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0693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5 2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外壳,应用于可穿戴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开设有腔体,所述壳体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腔体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壁上还开设有与所述腔体连通的第四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外壳,具有两个通孔,分别为第一通孔和第四通孔,与现有技术相比,增加一个通孔,避免了一个通孔时容易产生的气流冲击,提高了气压计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采用上述外壳的可穿戴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外壳
本技术涉及外壳制作
,尤其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外壳。
技术介绍
如今消费类电子产品的研发趋势以越来越向小型化、集成化等特点发展,即要求产品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简化结构。可穿戴设备的出现,例如智能手表或者智能手环,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消费者希望手表拥有丰富功能的同时,更应该美观,但是有些功能的增加必然与表体的尺寸形状有着联系。智能手表的防水要求越来越高,从IP6、TP7发展为3ATM、4ATM、5ATM防水,防水设计一般粘胶密封,这样就导致壳体内部为密封空间,当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表体容易开裂,所以表体一般会加一平衡孔,这样会影响美观而且增加成本,并且平衡孔容易进入水以及泥或者沙或者灰尘等杂质,而且,由于只有一个平衡孔,那么一个通孔时容易产生气流冲击,导致内部的气压部件,例如气压计的使用寿命降低。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外壳,以避免气流冲击,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壳,以避免气流冲击。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上述外壳的可穿戴设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外壳,应用于可穿戴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开设有腔体,所述壳体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腔体连通,所述壳体的外壁上还开设有与所述腔体连通的第四通孔,所述腔体中设置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腔体的一侧内壁之间的间隙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之间为供吸水装置放置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腔体的另一侧内壁之间的第二凹槽的底部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靠近所述第一通孔的一侧的高度低于远离所述第一通孔的一侧,所述第四通孔连通至所述第二凹槽的侧壁。优选的,上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均为弧形壁,共同组成一个环形壁,所述环形壁与所述腔体的内壁之间留有环形间隙使得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优选的,上述第一隔板的顶端为倾斜面,所述倾斜面靠近所述第一通孔的一侧的高度低于远离所述第一通孔的一侧。优选的,上述第二凹槽的最低处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为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外壳。优选的,上述的可穿戴设备还包括吸水装置、第一补强板和气压计,其中,所述吸水装置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第一补强板设置在所述吸水装置的上方,所述第一补强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对准所述吸水装置,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错开,所述气压计放置在所述第一补强板的上方,所述气压计的内腔体覆盖所述第二通孔。优选的,上述吸水装置为吸水树脂,所述吸水树脂包括树脂本体和覆盖在所述树脂本体上的防砂网。优选的,上述第一补强板的下表面设置有防水膜,所述防水膜覆盖在所述第二通孔的下方。优选的,上述气压计的外腔体与所述外壳的腔体连通,所述气压计的外腔体与自身的内腔体通过第三通孔连通。优选的,上述气压计的外壁与所述外壳的腔体的内壁之间过盈配合有密封胶圈。优选的,上述的可穿戴设备还包括第二补强板和第三补强板,所述第二补强板为FPC,所述第三补强板为气压计补强板,所述第二补强板的一侧盖压在所述气压计的板体上,所述第二补强板的上方依次设置有所述第三补强板、气压计缓冲泡棉、气压计固定板。本技术提供的外壳,应用于可穿戴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开设有腔体,所述壳体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腔体连通,所述壳体的外壁上还开设有第四通孔,所述腔体中设置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腔体的一侧内壁之间的间隙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之间为供吸水装置放置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腔体的另一侧内壁之间的第二凹槽的底部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靠近所述第一通孔的一侧的高度低于远离所述第一通孔的一侧,所述第四通孔连通至所述第二凹槽的侧壁。本技术提供的外壳,具有两个通孔,分别为第一通孔和第四通孔,与现有技术相比,增加一个通孔,避免了一个通孔时容易产生的气流冲击,提高了气压计的使用寿命,并且,当气体从作为通气的第一通孔进入后,会流经供吸水装置放置的第一凹槽的上方,被吸水装置吸收水分,同时,当细小的泥沙通过第四通孔进入时,由于第四通孔连通至第二凹槽的侧壁,第四通孔高度高于第二凹槽的底部,泥沙进入后直接掉在第二凹槽的底部,在重力的作用下滑落到第一通孔,最终从第一通孔滑落出来;当泥沙从第一通孔进入后,由于第二凹槽的底部为倾斜面设置,大部分泥沙自动滑落出来,实现防水且防杂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外壳的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外壳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上图1-3中:壳体1、吸水装置2、防水膜3、第一补强板4、气压计的内腔体5、气压计的外腔体6、密封胶圈7、气压计的板体8、FPC9、气压计补强板10、气压计缓冲泡棉11、气压计固定板12、第一通孔13、第一隔板14、第二隔板15、第一凹槽16、第二凹槽17、腔体18、环形间隙19、第四通孔20。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考图1至图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外壳的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外壳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的外壳,应用于可穿戴设备,可以为下壳,包括壳体1,壳体1内部开设有腔体18,壳体1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3,第一通孔13与腔体18连通,壳体1的外壁上还开设有第四通孔20,腔体18中设置有第一隔板14和第二隔板15,第一隔板14与腔体18的一侧内壁之间的间隙与第一通孔13连通,第一隔板14和第二隔板15之间为供吸水装置2放置的第一凹槽16,第二隔板15与腔体18的另一侧内壁之间的第二凹槽17的底部与第一通孔13连通,第二凹槽17的底部靠近第一通孔13的一侧的高度低于远离第一通孔13的一侧,第四通孔20连通至第二凹槽17的侧壁。本技术提供的外壳,当气体从作为通气的第一通孔13进入后,会流经供吸水装置2放置的第一凹槽16的上方,被吸水装置2吸收水分,同时,当细小的泥沙通过第四通孔20进入时,由于第四通孔20连通至第二凹槽17的侧壁,第四通孔20高度高于第二凹槽17的底部,泥沙进入后直接掉在第二凹槽17的底部,在重力的作用下滑落到第一通孔13,最终从第一通孔13滑落出来;当泥沙从第一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壳,应用于可穿戴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开设有腔体,所述壳体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腔体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壁上还开设有与所述腔体连通的第四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壳,应用于可穿戴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开设有腔体,所述壳体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腔体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壁上还开设有与所述腔体连通的第四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中设置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腔体的一侧内壁之间的间隙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之间为供吸水装置放置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腔体的另一侧内壁之间的第二凹槽的底部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靠近所述第一通孔的一侧的高度低于远离所述第一通孔的一侧,所述第四通孔连通至所述第二凹槽的侧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均为弧形壁,共同组成一个环形壁,所述环形壁与所述腔体的内壁之间留有环形间隙使得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的顶端为倾斜面,所述倾斜面靠近所述第一通孔的一侧的高度低于远离所述第一通孔的一侧。5.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外壳,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显军方福平王金伟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