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页岩气藏开采新型模拟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207225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5 2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天然气开采领域的实验装置,公开了一种页岩气藏开采新型模拟实验装置,包括:高压气源系统、注入系统、模型系统、恒温箱系统、回压系统及数据采集系统组成,所述注入系统中包括中间容器和大体积容器,注入系统中的中间容器和模型系统中的岩心夹持器位于恒温箱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平板模型岩心夹持器装置及两个全直径岩心夹持器装置连接起来,将不同尺度大小的岩心串联起来,可模拟页岩气藏中的多尺度孔隙特征,反映出因多尺度效应影响的页岩气渗流具有的多尺度特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页岩气藏开采新型模拟实验装置
本技术涉及天然气开采领域的实验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页岩气藏开采新型模拟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页岩气作为一种新型非常规能源,其形成、运移、赋存和开采机理不同于常规天然气,其存在于泥岩、高碳泥岩、页岩和夹层状的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地层中,为天然气生成之后在源岩层内就近聚集结果,页岩气藏表现为典型的“原地”成藏模式。页岩气藏中的天然气主要是以吸附状态赋存于岩石颗粒和有机质表面,或以游离状态赋存于孔隙和裂缝之中,还有极少量的溶解状态存在。吸附状天然气的赋存与有机质含量密切有关,它与游离状天然气含量之间呈彼此消长关系,其中吸附状态天然气的含量变化于20%~85%之间。页岩气藏中孔隙类型可分为毫米级孔隙、微米级孔隙及纳米级孔隙,在页岩气渗流中,页岩气与孔道表面碰撞、扩散等作用,使运移呈现多尺度特征,包括解析、扩散及达西流,在毫米级孔隙中主要是达西流,在微米级孔隙中主要是扩散和达西流,在纳米级孔隙中主要是解析。与常规天然气相比,页岩气藏分布范围广、厚度大及吸附气含量大的特点,使得页岩气藏开发具有开采寿命长和生产周期长的优点。页岩气在我国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我国页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页岩气藏开采新型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压气源系统、注入系统、模型系统、恒温箱系统、回压系统及用于采集模型系统数据的数据采集系统组成,所述注入系统、模型系统、回压系统依次连接;所述高压气源系统分别为注入系统的第一中间容器、回压系统的第二中间容器提供高压气体;所述注入系统中包括第一中间容器和第一大体积容器,注入系统中的第二中间容器和模型系统中的岩心夹持器位于恒温箱内;注入系统中的高精度高压驱替泵(1)依次连接第一大体积容器(40)、第一阀门(2)、第一中间容器(3)、第一中间容器(3)上端的第二阀门(4)、放空阀门(9)、模型系统的入口阀门(11),第一中间容器(3)上端与模型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页岩气藏开采新型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压气源系统、注入系统、模型系统、恒温箱系统、回压系统及用于采集模型系统数据的数据采集系统组成,所述注入系统、模型系统、回压系统依次连接;所述高压气源系统分别为注入系统的第一中间容器、回压系统的第二中间容器提供高压气体;所述注入系统中包括第一中间容器和第一大体积容器,注入系统中的第二中间容器和模型系统中的岩心夹持器位于恒温箱内;注入系统中的高精度高压驱替泵(1)依次连接第一大体积容器(40)、第一阀门(2)、第一中间容器(3)、第一中间容器(3)上端的第二阀门(4)、放空阀门(9)、模型系统的入口阀门(11),第一中间容器(3)上端与模型系统的入口阀门相连接,第一中间容器(3)下端与高精度高压驱替泵(1)相连接;回压系统中的回压阀(26)依次连接放空阀(27)、第三阀门(28)、第二中间容器(34)的上端阀门(33)、第二中间容器(34)、第二中间容器(34)的下端第四阀门(35)、第二大体积容器(41)、高精度高压泵(36),回压阀(26)入口与模型系统中的出口阀门(21)相连通,回压阀(26)出口与数据采集系统的气体流量计(38)相连通,第二中间容器(34)上端与回压阀(26)相连通,第二中间容器(34)下端与高精度高压泵(36)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页岩气藏开采新型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模型系统包括一个入口和出口,入口与注入系统相连接,出口与回压系统相连接,模型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健刘向君梁利喜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