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江江豚网箱繁育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208820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8 1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长江江豚网箱繁育的方法,采用浮式梯形网箱,制造简单,同时形态设置稳定以及防撞设计实现对新生长江江豚的有效保护,操作灵活易于管理,方便利用长江水资源,环境接近原始生存环境;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网箱饲养、体检和行为监测、分娩管理和应急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采取自然捕食与人工投喂相结合的方式,保证母豚、幼豚不同时期的营养需求,提高繁殖的成功率;定期进行体检,预防疾病的发生,有利于准确掌握江豚的生长、发育情况;优化的饲养制度以及分娩管理,最终使得网箱饲养长江江豚的繁殖工作取得成功。

A method of cage breeding of Yangtze finless porpois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breeding method of Yangtze finless porpoise net cage, which adopts floating trapezoidal net cage with simple manufacture, stable configuration and anti-collision design to realize effective protection of newly-grown finless porpoise, flexible operation and easy management, convenient utilization of Yangtze River water resources and close to the original living environment. The method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cage raising,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behavior monitoring; The invention adopts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natural predation with artificial feeding to ensure the nutritional needs of female and young dolphins at different stages and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reproduction; carries out regular physical examination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diseases, which is conducive to accurately grasping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porpoises; optimizes the feeding system and delivery management, and ultimately makes the cage feeding of Yangtze finless porpoises. The reproductive work was successfu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长江江豚网箱繁育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长江江豚网箱繁育的方法。
技术介绍
长江江豚(Neophocaenaasiaeorientalisa.)是生活在我国长江中的一种小型齿鲸类动物,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干流及其鄱阳湖、洞庭湖中。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由于各种人类活动的影响,生存环境急剧恶化,种群数量严重衰退。2013年,IUCN根据中科院水生所的研究结果,已将其濒危等级调整为“极度濒危”级。人工饲养繁殖技术作为濒危小型鲸类动物的一种保护手段依然受到重视,也将在科学研究、物种保护以及公众环境科普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在完全的人工环境中,由于水电、消毒、饵料、人工等各项开支都非常巨大,成效也并不十分显著。因此,如果能够借助网箱饲养技术,在网箱中成功开展长江江豚的人工繁育研究,不仅可以大大降低保种成本,同时由于动物基本处于完全自然的水体环境中,可以让动物接受自然环境各种气候条件的洗礼,同时还能享受自然鲜活的饵料鱼,有可能创造一种介于人工和半自然饲养模式之间的长期保种技术手段,可以有效提高人工饲养保种的效率、降低繁育成本,为长江江豚的保护提供更多技术保障。目前国内外尚无在网箱中开展鲸类动物繁殖的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长江江豚网箱繁育的方法,所述网箱包括主体框架和一个倒立体梯形的箱体,主体框架设有浮力装置,箱体底部的四个角分别悬挂有沉子,网箱四周设有固定装置,网箱上部设有防晒设施;所述主体框架为8cm的角钢焊接而成的长15m、宽15m的正方形;所述箱体采用60股软料尼龙网制作而成,网箱顶部规格长14.5m×宽14.5m,网箱底部规格长13.4m×宽13.4m,网目6cm;所述浮力装置由64m的人行道浮筒连接而成,浮筒采用用底面长2.0m、宽1.0m、高0.2m的长方体聚苯乙烯泡沫制成;所述沉子为混凝土浇筑成的圆锥形,每个重15kg;所述固定装置为设置在网箱四周的8个铁锚,且通过不少于50m的聚乙烯绳与网箱连接;所述防晒设施为铁架结构的遮阳棚框架和软质加厚的遮阳网,遮阳棚框架高度为1.8~3m,遮阳棚结构为长20m×宽8m,共两块;还包括直径100mm的PVC管和与PVC管连接的4台3相潜水泵,PVC管末端的抽水深度不少于8m,与网箱水平距离为50m以上。具体的,上述长江江豚网箱繁育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饲养制度:保证饵料鱼新鲜,挑拣体鳞完整、体表黏液丰富、个体适中的饵料鱼,饵料鱼的种类至少三种以上;饲养前先用自来水清洗,然后用3%的食盐水浸泡5~8min进行消毒;做好密切观察,根据母豚和幼豚对饵料鱼的进食情况做出适时适量调整;及时清理漂浮在水面的饵料鱼残体;对于妊娠期以及产后母豚,则需要适当增加鲜活饵料鱼的比例;妊娠后期以及产后哺乳期,采用灯诱的方法,在网箱遮阳篷顶端悬挂LED灯,吸引鱼类进入网箱;对于幼豚,一个月内通过投喂,再结合灯诱等手段,增加新生幼豚接触饵料鱼的机会,促进幼豚动物尽快开口进食;在网箱中正常饲养江豚每日提供3餐;进入妊娠中后期,减少每餐喂食量,逐渐增加喂食次数;产后一个月内,每天需要投喂8~10次,尽可能准确预判母豚出水位置,将饵料鱼投到母豚出水点正前方0.5~1m的位置;产后一个月后,逐渐减少每天喂食次数,逐渐增加每餐喂食量,保持总量增加的趋势;在幼豚6个月前,每天喂食次数不少于6次;2)体检和行为监测:每1~2个月应该进行一次体检,早7:00空腹进行,体检地点在网箱附属的救护平台上,操作过程依次为:收网起豚、获取血液样品和B超检查、称量体重及体围测量、释放观察;对生活在网箱中的长江江豚进行定期的行为观察,对呼吸、游泳、捕食或摄食、社群行为、应激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3)分娩管理及应急处理;在网箱四角添加四个摄像头,对网箱内水体进行全面覆盖。同时在网箱内添加光源,确保夜间监测可视;在临产前在箱体与金属框架之间添加一层泡沫条,防止小豚撞网时磕碰到网箱铁质骨架上而造成外伤;做好相应的观测和记录,整个分娩过程减少人为干扰,避免环境的大幅度变化;长江江豚正常分娩时间为115min,如果仔豚尾鳍露出超过150min以上,仍不能顺利生产,需要启动应急处理。上述长江江豚网箱繁育的方法中,所述饵料鱼包括:短颌鲚(Coiliabrachygnathus)、贝氏(Hemiculterbleekeri)、似鳊(Pseudobramasimoni)和鲫(Carassiusauratus)。上述长江江豚网箱繁育的方法种,对妊娠后期以及对六个月以内的幼豚体检,采用在水中悬吊进行体检操作的方法,即用担架布在水中托举并保定动,不让动物离开水面。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采用浮式梯形网箱,制造简单,同时形态设置稳定以及防撞设计实现对新生长江江豚的有效保护,操作灵活易于管理,方便利用长江水资源,环境接近原始生存环境;2)采取自然捕食与人工投喂相结合的方式,便于锻炼江豚自然捕食能力,同时选择适口饵料、准确掌握饲喂量,保证母豚、幼豚不同时期的营养需求,提高繁殖的成功率;3)定期进行体检,预防疾病的发生,有利于准确掌握江豚的生长、发育情况;4)优化的饲养制度以及分娩管理,最终在2015年再次使天鹅洲网箱中的一头雌性江豚娥娥顺利怀孕妊娠,经过精心护理,最终在2016年5月22日凌晨3点30分娥娥顺利分娩一头雌性江豚,经体检确认,该江豚行为、生理、母子关系等各项指标发育正常,确认网箱饲养长江江豚的繁殖工作取得成功,为长江江豚的繁育提供更加完备的技术手段,也为其他小型鲸类动物饲养和繁殖技术提供参考。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地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长江江豚繁育的网箱,包括主体框架1和一个倒立体梯形的箱体2,主体框架1设有浮力装置,箱体底部的四个角分别悬挂有沉子3,网箱四周设有固定装置,网箱上部设有防晒设施。如图1所示,主体框架1为8cm的角钢焊接而成的长15m、宽15m的正方形;箱体2采用60股软料尼龙网制作而成,网箱顶部规格长14.5m×宽14.5m,网箱底部规格长13.4m×宽13.4m,网目6cm,该项设计可以保证网衣平展,无褶皱,不形成网兜,对于新生幼豚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浮力装置由64m的人行道浮筒4连接而成,浮筒4采用用底面长2.0m、宽1.0m、高0.2m的长方体聚苯乙烯泡沫制成;沉子3为混凝土浇筑成的圆锥形,每个重15kg;长江江豚繁育网箱的网部四边棱线上固定有鹅卵石袋,袋中摆放有5~8cm的鹅卵石,每袋鹅卵石重量10kg;固定装置为设置在网箱四周的8个铁锚5,且通过不少于50m的聚乙烯绳与网箱连接;防晒设施为铁架结构的遮阳棚框架6和软质加厚的遮阳网7,遮阳棚框架6高度为1.8~3m,遮阳棚结构为长20m×宽8m,共两块。另外,用于长江江豚繁育的网箱还包括在网箱内设置的光源以及网箱四角的摄像头:江豚妊娠后期以及产后哺乳期,正处于小型鱼类繁殖的季节,利用鱼类夜间趋光的特性,采用灯诱的方法,在网箱遮阳篷顶端悬挂LED灯,吸引鱼类进入网箱,让处于特殊生理期的母豚自由捕食,一方面补充鲜活的饵料营养,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捕食过程增加母豚在网箱中的运动,促进新陈代谢和动物健康;为确保对网箱内孕豚临产状态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长江江豚网箱繁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箱包括主体框架和一个倒立体梯形的箱体,主体框架设有浮力装置,箱体底部的四个角分别悬挂有沉子,网箱四周设有固定装置,网箱上部设有防晒设施;所述主体框架为8cm的角钢焊接而成的长15m、宽15m的正方形;所述箱体采用60股软料尼龙网制作而成,网箱顶部规格长14.5m×宽14.5m,网箱底部规格长13.4m×宽13.4m,网目6cm;所述浮力装置由64m的人行道浮筒连接而成,浮筒采用用底面长2.0m、宽1.0m、高0.2m的长方体聚苯乙烯泡沫制成;所述沉子为混凝土浇筑成的圆锥形,每个重15kg;所述固定装置为设置在网箱四周的8个铁锚,且通过不少于50m的聚乙烯绳与网箱连接;所述防晒设施为铁架结构的遮阳棚框架和软质加厚的遮阳网,遮阳棚框架高度为1.8~3m,遮阳棚结构为长20m×宽8m,共两块;还包括直径100mm的PVC管和与PVC管连接的4台3相潜水泵,PVC管末端的抽水深度不少于8m,与网箱水平距离为50m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长江江豚网箱繁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箱包括主体框架和一个倒立体梯形的箱体,主体框架设有浮力装置,箱体底部的四个角分别悬挂有沉子,网箱四周设有固定装置,网箱上部设有防晒设施;所述主体框架为8cm的角钢焊接而成的长15m、宽15m的正方形;所述箱体采用60股软料尼龙网制作而成,网箱顶部规格长14.5m×宽14.5m,网箱底部规格长13.4m×宽13.4m,网目6cm;所述浮力装置由64m的人行道浮筒连接而成,浮筒采用用底面长2.0m、宽1.0m、高0.2m的长方体聚苯乙烯泡沫制成;所述沉子为混凝土浇筑成的圆锥形,每个重15kg;所述固定装置为设置在网箱四周的8个铁锚,且通过不少于50m的聚乙烯绳与网箱连接;所述防晒设施为铁架结构的遮阳棚框架和软质加厚的遮阳网,遮阳棚框架高度为1.8~3m,遮阳棚结构为长20m×宽8m,共两块;还包括直径100mm的PVC管和与PVC管连接的4台3相潜水泵,PVC管末端的抽水深度不少于8m,与网箱水平距离为50m以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江江豚网箱繁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1)网箱饲养:保证饵料鱼新鲜,挑拣体鳞完整、体表黏液丰富、个体适中的饵料鱼,饵料鱼的种类至少三种以上;饲养前先用自来水清洗,然后用3%的食盐水浸泡5~8min进行消毒;做好密切观察,根据母豚和幼豚对饵料鱼的进食情况做出适时适量调整;及时清理漂浮在水面的饵料鱼残体;对于妊娠期以及产后母豚,则需要适当增加鲜活饵料鱼的比例;妊娠后期以及产后哺乳期,采用灯诱的方法,在网箱遮阳篷顶端悬挂LED灯,吸引鱼类进入网箱;对于幼豚,一个月内通过投喂,再结合灯诱等手段,增加新生幼豚接触饵料鱼的机会,促进幼豚动物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成郝玉江丁泽良王致远曾宪源王克雄胡良慧郑劲松梅志刚王丁张振华成先红李明辉丁亚文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