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安全和散热功能的汽车扶手箱肘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8605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3 04: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安全和散热功能的汽车扶手箱肘靠结构,包括包括底架本体、发泡层和表皮层;所述底架本体包括上挡板、前挡板、左挡板和右挡板;所述上挡板具有至少一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固定有风扇结构;所述左挡板和所述右挡板分别设有若干根加强筋和一根断裂线,所述断裂线位于所述左挡板或所述右挡板的中部且沿底架本体的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加强筋分布于断裂线的两侧且沿底架本体的上下方向延伸;所述发泡层具有若干贯穿发泡层上、下表面的通孔;所述发泡层的上表面为与人体胳膊的生理曲线相吻合的曲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能调节肘靠结构表面的温度,还能缓解汽车发生侧碰时对乘车人员腰部的冲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安全和散热功能的汽车扶手箱肘靠结构
本技术属于汽车零件
,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扶手箱肘靠结构。
技术介绍
对于生活逐渐富裕的人们,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生活工具。由于城市的不断扩大,人们的居住与工作的地点常常距离较远,即使驾车上班,常常也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在路上,因此,人们对驾车时的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汽车扶手箱是一种安装在两个座椅中间的汽车配件,属于汽车内饰系统,其设计初衷是为了使汽车驾驶员在长时间驾驶时间时能够放置胳膊,从而能够使胳膊得到有效的休息不至于酸麻、僵硬,利于提高人们驾车时的舒适度。然而汽车扶手箱的肘靠结构在设计时,其安全性和温度方面的舒适性往往被忽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集安全和散热功能的汽车扶手箱肘靠结构,不仅能调节肘靠结构表面的温度,还能缓解汽车发生侧碰时对乘车人员腰部的冲击。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集安全和散热功能的汽车扶手箱肘靠结构,包括底架本体、发泡层和表皮层,所述发泡层固定于底架本体的上表面,所述表皮层包覆于发泡层和底架本体两者的外表面一周;所述底架本体包括上挡板、前挡板、左挡板和右挡板,所述右挡板、前挡板和左挡板依次连接,所述右挡板的上端、前挡板的上端和左挡板的上端分别与所述上挡板固定连接,所述底架本体的下端和后侧皆为开口;所述上挡板具有至少一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固定有风扇结构;所述左挡板和所述右挡板分别设有若干根加强筋和一根断裂线,所述断裂线位于所述左挡板或所述右挡板的中部且沿底架本体的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加强筋分布于断裂线的两侧且沿底架本体的上下方向延伸;所述发泡层具有若干贯穿发泡层上、下表面的通孔;所述发泡层的上表面为与人体胳膊的生理曲线相吻合的曲面。本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进一步地说,所述加强筋与所述断裂线之间具有间隙。进一步地说,所述风扇结构为电风扇。进一步地说,所述发泡层为高密度回弹记忆棉层。进一步地说,所述表皮层为超细纤维增强PU皮革层。进一步地说,所述上挡板具有5个安装孔,1个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上挡板的中部,其余4个所述安装孔分布于所述上挡板的四角。进一步地说,所述断裂线的上侧的若干加强筋与所述断裂线的下侧的若干加强筋交错分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具有以下几点:1、本技术上挡板具有至少一个安装孔,安装孔内固定有风扇结构,该风扇结构为电风扇,当乘车人员需要肘靠的表面温度低一些时,可打开电风扇对其表面进行降温,提高乘车人员的舒适性;本技术的风扇结构分布于上挡板处,可提高肘靠表面散热的均匀度,提高肘靠表面降温的效率;2、本技术左挡板和右挡板分别设有若干根加强筋和一根断裂线,断裂线位于左挡板或右挡板的中部且沿底架本体的前后方向延伸,加强筋分布于断裂线的两侧且沿底架本体的左右方向延伸,该设计的加强筋可以确保其作为肘靠的刚性,且在汽车发生侧碰时,及时使断裂线折断,降低对乘车人员腰部的冲击,保护乘车人员安全,提高其安全性能;3、本技术发泡层的上表面为与人体胳膊的生理曲线相吻合的曲面,可提高乘车人员将胳膊放置于肘靠时的舒适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底架本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部分标记如下:底架本体1、上挡板11、前挡板12、左挡板13、右挡板14、安装孔15、风扇结构16、加强筋17、断裂线18、发泡层2、通孔21和表皮层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实施例:一种集安全和散热功能的汽车扶手箱肘靠结构,如图1-图2所示,包括底架本体1、发泡层2和表皮层3,所述发泡层固定于底架本体的上表面,所述表皮层包覆于发泡层和底架本体两者的外表面一周;所述底架本体1包括上挡板11、前挡板12、左挡板13和右挡板14,所述右挡板、前挡板和左挡板依次连接,所述右挡板的上端、前挡板的上端和左挡板的上端分别与所述上挡板固定连接,所述底架本体的下端和后侧皆为开口;所述上挡板11具有至少一个安装孔15,所述安装孔15内固定有风扇结构16;所述左挡板13和所述右挡板14分别设有若干根加强筋17和一根断裂线18,所述断裂线18位于所述左挡板或所述右挡板的中部且沿底架本体的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加强筋17分布于断裂线的两侧且沿底架本体的上下方向延伸;所述发泡层2具有若干贯穿发泡层上、下表面的通孔21;所述发泡层2的上表面为与人体胳膊的生理曲线相吻合的曲面。所述加强筋17与所述断裂线18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风扇结构为电风扇。所述发泡层2为高密度回弹记忆棉层。所述表皮层3为超细纤维增强PU皮革层。使表皮层质感柔软细腻,防刮耐磨。如图2所示,所述上挡板11具有5个安装孔,1个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上挡板的中部,其余4个所述安装孔分布于所述上挡板的四角。所述断裂线的上侧的若干加强筋与所述断裂线的下侧的若干加强筋交错分布。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本技术上挡板具有至少一个安装孔,安装孔内固定有风扇结构,该风扇结构为电风扇,当乘车人员需要肘靠的表面温度低一些时,可打开电风扇对其表面进行降温,提高乘车人员的舒适性;本技术的风扇结构分布于上挡板处,可提高肘靠表面散热的均匀度,提高肘靠表面降温的效率;左挡板和右挡板分别设有若干根加强筋和一根断裂线,断裂线位于左挡板或右挡板的中部且沿底架本体的前后方向延伸,加强筋分布于断裂线的两侧且沿底架本体的左右方向延伸,该设计的加强筋可以确保其作为肘靠的刚性,且在汽车发生侧碰时,及时使断裂线折断,降低对乘车人员腰部的冲击,保护乘车人员安全,提高其安全性能;发泡层的上表面为与人体胳膊的生理曲线相吻合的曲面,可提高乘车人员将胳膊放置于肘靠时的舒适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安全和散热功能的汽车扶手箱肘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本体(1)、发泡层(2)和表皮层(3),所述发泡层固定于底架本体的上表面,所述表皮层包覆于发泡层和底架本体两者的外表面一周;所述底架本体包括上挡板(11)、前挡板(12)、左挡板(13)和右挡板(14),所述右挡板、前挡板和左挡板依次连接,所述右挡板的上端、前挡板的上端和左挡板的上端分别与所述上挡板固定连接,所述底架本体的下端和后侧皆为开口;所述上挡板具有至少一个安装孔(15),所述安装孔内固定有风扇结构(16);所述左挡板和所述右挡板分别设有若干根加强筋(17)和一根断裂线(18),所述断裂线位于所述左挡板或所述右挡板的中部且沿底架本体的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加强筋分布于断裂线的两侧且沿底架本体的上下方向延伸;所述发泡层具有若干贯穿发泡层上、下表面的通孔(21);所述发泡层的上表面为与人体胳膊的生理曲线相吻合的曲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安全和散热功能的汽车扶手箱肘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本体(1)、发泡层(2)和表皮层(3),所述发泡层固定于底架本体的上表面,所述表皮层包覆于发泡层和底架本体两者的外表面一周;所述底架本体包括上挡板(11)、前挡板(12)、左挡板(13)和右挡板(14),所述右挡板、前挡板和左挡板依次连接,所述右挡板的上端、前挡板的上端和左挡板的上端分别与所述上挡板固定连接,所述底架本体的下端和后侧皆为开口;所述上挡板具有至少一个安装孔(15),所述安装孔内固定有风扇结构(16);所述左挡板和所述右挡板分别设有若干根加强筋(17)和一根断裂线(18),所述断裂线位于所述左挡板或所述右挡板的中部且沿底架本体的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加强筋分布于断裂线的两侧且沿底架本体的上下方向延伸;所述发泡层具有若干贯穿发泡层上、下表面的通孔(21);所述发泡层的上表面为与人体胳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冬根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龙成鑫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