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控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0861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锁,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门或厨柜上用的电控锁。其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的电控锁由常开状态到常闭状态转换不便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在常开与常闭两种状态之间,转换方便的电控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由锁扣、锁体和螺线管组件构成,所述锁扣上设有锁扣孔;所述螺线管组件包括螺线管、导线、螺线管芯轴和弹簧,其特征在于:螺线管组件装在底板上,并用锁体封闭;所述底板两端对称,并与锁体可倒置安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减少了转换手续,转换简单;同时避免了现有的电控锁在转换时,两种规格的弹簧的脱落或误装,及螺线管装错位置的缺陷;因减少了一个弹簧,使其结构更简单。(*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锁,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门或厨柜上用的电控锁
技术介绍
在人们居住和工作场所中设置的各种安全门和消防门,在紧急状况下,应使其处于断电常开状态,以方便人群的疏散和逃生。而对于银行等机要场合,则需要处于断电常闭状态,当意外发生时,全部通道被关闭,以确保安全。对于安全机关的各种厨柜上用的保险锁,都应处于断电常闭状态,避免意外的出现。现有的电控锁由锁扣1、锁体2、螺线管组件3和盖板4构成,锁扣1上设有锁扣孔11,锁体2为中空腔体结构,上部设有凹槽21,与锁扣1相配合;螺线管组件3装在锁体2的中空腔体24内,外面用盖板4封闭;锁体2的底面设有两组螺孔,用于固定螺线管组件3,其中一组为常开螺孔23,另一组为常闭螺孔22,在断电常开状态或断电常闭状态时,分别用于固定螺线管组件3。螺线管组件3包括短弹簧31、螺线管32、导线33、螺线管芯轴34和长弹簧35,螺线管32通过导线33与电源连接。所述螺线管芯轴34分为两截,其顶端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凸杆和凹孔,两者分别插入螺线管32的两端后相互插接。螺线管芯轴34其中一截上设有凸台341,凸台341卡在螺线管32的外侧。当处于常开状态时,参见图1a和图1b所示,短弹簧31和长弹簧35分别套在螺线管芯轴34的上、下两边,凸台341置于锁体2的上部,且短弹簧31的下端顶在凸台341上,锁体2与螺线管32通过螺丝在常开螺孔23处固定,此时长弹簧35处于备用状态,并不起作用。当锁扣1插到锁体2的凹槽21中时,短弹簧31对凸台341有一向下的回弹作用,使螺线管芯轴34没有顶出到凹槽21中,这样锁扣1与锁体2可以自由分离,即锁处于断电常开状态。当通电时,由于螺线管32的磁力作用,使螺线管芯轴34向上运动,顶出到凹槽21中,并卡在锁扣1的锁扣孔11内,从而上锁。当需要转换状态时,先去除盖板4,再卸掉常开螺孔23上的螺丝,取下螺线管组件3,调转螺线管组件3的方向,使螺线管芯轴34有凸台341的一段向下,同时调换长弹簧35和短弹簧31的位置,使长弹簧35的上端顶在凸台341上,锁体2与螺线管组件3通过螺丝在常闭螺孔22处固定,再盖上盖板4,参见图2a和图2b所示。当锁扣1插到锁体2的凹槽21中时,因长弹簧35对凸台341有一向上的回弹作用,使螺线管芯轴34向上顶出到锁体2的凹槽21中,插入到锁扣1的锁扣孔11内,即使锁扣1与锁体2保持闭合状态,此时短弹簧31不起作用,处于备用状态。当通电时,由于螺线管32的磁力作用,使螺线管芯轴34向下运动,退出凹槽21及锁扣1的锁扣孔11,从而开锁。此种结构的缺点是,常开状态与常闭状态之间转换不方便,费时,易出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电控锁常开状态与常闭状态之间转换不便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常开与常闭两种状态之间转换方便、易行的电控锁。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控锁,由锁扣1、锁体2和螺线管组件3构成,所述锁扣1上设有锁扣孔11;所述螺线管组件3由螺线管32、导线33、螺线管芯轴34和弹簧35构成,螺线管32通过导线33与电源连接,螺线管芯轴34分为两截,其顶端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凸杆和凹孔,两者分别插入螺线管32的两端后相互插接,其中一截螺线管芯轴34上设有凸台341;所述锁体2的上部设有凹槽21,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2为一侧开口的空腔盖体结构,所述螺线管组件3装在底板5上,并用锁体2封闭,且锁体2与底板5固定连接;所述底板5和锁体2上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且用于引导螺线管芯轴34的轴座51;螺线管芯轴34的凸台341卡在轴座51的内侧上,弹簧35套在螺线管芯轴34上的螺线管32与凸台341之间;所述底板5两端对称,并与锁体2可倒置安装。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在常开状态与常闭状态之间的相互转换时,只要将底板5或锁体2调一个方向即可。减少了转换手续,转换简单。同时避免了现有的电控锁在转换时,两种规格的弹簧的脱落或误装,及螺线管装错位置的缺陷;且减少了一个弹簧,使其结构更简单。附图说明图1a是现有技术电控锁在常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1b是现有技术电控锁在常开状态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a是现有技术电控锁在常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b是现有技术电控锁在常闭状态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a是本技术电控锁在常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b是本技术电控锁在常开状态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a是本技术电控锁在常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b是本技术电控锁在常闭状态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螺线管组件与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具体描述,本技术由锁扣1、锁体2、螺线管组件3和底板5构成。所述锁扣1上设有锁扣孔11。螺线管组件3包括螺线管32、导线33、螺线管芯轴34和弹簧35。螺线管32通过导线33与电源连接。螺线管芯轴34分为两截,其顶端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凸杆和凹孔,两者分别穿入螺线管32的两端的内孔后相互插接,其中一截螺线管芯轴34上设有凸台341。所述锁体2为一侧开口的空腔盖体结构,一端设有凹槽21,与锁扣1配合。螺线管组件3安装在底板5上,并用锁体2封闭。所述底板5和锁体2上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且用于引导螺线管芯轴34的轴座51。螺线管32的凸台341卡在底板5轴座51的内侧上,弹簧35套在螺线管芯轴34上的螺线管32与凸台341之间;所述底板5两端对称,且与锁体2可倒置安装。当处于断电常开状态时,螺线管组件3中的弹簧35位于锁体2的下部(参见图3a和图3b所示),且螺线管32与凸台341之间,所以弹簧35对螺线管芯轴34有一个向下的回弹作用,使螺线管芯轴34没有顶出到凹槽21中,锁扣1可以在凹槽21内自由进出。当通电时,由于螺线管32的磁力作用,使螺线管芯轴34向上运动,顶出到凹槽21中,卡在锁扣1的锁扣孔11内,从而上锁。当从常开状态转为常闭状态时,卸掉底板5与锁体2连接的螺丝,拿下底板5和螺线管组件3,因底板5和螺线管组件3为一整体结构,可以一起调转底板5和螺线管组件3的方向,再把底板5用螺丝连接到锁体2上(参见图4a和图4b所示),这样,弹簧35位于锁体2的上部,位于螺线管32与凸台341之间,所以弹簧35对螺线管芯轴34有一个向上弹出作用,使螺线管芯轴34顶出,卡在锁扣1的锁扣孔11内,使锁扣1不能自由脱离,处于断电常闭状态。当通电时,由于螺线管32的磁力作用,使螺线管芯轴34向下运动,退出凹槽21及锁扣1的锁扣孔11,从而开锁。权利要求1.一种电控锁,由锁扣(1)、锁体(2)和螺线管组件(3)构成,所述锁扣(1)上设有锁扣孔(11);所述螺线管组件(3)由螺线管(32)、导线(33)、螺线管芯轴(34)和弹簧(35)构成,螺线管(32)通过导线(33)与电源连接,螺线管芯轴(34)分为两截,其顶端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凸杆和凹孔,两者分别插入螺线管(32)的两端后相互插接,其中一截螺线管芯轴(34)上设有凸台(341);所述锁体(2)的上部设有凹槽(21),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2)为一侧开口的空腔盖体结构,所述螺线管组件(3)装在底板(5)上,并用锁体(2)封闭,且锁体(2)与底板(5)固定连接;所述底板(5)和锁体(2)上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控锁,由锁扣(1)、锁体(2)和螺线管组件(3)构成,所述锁扣(1)上设有锁扣孔(11);所述螺线管组件(3)由螺线管(32)、导线(33)、螺线管芯轴(34)和弹簧(35)构成,螺线管(32)通过导线(33)与电源连接,螺线管芯轴(34)分为两截,其顶端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凸杆和凹孔,两者分别插入螺线管(32)的两端后相互插接,其中一截螺线管芯轴(34)上设有凸台(341);所述锁体(2)的上部设有凹槽(21),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2)为一侧开口的空腔盖体结构,所述螺线管组件(3)装在底板(5)上,并用锁体(2)封闭,且锁体(2)与底板(5)固定连接;所述底板(5)和锁体(2)上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且用于引导螺线管芯轴(34)的轴座(51);螺线管芯轴(34)的凸台(341)卡在轴座(51)的内侧上,弹簧(35)套在螺线管芯轴(34)上的螺线管(32)与凸台(341)之间;所述底板(5)两端对称,且与锁体(2)可倒置安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宗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欧一安保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