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内门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9042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小型内门锁,包括锁体,锁体上设有方舌和斜舌,在方舌和锁体、及斜舌和锁体间各自设有弹簧将其往锁体外推,其特征在于:在锁体(1)上离开锁舌端设有与门锁的操纵件芯杆连接的拨轮(4),拨轮(4)上凸起形成拨块(5),在锁体(1)上还设有可在锁体(1)上前后移动的拖板(6),拖板(6)和锁体(1)间设有弹簧将拖板(6)推向锁舌端,在拖板(6)上离开锁舌端与拨轮(4)上拨块(5)对应的位置设有凸起(7),该凸起(7)在拖板弹簧的作用下抵靠在拨块(5)上,在拖板(6)靠近锁舌端也设有凸起,形成钩块(8),该钩块(8)钩着在一端铰接在锁体(1)上的钩板(9)的中间,该钩板(9)的另一端钩在方舌(2)上,在方舌(2)的后端设有保险扣(10),保险扣(10)的中间铰接在锁体(1)上,靠近方舌(2)的一端位于方舌(2)完全伸出在锁体(1)外的状态下与方舌(2)后端相抵靠的位置,另一端的一边与设在拖板(6)上的保险凸块(11)相抵靠,该段边缘离开铰接点呈上升的曲线,设在保险扣(10)和锁体(1)之间的弹簧将该段边缘紧紧靠在保险凸块(11)上,在方舌(2)靠近斜舌(3)一端的边缘上设有缺口,一端铰接在锁体(1)上的定位片(12)的自由端在方舌(2)缩入在锁体(1)内的状态下陷入在方舌(2)的缺口中,且该自由端的形状与缺口的形状相配,斜舌(3)后端伸出抵靠在定位片(12)的中间位置,定位片(12)与锁体(1)之间设有弹簧将定位片(12)的自由端推向方舌(2)。(*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小型内门锁。在内门锁上设置方舌可以大大提高门锁的安全性,对于大型的内门锁来说,在开锁时方舌收起,斜舌弹出,在关门时,通过碰撞斜舌使斜舌收起将方舌弹出已经被普遍的应用,但是着这套机构零件众多,结构复杂,对于锁体内空间有限的小型内门锁来说很难实现,因而小型的内门锁普遍的做法是将斜舌和方舌通过两套机构分别操作,这样就使得如果要弹出方舌就必须对门锁进行两种方式的操作,操作很不方便。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方便操作方舌的小型内门锁。本技术包括锁体,锁体上设有方舌和斜舌,在方舌和锁体、及斜舌和锁体间各自设有弹簧将其往锁体外推,在锁体上离开锁舌端设有与门锁的操纵件芯杆连接的拨轮,拨轮上凸起形成拨块,在锁体上还设有可在锁体上前后移动的拖板,拖板和锁体间设有弹簧将拖板推向锁舌端,在拖板上离开锁舌端与拨轮上拨块对应的位置设有凸起,该凸起部分在拖板弹簧的作用下抵靠在拨块上,在拖板靠近锁舌端也设有凸起,形成钩块,该钩块钩着在一端铰接在锁体上的钩板的中间,该钩板的另一端钩在方舌上,在方舌的后端设有保险扣,保险扣的中间铰接在锁体上,靠近方舌的一端位于方舌完全伸出在锁体外时与方舌后端相抵靠的位置,另一端的一边与设在拖板上的保险凸块相抵靠,该段边缘呈上升的曲线,设在保险扣和锁体之间的弹簧将该段边紧紧靠在保险凸块上,在方舌靠近斜舌一端的边缘上设有缺口,一端铰接在锁体上的定位片的自由端在方舌缩入在锁体内的状态下陷入在方舌的缺口中,且该自由端的形状与缺口的形状相配,斜舌后端伸出抵靠在定位片的中间位置,定位片与锁体之间设有弹簧将定位片的自由端推向方舌。本技术采用上述的结构后,扳动手柄,方舌即收进在锁体内,此时,装置该门锁的门可以被开启;锁门时,只要随手将门带上,门框与斜舌接触后,方舌会被弹出锁闭该门,具有了方舌自动弹出的功能,同时本技术结构简单,整体体积小,操作方便。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的具体内容。附图说明图1本实施例中方舌收进锁体内状态下的结构示图;图2本实施例压缩斜舌、方舌弹出状态下的结构示图。本实施例包括锁体1,锁体1上设有方舌2和斜舌3,在方舌2和锁体1、及斜舌3和锁体1间各自设有弹簧将其往锁体1外推,在锁体1上离开锁舌端设有与门锁的操纵件芯杆连接的拨轮4,拨轮4上凸起形成拨块5,在锁体1上还设有可在锁体1上前后移动的拖板6,拖板6和锁体1间设有弹簧将拖板6推向锁舌端,在拖板6上离开锁舌端与拨轮4上拨块5对应的位置设有凸起7,该凸起7在拖板弹簧的作用下抵靠在拨块5上,在拖板6靠近锁舌端也设有凸起,形成钩块8,该钩块8钩着在一端铰接在锁体1上的钩板9的中间,该钩板9的另一端钩在方舌2上,在方舌2的后端设有保险扣10,保险扣10的中间铰接在锁体1上,靠近方舌2的一端位于方舌2完全伸出在锁体1外的状态下与方舌2后端相抵靠的位置,另一端的一边与设在拖板6上的保险凸块11相抵靠,该段边缘离开铰接点呈上升的曲线,设在保险扣10和锁体1之间的弹簧将该段边缘紧紧靠在保险凸块11上,在方舌2靠近斜舌3一端的边缘上设有缺口,一端铰接在锁体1上的定位片12的自由端在方舌2缩入在锁体1内的状态下陷入在方舌2的缺口中,且该自由端的形状与缺口的形状相配,斜舌3后端伸出抵靠在定位片12的中间位置,定位片12与锁体1之间设有弹簧将定位片12的自由端推向方舌2。将门锁的方舌从伸出状态收进时,扳动门锁的操纵件使拨轮转动,拨轮上的拨块会通过抵靠在拨块上的设在拖板上的凸块带动拖板向离开锁舌端移动,同时设在拖板上的保险凸块在保险扣的边缘上离开保险扣与锁体的铰接点,该段边缘呈上升的曲线,会带动保险扣靠近方舌的一端向离开方舌的位置移动,使保险扣移到方舌的外部,也在同时设在拖板上的钩块带动钩板向离开锁舌的方向移动并带动方舌向锁体内移动,最后,当方舌的缺口进入到与定位片的自由端同一位置时,定位片的自由端在弹簧的作用下进入到方舌的缺口内并形成自锁,开锁动作结束;当外力碰撞斜舌使斜舌向锁体内移动时,斜舌的后端会带动定位片向离开锁舌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定位片的自由端由方舌的缺口内脱出,方舌在弹簧的作用下由锁体内弹出,保险扣靠近锁舌端重新进入到方舌的后端,使方舌无法后退,起到了保险的作用。权利要求1.一种小型内门锁,包括锁体,锁体上设有方舌和斜舌,在方舌和锁体、及斜舌和锁体间各自设有弹簧将其往锁体外推,其特征在于在锁体(1)上离开锁舌端设有与门锁的操纵件芯杆连接的拨轮(4),拨轮(4)上凸起形成拨块(5),在锁体(1)上还设有可在锁体(1)上前后移动的拖板(6),拖板(6)和锁体(1)间设有弹簧将拖板(6)推向锁舌端,在拖板(6)上离开锁舌端与拨轮(4)上拨块(5)对应的位置设有凸起(7),该凸起(7)在拖板弹簧的作用下抵靠在拨块(5)上,在拖板(6)靠近锁舌端也设有凸起,形成钩块(8),该钩块(8)钩着在一端铰接在锁体(1)上的钩板(9)的中间,该钩板(9)的另一端钩在方舌(2)上,在方舌(2)的后端设有保险扣(10),保险扣(10)的中间铰接在锁体(1)上,靠近方舌(2)的一端位于方舌(2)完全伸出在锁体(1)外的状态下与方舌(2)后端相抵靠的位置,另一端的一边与设在拖板(6)上的保险凸块(11)相抵靠,该段边缘离开铰接点呈上升的曲线,设在保险扣(10)和锁体(1)之间的弹簧将该段边缘紧紧靠在保险凸块(11)上,在方舌(2)靠近斜舌(3)一端的边缘上设有缺口,一端铰接在锁体(1)上的定位片(12)的自由端在方舌(2)缩入在锁体(1)内的状态下陷入在方舌(2)的缺口中,且该自由端的形状与缺口的形状相配,斜舌(3)后端伸出抵靠在定位片(12)的中间位置,定位片(12)与锁体(1)之间设有弹簧将定位片(12)的自由端推向方舌(2)。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小型内门锁,包括锁体,锁体上设有方舌、斜舌、拨轮和拖板,拖板上设有凸起抵靠在拨轮上,在拖板设有钩块钩在钩板的中间,该钩板的一端铰接在锁体上,另一端钩在方舌上,在方舌的后端设有保险扣,在方舌靠近斜舌一端的边缘上设有缺口,定位片的自由端在方舌缩入在锁体内的状态下陷入在方舌的缺口中,斜舌后端伸出抵靠在定位片的中间位置。本技术具有方舌自动弹出功能,且结构简单,整体体积小,操作方便。文档编号E05B59/04GK2496994SQ01263098公开日2002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01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01年9月30日专利技术者林安光, 白直杨 申请人:温州市坚士锁业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安光白直杨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坚士锁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