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电解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8903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3 06: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解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加热电解槽。该电解槽包括:电解槽本体和加热墙体;加热墙体包括铰接连接的两组加热墙组;加热墙组包括铰接连接的第一加热墙和第二加热墙;第一加热墙包括第一保温板,第一传热板和设置于第一保温板和第一传热板之间的第一加热组件;第二加热墙包括第二蒸汽管道,第二蒸汽管道,第二保温板,第二传热板和设置于第二保温板和第二传热板之间的多组间隔设置的第二加热组件。该加热电解槽结构设计巧妙,空间占用面积小,加热均匀,适用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热电解槽
本技术属于电解设备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加热电解槽。
技术介绍
电解槽由槽体、阳极和阴极组成,多数用隔膜将阳极室和阴极室隔开。按电解液的不同分为水溶液电解槽、熔融盐电解槽和非水溶液电解槽三类。当直流电通过电解槽时,在阳极与溶液界面处发生氧化反应,在阴极与溶液界面处发生还原反应,以制取所需产品。对电解槽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合理选择电极和隔膜材料,是提高电流效率、降低槽电压、节省能耗的关键。现有技术中的电解槽通常不具备加热的功能,对于一些需要在较高温度下发生的电极反应在电解槽中实现起来非常困难。即便现有技术中出现有能够加热的电解槽,也存在着体积大,空间占用大,适用性范围小等缺点。因此,专利技术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加热电解槽成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上述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电解槽,该加热电解槽结构设计巧妙,空间占用面积小,加热均匀,适用范围广。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优选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加热电解槽,包括:电解槽本体和加热墙体;电解槽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两块第一侧壁,以及相对设置的两块第二侧壁,第二侧壁设置于两块第一侧壁之间,并与两块第一侧壁连接;加热墙体包括铰接连接的两组加热墙组;加热墙组包括铰接连接的第一加热墙和第二加热墙;第一加热墙贴设于第一侧壁,第二加热墙贴设于第二侧壁;第一加热墙包括第一保温板,第一传热板和设置于第一保温板和第一传热板之间的第一加热组件;第一传热板贴设于第一侧壁;第一加热组件包括多根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加热管道和多个用于连通相邻的第一加热管道端部的第一连接弯头;第一加热组件开设有第一蒸汽入口和第一蒸汽出口;第二加热墙包括第二蒸汽管道,第二蒸汽管道,第二保温板,第二传热板和设置于第二保温板和第二传热板之间的多组间隔设置的第二加热组件,多组第二加热组沿第二侧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二传热板贴设于第二侧壁;第二加热组件包括多根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加热管道和多个用于连通相邻的第二加热管道端部的第二连接弯头;第二加热组件开设有第二蒸汽入口和第二蒸汽出口;多个第二蒸汽入口通过第一蒸汽管道连通,多个第二蒸汽出口通过第二蒸汽管道连通;第一加热管道的轴心线垂直于第二加热管道的轴心线设置。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传热板的厚度小于第一保温板的厚度;第二传热板的厚度小于第二保温板的厚度。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根第一加热管道的远离自身连接的第一连接弯头的一端设置为第一端部,最后一根第一加热管道的远离自身连接的第一连接弯头的一端设置为第二端部;第一蒸汽入口设置于第一端部;第一蒸汽出口设置于第二端部。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根第二加热管道的远离自身连接的第二连接弯头的一端设置为第三端部,最后一根第二加热管道的远离自身连接的第二连接弯头的一端设置为第四端部;第二蒸汽入口设置于第三端部;第二蒸汽出口设置于第四端部。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于加热墙体底部的多个移动滚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加热电解槽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加热电解槽,包括电解槽本体和加热墙体;根据上述加热墙体的结构设计以及加热墙体与电解槽本体的连接方式,设计得到的加热电解槽结构巧妙,通过加热墙体能够对电解槽本体进行均匀地加热;该加热电解槽结构设计巧妙,空间占用面积小,加热均匀,适用范围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加热电解槽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加热墙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加热墙体的俯视视角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0-加热电解槽;110-电解槽本体;120-加热墙体;130-移动滚轮;140-加热墙组;141-第一加热墙;142-第二加热墙;1411-第一保温板;1412-第一传热板;1413-第一加热组件;1414-第一连接弯头;1415-第一蒸汽入口;1416-第一蒸汽出口;1417-第一加热管道;1421-第一蒸汽管道;1422-第二蒸汽管道;1423-第二保温板;1424-第二加热组件;1425-第二传热板;1426-第二加热管道;1427-第二连接弯头;1428-第二蒸汽入口;1429-第二蒸汽出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加热电解槽100,包括:电解槽本体110和加热墙体120。在本实施例中,电解槽本体110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制,进一步地,电解槽本体110具有相对设置的两块第一侧壁(图未示),以及相对设置的两块第二侧壁(图未示),第二侧壁设置于两块第一侧壁之间,并与两块第一侧壁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加热墙体120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制,考虑到该加热墙体120的使用范围更加广泛,能够应用于多个电解槽本体110,进一步地,该加热电解槽100还包括设置于加热墙体120底部的多个移动滚轮130。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简化设计,减少空间占用以及能够使得电解槽本体110受热均匀,进一步地,加热墙体120包括铰接连接的两组加热墙组140;加热墙组140包括铰接连接的第一加热墙141和第二加热墙142。其中,第一加热墙141用于贴设第一侧壁,第二加热墙142用于贴设第二侧壁。上述设计有利于加热墙体120对电解槽本体110进行全面均匀地加热,避免部分区域出现加热不均等缺点。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加热墙141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制,进一步地,第一加热墙141包括第一保温板1411,第一传热板1412和设置于第一保温板1411和第一传热板1412之间的第一加热组件1413;第一传热板1412贴设于第一侧壁。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加热组件直接接触电解槽本体110易造成温度过高,因此在第一加热组件1413与电解槽本体110之间设置第一传热板1412,考虑到避免热量损失过快,在第一加热组件1413远离第一传热板141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保温板1411,考虑到传递的热量需大于损失的热量,进一步地,第一传热板1412的厚度小于第一保温板1411的厚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加热组件1413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制,进一步地,第一加热组件1413包括多根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加热管道1417和多个用于连通相邻的第一加热管道1417端部的第一连接弯头1414;第一加热组件1413开设有第一蒸汽入口1415和第一蒸汽出口1416。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蒸汽入口1415和第一蒸汽出口1416的开设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热电解槽,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解槽本体和加热墙体;所述电解槽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两块第一侧壁,以及相对设置的两块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设置于两块所述第一侧壁之间,并与两块所述第一侧壁连接;所述加热墙体包括铰接连接的两组加热墙组;所述加热墙组包括铰接连接的第一加热墙和第二加热墙;所述第一加热墙贴设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加热墙贴设于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一加热墙包括第一保温板,第一传热板和设置于所述第一保温板和所述第一传热板之间的第一加热组件;所述第一传热板贴设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一加热组件包括多根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加热管道和多个用于连通相邻的第一加热管道端部的第一连接弯头;所述第一加热组件开设有第一蒸汽入口和第一蒸汽出口;所述第二加热墙包括第二蒸汽管道,第二蒸汽管道,第二保温板,第二传热板和设置于所述第二保温板和所述第二传热板之间的多组间隔设置的第二加热组件,多组所述第二加热组沿所述第二侧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传热板贴设于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二加热组件包括多根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加热管道和多个用于连通相邻的第二加热管道端部的第二连接弯头;所述第二加热组件开设有第二蒸汽入口和第二蒸汽出口;多个所述第二蒸汽入口通过所述第一蒸汽管道连通,多个所述第二蒸汽出口通过所述第二蒸汽管道连通;所述第一加热管道的轴心线垂直于所述第二加热管道的轴心线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电解槽,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解槽本体和加热墙体;所述电解槽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两块第一侧壁,以及相对设置的两块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设置于两块所述第一侧壁之间,并与两块所述第一侧壁连接;所述加热墙体包括铰接连接的两组加热墙组;所述加热墙组包括铰接连接的第一加热墙和第二加热墙;所述第一加热墙贴设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加热墙贴设于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一加热墙包括第一保温板,第一传热板和设置于所述第一保温板和所述第一传热板之间的第一加热组件;所述第一传热板贴设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一加热组件包括多根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加热管道和多个用于连通相邻的第一加热管道端部的第一连接弯头;所述第一加热组件开设有第一蒸汽入口和第一蒸汽出口;所述第二加热墙包括第二蒸汽管道,第二蒸汽管道,第二保温板,第二传热板和设置于所述第二保温板和所述第二传热板之间的多组间隔设置的第二加热组件,多组所述第二加热组沿所述第二侧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传热板贴设于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二加热组件包括多根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加热管道和多个用于连通相邻的第二加热管道端部的第二连接弯头;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健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星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