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氧发生装置
本技术涉及超氧,具体是一种超氧发生装置。
技术介绍
超氧(O3)又称"臭氧",是1785年德国科学家冯马鲁姆发现,其特点为电为高、不稳定、蓝色、溶解性强,散发出一种淡淡的腥味。雷电暴雨过后的森林散发的清腥味即为"臭氧",自然空气中臭氧浓度约0.01~0.04PPM是一种"实际无毒无色气体",对人类的健康有相当的保护作用。目前的超氧发生器在工作时,存在制备浓度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氧发生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氧发生装置,包括密封壳体,所述密封壳体内设有两个圆柱状的电晕放电发生器,且两个电晕放电发生器通过连接管首尾连接,所述电晕放电发生器两端分别连接正电极和负电极,并在密封壳体内设有内换热管,所述内换热管呈蛇形分布并套装在两个电晕放电发生器外侧,在密封壳体外壁上嵌设有外换热管,所述内换热管两端伸出密封壳体外部并分别与外换热管两端接合,内换热管上端与外换热管上端的接合处连接循环泵,内换热管下端与外换热管下端的接合处连接冷凝器,所述冷凝器与循环泵通过管道相连接形成冷却液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氧发生装置,包括密封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壳体内设有两个圆柱状的电晕放电发生器,且两个电晕放电发生器通过连接管首尾连接,所述电晕放电发生器两端分别连接正电极和负电极,并在密封壳体内设有内换热管,所述内换热管呈蛇形分布并套装在两个电晕放电发生器外侧,在密封壳体外壁上嵌设有外换热管,所述内换热管两端伸出密封壳体外部并分别与外换热管两端接合,内换热管上端与外换热管上端的接合处连接循环泵,内换热管下端与外换热管下端的接合处连接冷凝器,所述冷凝器与循环泵通过管道相连接形成冷却液密封回路,所述冷却液密封回路内填充冷却液;所述密封壳体上插装有氧气输送管和超氧输送管,所述氧气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氧发生装置,包括密封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壳体内设有两个圆柱状的电晕放电发生器,且两个电晕放电发生器通过连接管首尾连接,所述电晕放电发生器两端分别连接正电极和负电极,并在密封壳体内设有内换热管,所述内换热管呈蛇形分布并套装在两个电晕放电发生器外侧,在密封壳体外壁上嵌设有外换热管,所述内换热管两端伸出密封壳体外部并分别与外换热管两端接合,内换热管上端与外换热管上端的接合处连接循环泵,内换热管下端与外换热管下端的接合处连接冷凝器,所述冷凝器与循环泵通过管道相连接形成冷却液密封回路,所述冷却液密封回路内填充冷却液;所述密封壳体上插装有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和佳,
申请(专利权)人:忆东兴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