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E管及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16097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8 16: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PE管及其生产工艺,其包括的组分及对应的重量如下:PE树脂35‑65份;色母10‑20份;增韧组分10‑15份;抗氧化剂0.1‑0.2份;表面处理剂0.1‑0.5份;分散剂0.1‑1份;阻燃组分10‑15份;增韧组分包括再生薄膜料、增韧尼龙、陶瓷微粒,且三者的重量比例为40‑60%:20‑32%:8‑35%,再生薄膜料为回收废旧PE树脂和增韧尼龙混合、熔融、冷却得到的混合物。采用上述设置,设置再生薄膜料作为增韧组分中的一部分,即有效提高了管材的韧性,同时也替代了增韧剂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再加上增韧尼龙和陶瓷微粒作为搭配,起到有效的补强,同时还能够赋予管材良好的防水和隔热效果,且陶瓷微粒也提供了良好的抗压强度,从而管材能够适应更大的侧向水压力,扩大管材的适应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E管及其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塑性管材,特别涉及一种PE管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PE管性能优异,可以耐大多数生活和化工品的腐蚀,且具有一定的柔韧性,是市政管材中给水管材的重要选择之一。随着今年的发展,PE管的生产制备工艺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3881220A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抗老化、抗菌PE管材的制备方法,在PE树脂中加入了纳米改性竹炭塑料颗粒,加热后经过双螺杆挤出机挤出,冷却真空定型即得到成品。上述方案中虽然采用纳米改性竹炭塑料颗粒代替了现有技术中普遍采用的炭黑和无机金属抗菌剂,降低成本且提升了抗菌的效果,不过对于广泛应用于市政管网中给水系统中的PE管材,不仅仅需要在抗菌上做出改进,也要注重对于不同给水系统中所面对的不同水压力,而长期使用后的PE管往往容易出现管壁渗漏等不良现象,还需要重点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一在于提供一种PE管材,具有良好的韧性和侧压力抗压强度,与现有技术相较能够适应更高的侧方水压力,适用范围更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PE管,包括的组分及其对应的重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PE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的组分及其对应的重量如下:PE树脂35‑65份;色母10‑20份;增韧组分10‑15份;抗氧化剂0.1‑0.2份;表面处理剂0.1‑0.5份;分散剂0.1‑1份;阻燃组分10‑15份;所述增韧组分包括再生薄膜料、增韧尼龙、陶瓷微粒,且三者的重量比例为40‑60%:20‑32%:8‑35%,所述再生薄膜料为回收废旧PE树脂和增韧尼龙混合、熔融、冷却得到的混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E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的组分及其对应的重量如下:PE树脂35-65份;色母10-20份;增韧组分10-15份;抗氧化剂0.1-0.2份;表面处理剂0.1-0.5份;分散剂0.1-1份;阻燃组分10-15份;所述增韧组分包括再生薄膜料、增韧尼龙、陶瓷微粒,且三者的重量比例为40-60%:20-32%:8-35%,所述再生薄膜料为回收废旧PE树脂和增韧尼龙混合、熔融、冷却得到的混合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E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组分由重量比1:1的活化改性超细碳酸钙粉体、活化改性氢氧化镁粉体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PE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化改性超细碳酸钙粉体包括重量百分比为95-97%超细碳酸钙、2-3%硅烷偶联剂、1-2%铝钛复合偶联剂,再按比例称重,将超细碳酸钙搅拌加热至100-110℃进行脱水10-15分钟,再加入铝钛复合偶联剂和硅烷偶联剂混合搅拌10-15分钟,得到含水率小于0.5%的活化改性超细碳酸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PE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化改性氢氧化镁粉体包括重量百分比为97-98%氢氧化镁、2-3%硅烷偶联剂,再按比例称重,将氢氧化镁搅拌加热至100-110℃进行脱水10-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烨雄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升瑞通管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