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双重导磁力结构的电磁线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9691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3 1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具有双重导磁力结构的电磁线圈,包括绕有线圈的骨架,骨架内贯通设有通道,通道内设有静铁芯和动铁芯,骨架外部框设有支架,支架位于骨架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导磁板和第二导磁板;支架的外部设有包塑料;动铁芯在位于骨架的伸出端设有一体成型的膨大部。动铁芯包括沿着膨大部到静铁芯顺次排布的第一圆柱体和第二圆柱体,第一圆柱体的直径大于第二圆柱体;通道内设有限制第一圆柱体通过的限位凸;限位凸与第二圆柱体之间设有弹簧。当线圈通电后,线圈产生磁力,使动铁芯和静铁芯吸合,从而起到开关动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布局合理、导磁力增加50%左右、线圈的功率小、降低发热量、安全节能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双重导磁力结构的电磁线圈
本技术涉及电磁控制领域,特别是电磁阀控制的结构,具体地说是具有双重导磁力结构的电磁线圈。
技术介绍
安全阀是启闭件受外力作用下处于常闭状态,当设备或管道内的介质压力升高超过规定值时,通过向系统外排放介质来防止管道或设备内介质压力超过规定数值的特殊阀门。安全阀属于自动阀类,主要用于锅炉、压力容器和管道上,控制压力不超过规定值,对人身安全和设备运行起重要保护作用。传统结构比较常规,线圈功率大,线圈发热高,在环境恶劣的条件下很容易线圈烧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结构布局合理、导磁力大、线圈的功率小、降低发热量、安全节能的具有双重导磁力结构的电磁线圈。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具有双重导磁力结构的电磁线圈,包括绕有线圈的骨架,骨架内贯通设有通道,通道内设有静铁芯和动铁芯,骨架外部框设有支架,支架位于骨架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导磁板和第二导磁板;支架的外部设有包塑料;动铁芯在位于骨架的伸出端设有一体成型的膨大部。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措施还包括:上述的动铁芯包括沿着膨大部到静铁芯顺次排布的第一圆柱体和第二圆柱体,第一圆柱体的直径大于第二圆柱体;通道内设有限制第一圆柱体通过的限位凸;限位凸与第二圆柱体之间设有弹簧。限位凸为环状,且限位凸设有若干道沿着通道方向贯通设置的排气槽,所述的排气槽设于第二圆柱体的外周。上述的静铁芯与通道的内壁之间或者骨架与支架之间设有第一O型圈;骨架与动铁芯之间或者骨架与第二导磁板之间设有第二O型圈。上述的静铁芯与通道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一O型圈;骨架与第二导磁板之间设有第二O型圈。上述的静铁芯的外周设有用于容纳第一O型圈的第一环形槽;第二导磁板设有用于容纳第二O型圈的第二环形槽。上述的支架为从静铁芯的一端罩于骨架的马蹄形结构,第二导磁板设有横勾,支架设有与横勾卡扣配合的槽孔。上述的支架套设于第二导磁板的外周。上述的膨大部为圆柱体,且与第二导磁板的接触面皆为平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具有双重导磁力结构的电磁线圈,包括绕有线圈的骨架,骨架内贯通设有通道,通道内设有静铁芯和动铁芯,骨架外部框设有支架,支架位于骨架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导磁板和第二导磁板;支架的外部设有包塑料;动铁芯在位于骨架的伸出端设有一体成型的膨大部。动铁芯包括沿着膨大部到静铁芯顺次排布的第一圆柱体和第二圆柱体,第一圆柱体的直径大于第二圆柱体;通道内设有限制第一圆柱体通过的限位凸;限位凸与第二圆柱体之间设有弹簧。当线圈通电后,线圈产生磁力,使动铁芯和静铁芯吸合,从而起到开关动作。本技术结构布局合理、导磁力增加50%左右、线圈的功率小、降低发热量、安全节能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图3进一步分解示意图;图5是图3中骨架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骨架、静铁芯和动铁芯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其中的附图标记为:包塑料1、第一导磁板2、支架3、槽孔3a、骨架4、通道4a、限位凸41、排气槽41a、线圈5、静铁芯6、第一O型圈61、第一环形槽61a、动铁芯7、膨大部71、第一圆柱体72、第二圆柱体73、第二导磁板8、横勾8a、第二O型圈81、第二环形槽81a、弹簧9。图1至图6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具有双重导磁力结构的电磁线圈,包括绕有线圈5的骨架4,骨架4内贯通设有通道4a,通道4a内设有静铁芯6和动铁芯7,骨架4外部框设有支架3,支架3位于骨架4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导磁板2和第二导磁板8;支架3的外部设有包塑料1;动铁芯7在位于骨架4的伸出端设有一体成型的膨大部71。线圈5工作原理:当线圈5通电后,线圈5产生磁力,使动铁芯7和静铁芯6吸合,从而起到开关动作。本技术的结构,线圈5通电产生磁力后,膨大部71使动铁芯7产生双重吸合与静铁芯6吸合,大大增加了导磁力,导磁力增加50%左右,能把线圈5的功率大幅度下降,从而线圈5发热也大幅度降低,也同时降低了能耗。如图4和图6所示,上述的动铁芯7包括沿着膨大部71到静铁芯6顺次排布的第一圆柱体72和第二圆柱体73,第一圆柱体72的直径大于第二圆柱体73;通道4a内设有限制第一圆柱体72通过的限位凸41;限位凸41与第二圆柱体73之间设有弹簧9。弹簧9一方面能帮助动铁芯7复位,另一方面,弹簧9能削弱动铁芯7对静铁芯6的撞击。第二圆柱体73与通道4a设有空隙,一方面用于套置弹簧9,另一方面能防止因第二圆柱体73与静铁芯6的长期撞击产生变形和膨大2而卡在通道4a内。如图6所示,限位凸41为环状,且限位凸41设有若干道沿着通道4a方向贯通设置的排气槽41a,所述的排气槽41a设于所述的第二圆柱体73的外周。在动铁芯7滑向静铁芯6时,动铁芯7和静铁芯6之间的空气被压缩,压缩的空气能从排气槽41a迅速导出,从而防止动铁芯7滑动受阻。在动铁芯7长期工作的过程中外部的水分和油液会渗入到静铁芯6的端部,而排气槽41a能起到了排出油液和水分的作用。如图2、4和图5所示,上述的静铁芯6与通道4a的内壁之间或者骨架4与支架3之间设有第一O型圈61;骨架4与动铁芯7之间或者骨架4与第二导磁板8之间设有第二O型圈81。第一O型圈61和第二O型圈81能防止液体从动铁芯7和骨架4的之间的缝隙中渗入到线圈5中。上述的静铁芯6与通道4a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一O型圈61,静铁芯6相对于通道4a静止,故第一O型圈61设置在静铁芯6与通道4a的内壁之间能防止水分渗入到骨架4与支架3之间,从而避免进一步渗入到线圈5中;骨架4与第二导磁板8之间设有第二O型圈81,由于动铁芯7相对于通道4a移动,所以第二O型圈81优选安装在相对静止的骨架4与第二导磁板8之间。上述的静铁芯6的外周设有用于容纳第一O型圈61的第一环形槽61a;第二导磁板8设有用于容纳第二O型圈81的第二环形槽81a。动铁芯7在撞击第二导磁板8时,第二导磁板8会压迫第二O型圈81,从而进一步增强第二O型圈81的密封效果。如图3和图4所示,上述的支架3为从静铁芯6的一端罩于骨架4的马蹄形结构,第二导磁板8设有横勾8a,支架3设有与横勾8a卡扣配合的槽孔3a。支架3与第二导磁板8能可靠连接。如图3和图4所示,上述的支架3套设于第二导磁板8的外周。如图2和图5所示,上述的膨大部71为圆柱体,且与第二导磁板8的接触面皆为平面,增加了导磁力。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已阐明,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做出的各种变化或改型都不会脱离本技术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具有双重导磁力结构的电磁线圈,包括绕有线圈(5)的骨架(4),所述的骨架(4)内贯通设有通道(4a),所述的通道(4a)内设有静铁芯(6)和动铁芯(7),其特征是:所述的骨架(4)外部框设有支架(3),所述的支架(3)位于骨架(4)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导磁板(2)和第二导磁板(8);所述的支架(3)的外部设有包塑料(1);所述的动铁芯(7)在位于所述的骨架(4)的伸出端设有一体成型的膨大部(71)。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双重导磁力结构的电磁线圈,包括绕有线圈(5)的骨架(4),所述的骨架(4)内贯通设有通道(4a),所述的通道(4a)内设有静铁芯(6)和动铁芯(7),其特征是:所述的骨架(4)外部框设有支架(3),所述的支架(3)位于骨架(4)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导磁板(2)和第二导磁板(8);所述的支架(3)的外部设有包塑料(1);所述的动铁芯(7)在位于所述的骨架(4)的伸出端设有一体成型的膨大部(7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重导磁力结构的电磁线圈,其特征是:所述的动铁芯(7)包括沿着膨大部(71)到静铁芯(6)顺次排布的第一圆柱体(72)和第二圆柱体(73),所述的第一圆柱体(72)的直径大于所述的第二圆柱体(73);所述的通道(4a)内设有限制第一圆柱体(72)通过的限位凸(41);所述的限位凸(41)与所述的第二圆柱体(73)之间设有弹簧(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双重导磁力结构的电磁线圈,其特征是:所述的限位凸(41)为环状,且所述的限位凸(41)设有若干道沿着通道(4a)方向贯通设置的排气槽(41a),所述的排气槽(41a)设于所述的第二圆柱体(73)的外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双重导磁力结构的电磁线圈,其特征是:所述的静铁芯(6)与所述的通道(4a)的内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建波汪达军
申请(专利权)人:星宇电子宁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