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的复合封装胶膜及光伏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9726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3 1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伏组件的复合封装胶膜及光伏组件,其中,光伏组件的复合封装胶膜包括:多个第一胶膜部和多个第二胶膜部,所述第二胶膜部的透光率小于所述第一胶膜部的透光率;所述多个第一胶膜部与所述多个第二胶膜部间隔交替设置,所述第一胶膜部的上表面用于设置电池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第二胶膜部位于非电池片覆盖的区域,第二胶膜部用于将入射光反射到电池片上,使这部分反射光被电池片吸收利用,以增加光伏组件整体对光的利用率,提高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伏组件的复合封装胶膜及光伏组件
本技术涉及光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组件的复合封装胶膜及光伏组件。
技术介绍
现有双玻光伏组件从正面到背面采用“透明盖板玻璃+前层透明封装胶膜+若干电池串+背层封装胶膜+背板玻璃”的结构顺序铺设叠层,然后经过层压工序使前层透明封装胶膜和背层封装胶膜发生交联反应,使电池片与透明盖板玻璃和背板玻璃粘结为整体,制成双玻结构光伏组件。现有相关技术中,有采用透明胶膜作为背层封装胶膜的,但采用透明胶膜作为背层封装胶膜的光伏组件的输出效率低。为了提高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也有采用全白色胶膜作为背层封装胶膜,来增加背层对入射光的反射性,使这部分光有效被电池片利用,从而提高组件的输出。但采用全白色胶膜作为背层封装胶膜存在以下问题:1)白色胶膜在受热发生交联时具有流动性,会溢到电池片正面,产生翻边、溢白问题,且溢到电池片正面的白色胶膜会对电池片遮挡,减少电池片受光量。2)白色胶膜相较于透明胶膜的流动性差,在层压过程中易造成电池片隐裂或破片。3)白色胶膜售价通常为同类透明胶膜的1.5倍,采用全白色胶膜作为背层封装胶膜无疑会使双玻组件的材料成本大为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光伏组件的复合封装胶膜及光伏组件,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低的问题。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的复合封装胶膜,其包括:多个第一胶膜部和多个第二胶膜部,所述第二胶膜部的透光率小于所述第一胶膜部的透光率;所述多个第一胶膜部与所述多个第二胶膜部间隔交替设置,所述第一胶膜部的上表面用于设置电池片。可选地,所述第二胶膜部的上表面设有第三胶膜部,所述第三胶膜部与第一胶膜部所采用的材料相同。可选地,所述第二胶膜部的厚度与所述第三胶膜部的厚度之和等于所述第一胶膜部的厚度。可选地,所述第三胶膜部与第一胶膜部一体成型。可选地,所述第一胶膜部与所述第二胶膜部之间相互渗透形成连接部。可选地,所述第一胶膜部的熔体流动性优于所述第二胶膜部的熔体流动性。可选地,所述第一胶膜部采用透明胶膜制成。可选地,所述第二胶膜部采用白色胶膜制成。可选地,所述复合封装胶膜的整体厚度范围为0.02mm~1.2mm。可选地,所述第二胶膜部的厚度范围为0.01mm~0.6mm。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其包括电池片和上述的复合封装胶膜。可选地,光伏组件包括双玻光伏组件,所述双玻光伏组件按照自上而下依次层叠的顺序,包括前板玻璃,前层封装胶膜、电池片层、背层封装胶膜和背板玻璃,所述背层封装胶膜采用所述复合封装胶膜。可选地,所述电池片包括单面电池片和双面电池片。可选地,光伏组件包括多个电池片,所述复合封装胶膜被各所述电池片覆盖的区域均为所述第一胶膜部。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胶膜部的透光率小于第一胶膜部的透光率,第二胶膜部位于非电池片覆盖的区域,第二胶膜部用于将入射光反射到电池片上,使这部分反射光被电池片吸收利用,以增加光伏组件整体对光的利用率,提高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双玻光伏组件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复合封装胶膜的第一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复合封装胶膜的第二截面示意图。附图中标号:1-前板玻璃;2-前层封装胶膜;3-电池片层;4-背层封装胶膜;41-第一胶膜部;42-第二胶膜部;43-连接部;5-背板玻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在以下描述中,光伏组件按照自上而下依次层叠的顺序,与光入射光伏组件的顺序一致。且复合封装胶膜的上表面相对于其下表面先接收入射光。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的复合封装胶膜,其包括多个第一胶膜部41和多个第二胶膜部42,第二胶膜部42的透光率小于第一胶膜部41的透光率。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胶膜部41与多个第二胶膜部42间隔交替设置,第一胶膜部41的表面用于设置电池片。该实施例中,多个第二胶膜部42形成类似于网格状的结构,多个第一胶膜部41填充于第二胶膜部42形成的各个空格里。第一胶膜部41的尺寸与电池片的尺寸一致,或略大于电池片的尺寸。封装状态下,每一电池片的位置对应设有第一胶膜部41。即:第一胶膜部41位于电池片的覆盖区域。在电池片呈阵列排布的状态下,第一胶膜部41也相应的呈阵列排布。电池片设于第一胶膜部41的上表面,封装状态下,第二胶膜部42位于光伏组件的非电池片覆盖区域,第二胶膜部42将入射光反射到前板玻璃再反射到电池片上,使这部分反射光被电池片吸收利用,以增加光伏组件整体对光的利用率,提高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封装状态下,第一胶膜部41的表面用于设置电池片,即第一胶膜部41位于光伏组件的电池片覆盖区域,由于第一胶膜部41的透光率高,在封装层压过程中,第一胶膜部41即使溢到电池片正面,也不会导致遮光的不利效果,减少了光伏组件的封装损失,提高了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再者,第一胶膜部41的透光率高于第二胶膜部42的透光率,电池片设于第一胶膜部41的表面,即:电池片覆盖区域对应透光率高的第一胶膜部41,在采用双面发电的电池片的情况下,反射光可以直接通过第一胶膜部41入射到电池片的背面,从而使双面电池片得以受光发电。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第二胶膜部42的上表面设有第三胶膜部,第三胶膜部与第一胶膜部41所采用的材料相同。位于相邻两个第二胶膜部42之间的第一胶膜部41的表面用于设置电池片。第二胶膜部42的上表面设有与第一胶膜部41所采用的材料相同的第三胶膜部,在封装层压过程中,第三胶膜部即使溢到电池片正面也不会导致遮光的不利效果,减少了光伏组件的封装损失,提高了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胶膜部与第一胶膜部41所采用的材料相同,第三胶膜部可以与第一胶膜部41一体成型。或者也可以说,第二胶膜部42的上表面也分布有第一胶膜部41。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胶膜部42的“上表面”也就是封装状态下靠近电池片的表面。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胶膜部42的厚度与第三胶膜部的厚度之和等于第一胶膜部41的厚度。电池片设于第一胶膜部41,即电池片设于相邻两个第二胶膜部42之间,封装状态下,第二胶膜部42位于光伏组件的非电池片覆盖区域,第二胶膜部42将穿过非电池片覆盖区域的入射光反射到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组件的复合封装胶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第一胶膜部(41)和多个第二胶膜部(42),所述第二胶膜部(42)的透光率小于所述第一胶膜部(41)的透光率;所述多个第一胶膜部(41)与所述多个第二胶膜部(42)间隔交替设置,所述第一胶膜部(41)的上表面用于设置电池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组件的复合封装胶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第一胶膜部(41)和多个第二胶膜部(42),所述第二胶膜部(42)的透光率小于所述第一胶膜部(41)的透光率;所述多个第一胶膜部(41)与所述多个第二胶膜部(42)间隔交替设置,所述第一胶膜部(41)的上表面用于设置电池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的复合封装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胶膜部(42)的上表面设有第三胶膜部,所述第三胶膜部与第一胶膜部(41)所采用的材料相同。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组件的复合封装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胶膜部(42)的厚度与所述第三胶膜部的厚度之和等于所述第一胶膜部(41)的厚度。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组件的复合封装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胶膜部与第一胶膜部(41)一体成型。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的复合封装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膜部(41)与所述第二胶膜部(42)之间相互渗透形成连接部(43)。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的复合封装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膜部(41)的熔体流动性优于所述第二胶膜部(42)的熔体流动性。7.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冬梅张雪芬刘洪明赵志刚车伏龙刘秤明颜冬博江睿琪王春阳黄毅翔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