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茶油加工用运料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8727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3 05: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山茶油加工用运料桶,包括桶体和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支撑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螺纹管,所述螺纹管的内壁螺纹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桶体的顶部设置有备用开关,所述桶体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与支撑架活动连接,所述桶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与转动座套接,所述定位环的右侧开设有呈圆形分布的定位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更加方便的进行运料任务,解决了传统山茶油加工时,大多采用运料桶运输,但是传统运料桶大多为普通的油桶,因此在使用时,需要人工搬运,且灌装和倾倒十分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茶油加工用运料桶
本技术涉及山茶油加工
,具体为一种山茶油加工用运料桶。
技术介绍
山茶油,又名野山茶油、茶籽油和油茶籽油,取自油茶树的种籽,山茶油的制作过程可分为:去壳、晒干、粉碎、蒸、榨油和过滤,全过程均为物理方法,因此它是真正的纯天然绿色食用油,茶油中不含芥酸、胆固醇、黄曲霉素和其它添加剂,经测试:茶油中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0%以上,油酸达到80-83%,亚油酸达到7-13%,并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A、B、D和E等,尤其是它所含的丰富的亚麻酸是人体必需而又不能合成的。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健康问题,其中山茶油天然无害,对人体有很大的营养价值,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传统山茶油加工时,大多采用运料桶运输,但是传统运料桶大多为普通的油桶,因此在使用时,需要人工搬运,且灌装和倾倒十分不便,不方便使用者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山茶油加工用运料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传统山茶油加工时,大多采用运料桶运输,但是传统运料桶大多为普通的油桶,因此在使用时,需要人工搬运,且灌装和倾倒十分不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山茶油加工用运料桶,包括桶体(1)和支撑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座(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3),所述支撑底座(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螺纹管(4),所述螺纹管(4)的内壁螺纹连接有支撑腿(5),所述支撑底座(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6),所述桶体(1)的顶部设置有备用开关(7),所述桶体(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转动座(8),所述转动座(8)与支撑架(6)活动连接,所述桶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定位环(9),所述定位环(9)与转动座(8)套接,所述定位环(9)的右侧开设有呈圆形分布的定位槽(10),所述桶体(1)的右侧连通有出油管(11),所述支撑架(6)的右侧开设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茶油加工用运料桶,包括桶体(1)和支撑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座(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3),所述支撑底座(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螺纹管(4),所述螺纹管(4)的内壁螺纹连接有支撑腿(5),所述支撑底座(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6),所述桶体(1)的顶部设置有备用开关(7),所述桶体(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转动座(8),所述转动座(8)与支撑架(6)活动连接,所述桶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定位环(9),所述定位环(9)与转动座(8)套接,所述定位环(9)的右侧开设有呈圆形分布的定位槽(10),所述桶体(1)的右侧连通有出油管(11),所述支撑架(6)的右侧开设有定位孔(12),所述定位孔(12)的内壁插接有定位销(13),所述定位销(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功李心善徐光明徐可宇卢士明朱大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山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