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除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93154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3 0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力除氧器,包括:除氧头、除氧水箱和阀门,所述除氧头包括筒体、进汽管、蒸汽导管、蒸汽支管和淋水盘,所述进汽管一端位于所述筒体外部,另一端穿过所述筒体,与所述蒸汽导管连通;所述阀门安装于所述进汽管的一端,所述阀门包括第一肩部、第二肩部、活塞和连通管以及驱动机构,所述第一肩部和所述第二肩部彼此面对并适于内部界定用于所述活塞移动的空间。水在经过淋水盘时进行初级除氧,经过初级除氧的水与蒸汽支管喷出的蒸汽充分混合并被加热,使除氧器出水含氧量达到标准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力除氧器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热力除氧器。
技术介绍
在锅炉给水处理工艺过程中,除氧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氧是给水系统和锅炉的主要腐蚀性物质,给水中的氧应当迅速清除,否则它会腐蚀锅炉的给水系统和部件,腐蚀产物氧化铁会进入锅炉内,沉积或附在锅炉管壁和受热面上,形成传热不良的铁垢,而且腐蚀会造成管道内壁出现点坑,阻力系数增大。管道腐蚀严重时,会时常发生管道爆管事故。国家规定:蒸发量大于等于2吨每小时的蒸汽锅炉和水温大于等于95℃的热水锅炉都必须除氧。多年来众多锅炉给水处理工作者一直都在探求既高效又经济的除氧方法,而立式树形蒸汽分配管式除氧法就是其中极佳的一种。它主要适用于低温低压锅炉的使用。早期的旋膜除氧器只能采用较为复杂结构,分为除氧头和水箱两部分,除氧头内分旋膜管、填料层,结构较复杂、体积大且笨重,土建成本较高,蒸汽压力损失大造成低压及真空状态下除氧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除氧效果好的热力除氧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热力除氧器,包括:除氧头、除氧水箱和阀门以及减震装置,所述除氧头包括筒体、进汽管、蒸汽导管、蒸汽支管和淋水盘,所述进汽管一端位于所述筒体外部,另一端穿过所述筒体,与所述蒸汽导管连通;所述淋水盘共有四个,其中两个所述淋水盘位于所述蒸汽导管的一端,另外两个所述淋水盘位于所述蒸汽导管的另一端;所述蒸汽支管包括第一蒸汽支管和第二蒸汽支管,所述第一蒸汽支管和第二蒸汽支管均只有一个,所述第一蒸汽支管和第二蒸汽支管均呈螺旋状,绕设于所述蒸汽导管,所述第一蒸汽支管位于其中两个所述淋水盘之间,所述第二蒸汽支管位于另外两个所述淋水盘之间;所述阀门安装于所述进汽管的一端,所述阀门包括第一肩部、第二肩部、活塞和连通管以及驱动机构,所述第一肩部和所述第二肩部彼此面对并适于内部界定用于所述活塞移动的空间;所述活塞可在所述第一肩部和所述第二肩部之间滑动;所述连通管的侧壁分别与所述第一肩部和所述第二肩部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活塞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活塞做往复直线运动;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减震板和减震元件,所述减震元件包括第一安装端部,第二安装端部、连接部以及弯折部,所述连接部和弯折部均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端部和第二安装端部之间,所述第一安装端部固定安装于所述减震板,所述第二安装端部与所述除氧水箱固定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淋水盘呈圆盘状,并且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均匀分布,用于使得所述淋水盘上的水,均匀地穿过所述淋水盘。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蒸汽支管与所述第一蒸汽支管上下两侧的所述淋水盘上的所述通孔空间交错。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蒸汽支管与所述第二蒸汽支管上下两侧的所述淋水盘上的所述通孔空间交错。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塞设置有通道、密封板和阀杆,所述通道内设置有所述密封板,所述阀杆一端与所述密封板连接,并可带动所述密封板转动,从而控制所述通道的通断;在所述活塞与所述连通管的一端接触时,所述通道可与所述连通管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热力除氧器,包括:除氧头、除氧水箱和阀门,所述除氧头包括筒体、进汽管、蒸汽导管、蒸汽支管和淋水盘,所述进汽管一端位于所述筒体外部,另一端穿过所述筒体,与所述蒸汽导管连通;所述阀门安装于所述进汽管的一端,所述阀门包括第一肩部、第二肩部、活塞和连通管以及驱动机构,所述第一肩部和所述第二肩部彼此面对并适于内部界定用于所述活塞移动的空间。水在经过淋水盘时进行初级除氧,经过初级除氧的水与蒸汽支管喷出的蒸汽充分混合并被加热,使除氧器出水含氧量达到标准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热力除氧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除氧头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所示除氧头内部各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所示蒸汽支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热力除氧器的阀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的热力除氧器中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的减震装置中减震元件的结构示意立体图;图8为图7所示的减震元件的结构示意侧视图,其中所述减震元件处于自重和高频振动状态;图9为图7所示的减震元件的结构示意侧视图,其中所述减震元件处于原始状态;图10为图7所示的减震元件的结构示意侧视图,其中所述减震元件处于低频振动状态。【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技术。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热力除氧器100包括:除氧头10和除氧水箱20,所述除氧水箱20沿水平方向放置,所述除氧头10沿竖直方向固定于所述除氧水箱20上,所述除氧头10与所述除氧水箱20连通。所述除氧头10包括筒体11、进汽管12、蒸汽导管13、蒸汽支管14、淋水盘15以及进水口16和排氧口17。所述进汽管12一端位于所述筒体11外部,另一端穿过所述筒体11,位于所述筒体11内部,并与所述蒸汽导管13的中部连通。所述蒸汽导管13沿所述筒体11的轴线设置。所述淋水盘15共有四个,其中两个淋水盘15位于所述蒸汽导管13的一端,另外两个位于所述蒸汽导管13的另一端。所述蒸汽支管14包括第一蒸汽支管141和第二蒸汽支管142,第一蒸汽支管141沿圆周方向均匀的环绕于所述蒸汽导管13,并位于其中两个淋水盘15之间。第二蒸汽支管142沿圆周方向均匀的环绕于所述蒸汽导管13,并位于另外两个淋水盘15之间。所述进水口16和排氧口17设置于所述筒体11的上端,即所述筒体11上远离所述除氧水箱20的一端。所述淋水盘15呈圆盘状,并且设置有多个通孔151,所述通孔151均匀分布,用于使得淋水盘15上的水,均匀地穿过所述淋水盘1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孔151分为多组,每组均包括多个所述通孔151,并且每组中的多个所述通孔151沿所述淋水盘15的径向排布。所述第一蒸汽支管141与所述第一蒸汽支管141上下两侧的淋水盘15上的通孔151空间交错,呈树形分别(即,沿所述蒸汽导管13的轴线方向,交错分歩)。所述第一蒸汽支管141呈菱形管状,所述第一蒸汽支管141朝上的两个侧面均设置有透气孔,多个所述透气孔在任一侧面上呈线性分布,并且沿所述第一蒸汽支管141的轴线,由所述蒸汽导管13逐渐远离,所述透气孔逐渐变大。流经所述第一蒸汽支管141的蒸汽由所述透气孔排出。由于透气孔设置于所述第一蒸汽支管141朝上的两个侧面,因此相邻的两个第一蒸汽支管141排出的蒸汽形成流动路径,并且相互交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力除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除氧头、除氧水箱和阀门以及减震装置,所述除氧头包括筒体、进汽管、蒸汽导管、蒸汽支管和淋水盘,所述进汽管一端位于所述筒体外部,另一端穿过所述筒体,与所述蒸汽导管连通;所述淋水盘共有四个,其中两个所述淋水盘位于所述蒸汽导管的一端,另外两个所述淋水盘位于所述蒸汽导管的另一端;所述蒸汽支管包括第一蒸汽支管和第二蒸汽支管,所述第一蒸汽支管和第二蒸汽支管均只有一个,所述第一蒸汽支管和第二蒸汽支管均呈螺旋状,绕设于所述蒸汽导管,所述第一蒸汽支管位于其中两个所述淋水盘之间,所述第二蒸汽支管位于另外两个所述淋水盘之间;所述阀门安装于所述进汽管的一端,所述阀门包括第一肩部、第二肩部、活塞和连通管以及驱动机构,所述第一肩部和所述第二肩部彼此面对并适于内部界定用于所述活塞移动的空间;所述活塞可在所述第一肩部和所述第二肩部之间滑动;所述连通管的侧壁分别与所述第一肩部和所述第二肩部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活塞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活塞做往复直线运动;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减震板和减震元件,所述减震元件包括第一安装端部,第二安装端部、连接部以及弯折部,所述连接部和弯折部均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端部和第二安装端部之间,所述第一安装端部固定安装于所述减震板,所述第二安装端部与所述除氧水箱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力除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除氧头、除氧水箱和阀门以及减震装置,所述除氧头包括筒体、进汽管、蒸汽导管、蒸汽支管和淋水盘,所述进汽管一端位于所述筒体外部,另一端穿过所述筒体,与所述蒸汽导管连通;所述淋水盘共有四个,其中两个所述淋水盘位于所述蒸汽导管的一端,另外两个所述淋水盘位于所述蒸汽导管的另一端;所述蒸汽支管包括第一蒸汽支管和第二蒸汽支管,所述第一蒸汽支管和第二蒸汽支管均只有一个,所述第一蒸汽支管和第二蒸汽支管均呈螺旋状,绕设于所述蒸汽导管,所述第一蒸汽支管位于其中两个所述淋水盘之间,所述第二蒸汽支管位于另外两个所述淋水盘之间;所述阀门安装于所述进汽管的一端,所述阀门包括第一肩部、第二肩部、活塞和连通管以及驱动机构,所述第一肩部和所述第二肩部彼此面对并适于内部界定用于所述活塞移动的空间;所述活塞可在所述第一肩部和所述第二肩部之间滑动;所述连通管的侧壁分别与所述第一肩部和所述第二肩部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活塞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活塞做往复直线运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海明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新源联合动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