300r/min,时间为65min;所述加热的温度为95℃,时间为4h;所述干燥的温度为110℃,时间为5h;所述煅烧的温度为350℃,时间为6h;所述聚四氟乙烯的粒径为2um。实施例5一种金属表面处理剂,其原料包括A组分和B组分;所述A组分按重量份包括:石油树脂20份、亚磷酸三苯酯10份、马来酸酐树脂7份、异丙醇6份、丙二醇甲醚3份;所述B组分按重量包括:伊利石粉8份、聚四氟乙烯3.8份、石棉绒2份;其中,所述伊利石粉为改性伊利石粉;所述改性伊利石粉的制备方法为:取伊利石粉与纳米氮化钛混合均匀,加入去离子水,搅拌,接着加热,过滤,对滤饼进行干燥,煅烧,得到改性伊利石粉;所述伊利石粉、纳米氮化钛、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0.5:40;所述搅拌的转速为500r/min,时间为40min;所述加热的温度为110℃,时间为2h;所述干燥的温度为130℃,时间为2.5h;所述煅烧的温度为550℃,时间为3h;所述聚四氟乙烯的粒径为7um。对比例1一种金属表面处理剂,其原料包括A组分和B组分;所述A组分按重量份包括:石油树脂20份、亚磷酸三苯酯10份、马来酸酐树脂7份、异丙醇6份、丙二醇甲醚3份;所述B组分按重量包括:伊利石粉8份、聚四氟乙烯3.8份、石棉绒2份;其中,所述聚四氟乙烯的粒径为7um。试验例1分别对实施例1-5和对比例1得到的表面处理剂以及市面上的表面处理剂进行附着力性能检测,依次记为试验组1-5和对照组1-2。检测方法如下:将表面处理剂与市场上购得的油漆混合均匀,采用空气喷涂,按照GB/T1727-1992《漆膜一般制备方法》的要求进行制板,控制漆膜干膜厚度为(60±5)um,将喷涂好的样板放置在标准环境下固化7d后采用涂层拉开法进行性能检测,涂层拉开法按照G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表面处理剂,其特征在于,其原料包括A组分和B组分;所述A组分按重量份包括:石油树脂13‑23份、亚磷酸三苯酯6‑11份、马来酸酐树脂2‑7.5份、异丙醇3‑6.5份、丙二醇甲醚1‑4份;所述B组分按重量包括:伊利石粉5‑9份、聚四氟乙烯2.5‑4份、石棉绒0.6‑2.5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表面处理剂,其特征在于,其原料包括A组分和B组分;所述A组分按重量份包括:石油树脂13-23份、亚磷酸三苯酯6-11份、马来酸酐树脂2-7.5份、异丙醇3-6.5份、丙二醇甲醚1-4份;所述B组分按重量包括:伊利石粉5-9份、聚四氟乙烯2.5-4份、石棉绒0.6-2.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金属表面处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伊利石粉为改性伊利石粉;所述改性伊利石粉的制备方法为:取伊利石粉与纳米氮化钛混合均匀,加入去离子水,搅拌,接着加热,过滤,对滤饼进行干燥,煅烧,得到改性伊利石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金属表面处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伊利石粉、纳米氮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成,刘梅霞,潘海洋,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绿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