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盾构出、进洞口处隧道纵向拉紧联系条结构
本技术涉及地下工程的盾构施工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盾构出、进洞口处隧道纵向拉紧联系条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地下空间的开发应用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趋势,在城市地铁网的建设中必然存在区间隧道相互穿越的工程问题,在既有线路正常运营的前提下顺利完成施工,并确保运营和施工的安全是该类工程所面临的主要难题。现有技术大多穿越的隧道均为已运营的隧道,已成型隧道结构比较稳定,在地下区间隧道盾构法施工过程中,盾构进洞作为区间隧道贯通的最后一个环节,对于整个工程的意义尤为巨大。进洞口地质条件表层大部分由道路地坪等杂填土组成,结构松散,表层下面依次向下含氧化铁斑点,饱和,土质由上至下逐渐变软;韧性中等,干强度高,夹薄层粉土,干强度中等,含有机质和贝壳碎片;含泥质结核及腐植物;夹薄层粘性土;土质不均,夹薄层状粉土,饱和,含有机质,韧性低。由于该施工工况条件复杂和特殊性,采用常规的盾构进洞施工方法已不能完成。因此,在盾构出、进洞口处隧道处需要设置纵向拉紧联系条结构以保证盾构机能够顺利从预埋的洞门环中破洞而出。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盾构出、进洞口处隧道纵向拉紧联系条结构,包括联系条本体(1)、管片(2)、壁后注浆口(3)、壁后注浆管(4)、螺栓(5)和盾构接收井洞口(6),其特征在于,所述联系条本体(1)通过管片(2)的壁后注浆口(3)与管片(2)连接,联系条本体(1)与管片(2)之间由螺栓(5)连接,螺栓(5)螺纹拧入管片(2)的壁后注浆管(4)螺口内,螺栓(5)与壁后注浆管(4)螺口匹配,盾构接收井洞口(6)的整个断面设8个联系条本体(1),所述盾构接收井洞口(6)最后10m为出洞段(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盾构出、进洞口处隧道纵向拉紧联系条结构,包括联系条本体(1)、管片(2)、壁后注浆口(3)、壁后注浆管(4)、螺栓(5)和盾构接收井洞口(6),其特征在于,所述联系条本体(1)通过管片(2)的壁后注浆口(3)与管片(2)连接,联系条本体(1)与管片(2)之间由螺栓(5)连接,螺栓(5)螺纹拧入管片(2)的壁后注浆管(4)螺口内,螺栓(5)与壁后注浆管(4)螺口匹配,盾构接收井洞口(6)的整个断面设8个联系条本体(1),所述盾构接收井洞口(6)最后10m为出洞段(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盾构出、进洞口处隧道纵向拉紧联系条结构,其特征在于,盾构机按照盾构接收井洞口(6)的隧道中心线(9)顺利出洞,盾构机从预埋的洞门环(7)中破洞而出,破洞前盾构机允许偏差为±10mm,仰角允许偏差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庆龙,郑开,高健,孟庆昕,陈海涛,王伟,聂玉峰,李龙飞,郭生杰,赵艳双,索菲,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