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头戴设备及其减振防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06870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5 2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头戴设备的减振防护结构,包括外壳、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内支架,以及安装于所述外壳与所述内支架间的缝隙中、用于减缓两者间的振动传递的缓冲部件。如此,由于缓冲部件对冲击振动的减缓作用,能够在冲击振动的传递过程中,将其能量大幅削弱(甚至完全抵消),从而在冲击振动传递到内支架上时,内支架上安装的各类电器组件仅会受到轻微影响,进而防止头戴设备内的电器组件受到损坏。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头戴设备的减振防护结构,能够尽量削弱头戴设备受到的跌落影响,使其满足跌落验证标准,同时避免大幅增重,提高用户佩戴体验,降低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头戴设备,其有益效果如上所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头戴设备及其减振防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VR/AR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头戴设备的减振防护结构。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减振防护结构的头戴设备。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VR/AR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VR/AR设备不断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VR/AR设备的也种类多种多样,常见的一般包括:头戴设备(如头盔、眼镜)、手持设备(如遥控器、感应器)、舱室设备、转台设备等。以VR/AR头戴设备(以下简称“头戴设备”)为例,头戴设备在使用时,用户需要将其佩戴在头部(如缠绕在头骨或耳廓)上,无需手持,使用体验较佳。头戴设备内部的电子元器件种类繁多,结构精巧,重量较大,再加上佩戴方式的影响,其重心比较靠前,当用户佩戴时,容易出现头戴设备不慎滑落的风险,造成内部零件损坏。虽然目前一般通过在头戴设备上添加绑带等部件来提高佩戴稳定性,但用户在实际体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跑动、跳动、剧烈摆动等肢体动作,因此头戴设备仍然存在较高滑落风险。为此,在头戴设备的开发过程中,厂商制定了严苛的跌落验证标准,要求在一定情况的跌落测试下,头戴设备的内部电子元器件受到的损害符合既定规范。在现有技术中,为了使头戴设备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头戴设备的减振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设置于所述外壳(1)内的内支架(2),以及安装于所述外壳(1)与所述内支架(2)间的缝隙中、用于减缓两者间的振动传递的缓冲部件(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头戴设备的减振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设置于所述外壳(1)内的内支架(2),以及安装于所述外壳(1)与所述内支架(2)间的缝隙中、用于减缓两者间的振动传递的缓冲部件(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件(3)包括具有弹性的囊袋(301),且所述囊袋(301)内具有气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囊袋(301)具体为密封腔体。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囊袋(301)上开设有通气孔(302),且所述囊袋(301)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通气孔(302)的通堵状态的阀门组件(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振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囊袋(301)包括可拆卸地连接成一体的上壳(311)和下壳(312),所述通气孔(302)开设于所述下壳(312)上;所述阀门组件(4)安装于所述囊袋(301)的内部,且设置于所述下壳(312)的内表面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振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组件(4)包括环绕设置于所述通气孔(302)开口处的阀体(401)、开设于所述阀体(401)周向侧壁上的若干个阀孔(402),以及抵接于所述上壳(311)与所述下壳(312)之间的复位弹簧(403),所述阀体(401)的顶部为具有弹性的阀膜(404),且所述阀膜(404)的底面上设置有用于在其形变驱动下堵住所述通气孔(302)的限流阀芯(405)。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振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403)环绕设置于所述阀体(401)的周向外壁外侧,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爱良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