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头戴设备及其减振防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0687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5 2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头戴设备的减振防护结构,包括外壳、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内支架,以及安装于所述外壳与所述内支架间的缝隙中、用于减缓两者间的振动传递的缓冲部件。如此,由于缓冲部件对冲击振动的减缓作用,能够在冲击振动的传递过程中,将其能量大幅削弱(甚至完全抵消),从而在冲击振动传递到内支架上时,内支架上安装的各类电器组件仅会受到轻微影响,进而防止头戴设备内的电器组件受到损坏。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头戴设备的减振防护结构,能够尽量削弱头戴设备受到的跌落影响,使其满足跌落验证标准,同时避免大幅增重,提高用户佩戴体验,降低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头戴设备,其有益效果如上所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头戴设备及其减振防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VR/AR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头戴设备的减振防护结构。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减振防护结构的头戴设备。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VR/AR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VR/AR设备不断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VR/AR设备的也种类多种多样,常见的一般包括:头戴设备(如头盔、眼镜)、手持设备(如遥控器、感应器)、舱室设备、转台设备等。以VR/AR头戴设备(以下简称“头戴设备”)为例,头戴设备在使用时,用户需要将其佩戴在头部(如缠绕在头骨或耳廓)上,无需手持,使用体验较佳。头戴设备内部的电子元器件种类繁多,结构精巧,重量较大,再加上佩戴方式的影响,其重心比较靠前,当用户佩戴时,容易出现头戴设备不慎滑落的风险,造成内部零件损坏。虽然目前一般通过在头戴设备上添加绑带等部件来提高佩戴稳定性,但用户在实际体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跑动、跳动、剧烈摆动等肢体动作,因此头戴设备仍然存在较高滑落风险。为此,在头戴设备的开发过程中,厂商制定了严苛的跌落验证标准,要求在一定情况的跌落测试下,头戴设备的内部电子元器件受到的损害符合既定规范。在现有技术中,为了使头戴设备的质量能够满足跌落验证标准,各个生产厂商的结构工程师一般采用加强头戴设备的外壳质量(如刚度、强度)、加强内支架的结构强度、在外壳内设计一些复杂的应力避让结构等方式来提高头戴设备的防护性能。然而,现有技术中的这些改进大幅引入了附加重量,使得头戴设备的整体重量更加偏大,用户在佩戴时舒适性大打折扣。同时,这些改进很大程度上需要对头戴设备的本身结构进行修正,生产成本增加。因此,如何尽量削弱头戴设备受到的跌落影响,使其满足跌落验证标准,同时避免大幅增重,提高用户佩戴体验,降低生产成本,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头戴设备的减振防护结构,能够尽量削弱头戴设备受到的跌落影响,使其满足跌落验证标准,同时避免大幅增重,提高用户佩戴体验,降低生产成本。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减振防护结构的头戴设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头戴设备的减振防护结构,包括外壳、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内支架,以及安装于所述外壳与所述内支架间的缝隙中、用于减缓两者间的振动传递的缓冲部件。优选地,所述缓冲部件包括具有弹性的囊袋,且所述囊袋内具有气体。优选地,所述囊袋具体为密封腔体。优选地,所述囊袋上开设有通气孔,且所述囊袋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通气孔的通堵状态的阀门组件。优选地,所述囊袋包括可拆卸地连接成一体的上壳和下壳,所述通气孔开设于所述下壳上;所述阀门组件安装于所述囊袋的内部,且设置于所述下壳的内表面上。优选地,所述阀门组件包括环绕设置于所述通气孔开口处的阀体、开设于所述阀体周向侧壁上的若干个阀孔,以及抵接于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之间的复位弹簧,所述阀体的顶部为具有弹性的阀膜,且所述阀膜的底面上设置有用于在其形变驱动下堵住所述通气孔的限流阀芯。优选地,所述复位弹簧环绕设置于所述阀体的周向外壁外侧,且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的内表面上均设置有用于稳固安装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的圆柱管腔。优选地,所述阀体上开设有多个所述阀孔,且各所述阀孔在所述阀体的侧壁上沿周向均匀分布。优选地,所述上壳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外壳的内壁上或所述内支架上所设置的卡槽配合安装的凸台。优选地,所述外壳包括用于盛装所述内支架的后端半框和与所述后端半框连接形成封闭腔体的前端半框,且所述后端半框的连接端与所述前端半框的连接端可拆卸连接。优选地,所述后端半框的连接端与所述前端半框的连接端通过拉链相连。优选地,所述后端半框和/或所述前端半框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散热的散热孔。优选地,所述后端半框与所述前端半框的端部相连区域上设置有加强连接件。优选地,所述后端半框及所述前端半框的内表面上均设置有具有弹性的减振层。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头戴设备,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减振防护结构。本技术所提供的头戴设备的减振防护结构,主要包括外壳、内支架和缓冲部件。其中,外壳为头戴设备的外在主体结构,主要用于容纳和安装其余零部件。内支架设置在外壳内部,被外壳包裹,主要用于安装各种各样的电器组件(当然也可包括镜筒、镜片等组件)。缓冲部件一般同时设置多个,主要安装在外壳与内支架之间的缝隙中,用于缓冲两者间的振动传递(主要是从外壳到内支架的振动)。如此,当头戴设备不慎滑落时,外壳碰撞到物体表面,并将冲击和振动传递至外壳内部的内支架上。同时,在冲击振动的传递路径中,势必会经过缓冲部件,而由于缓冲部件对冲击振动的减缓作用,能够在冲击振动的传递过程中,将其能量大幅削弱(甚至完全抵消),从而在冲击振动传递到内支架上时,内支架上安装的各类电器组件仅会受到轻微影响,进而防止头戴设备内的电器组件受到损坏。同时,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本技术所提供的头戴设备的减振防护结构,无需对头戴设备本身的结构进行改进,无需更改模具,无需对外壳进行加强加固,能够尽量削弱头戴设备受到的跌落影响,使其满足跌落验证标准,同时避免大幅增重,提高用户佩戴体验,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与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的缓冲部件的具体结构半剖示意图。图3为图2中所示的阀门组件的具体结构半剖示意图。图4为图1中所示的壳体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中结构设置加强连接件后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4中所示的前端半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4中所示的后端半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4中所示的前端半框与后端半框在拆卸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图9中:外壳—1,后端半框—101,前端半框—102,散热孔—103,加强连接件—104,减振层—105,拉链—106,缝合布—107,内支架—2,缓冲部件—3,囊袋—301,通气孔—302,圆柱管腔—303,凸台—304,上壳—311,下壳—312,阀门组件—4,阀体—401,阀孔—402,复位弹簧—403,阀膜—404,限流阀芯—40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考图1,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与剖视结构示意图。在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头戴设备的减振防护结构主要包括外壳1、内支架2和缓冲部件3。其中,外壳1为头戴设备的外在主体结构,主要用于容纳和安装其余零部件。内支架2设置在外壳1内部,被外壳1包裹,主要用于安装各种各样的电器组件(当然也可包括镜筒、镜片等组件)。缓冲部件3一般同时设置多个,主要安装在外壳1与内支架2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头戴设备的减振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设置于所述外壳(1)内的内支架(2),以及安装于所述外壳(1)与所述内支架(2)间的缝隙中、用于减缓两者间的振动传递的缓冲部件(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头戴设备的减振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设置于所述外壳(1)内的内支架(2),以及安装于所述外壳(1)与所述内支架(2)间的缝隙中、用于减缓两者间的振动传递的缓冲部件(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件(3)包括具有弹性的囊袋(301),且所述囊袋(301)内具有气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囊袋(301)具体为密封腔体。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囊袋(301)上开设有通气孔(302),且所述囊袋(301)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通气孔(302)的通堵状态的阀门组件(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振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囊袋(301)包括可拆卸地连接成一体的上壳(311)和下壳(312),所述通气孔(302)开设于所述下壳(312)上;所述阀门组件(4)安装于所述囊袋(301)的内部,且设置于所述下壳(312)的内表面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振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组件(4)包括环绕设置于所述通气孔(302)开口处的阀体(401)、开设于所述阀体(401)周向侧壁上的若干个阀孔(402),以及抵接于所述上壳(311)与所述下壳(312)之间的复位弹簧(403),所述阀体(401)的顶部为具有弹性的阀膜(404),且所述阀膜(404)的底面上设置有用于在其形变驱动下堵住所述通气孔(302)的限流阀芯(405)。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振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403)环绕设置于所述阀体(401)的周向外壁外侧,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爱良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