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0693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5 2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外壳,应用于可穿戴设备,包括壳体,壳体内部有腔体,壳体的外壁上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腔体连通,腔体中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与腔体的一侧内壁之间的间隙与第一通孔连通,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为供吸水装置放置的第一凹槽,第二隔板与腔体的另一侧内壁之间的第二凹槽的底部与第一通孔连通,第二凹槽的底部靠近第一通孔的一侧的高度低于远离第一通孔的一侧。气体从作为通气的第一通孔进入后,会流经供吸水装置放置的第一凹槽的上方,被吸水装置吸收水分,同时,由于第二凹槽的底部为倾斜面设置,细小的泥沙会沿倾斜面积聚并从第一通孔中流出。实现防水且防杂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采用上述外壳的可穿戴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外壳
本技术涉及外壳制作
,尤其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外壳。
技术介绍
如今消费类电子产品的研发趋势以越来越向小型化、集成化等特点发展,即要求产品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简化结构。可穿戴设备的出现,例如智能手表或者智能手环,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消费者希望手表拥有丰富功能的同时,更应该美观,但是有些功能的增加必然与表体的尺寸形状有着联系。智能手表的防水要求越来越高,从IP6、TP7发展为3ATM、4ATM、5ATM防水,防水设计一般粘胶密封,这样就导致壳体内部为密封空间,当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表体容易开裂,所以表体一般会加一平衡孔,这样会影响美观而且增加成本,并且平衡孔容易进入水以及泥或者沙或者灰尘等杂质。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外壳,以实现防水且防杂质,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壳,以实现防水且防杂质。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上述外壳的可穿戴设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外壳,应用于可穿戴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开设有腔体,所述壳体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壳,应用于可穿戴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开设有腔体,所述壳体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腔体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中设置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腔体的一侧内壁之间的间隙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之间为供吸水装置放置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腔体的另一侧内壁之间的第二凹槽的底部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靠近所述第一通孔的一侧的高度低于远离所述第一通孔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壳,应用于可穿戴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开设有腔体,所述壳体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腔体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中设置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腔体的一侧内壁之间的间隙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之间为供吸水装置放置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腔体的另一侧内壁之间的第二凹槽的底部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靠近所述第一通孔的一侧的高度低于远离所述第一通孔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均为弧形壁,共同组成一个环形壁,所述环形壁与所述腔体的内壁之间留有环形间隙使得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的顶端为倾斜面,所述倾斜面靠近所述第一通孔的一侧的高度低于远离所述第一通孔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最低处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5.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外壳,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显军王金伟公平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