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座椅束缚系统及安全座椅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185952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3 04: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座椅束缚系统,其安装于座椅本体上,包括互相独立的肩带和腰带,以及锁扣连接件;锁扣连接件上设置有互相独立的肩带孔和腰带孔,以及锁扣部,肩带和腰带的一端分别与肩带孔和腰带孔连接,锁扣部用于固定锁扣连接件;由于在锁扣连接件上设置有互相独立的肩带孔和腰带孔,肩带和腰带分别与锁扣连接件连接,肩带和腰带为两种独立的安全带系统,在受力时,肩带和腰带的拉紧力互不影响,从而避免了肩带和腰带之间互相窜动的情况发生,这不仅有效提高了安全座椅的安全系数,而且提高了用户体验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安全座椅束缚系统及安全座椅
本技术涉及安全座椅
,尤其涉及一种改良的安全座椅束缚系统及安全座椅。
技术介绍
安全座椅是一种专为不同体重(或年龄段)的儿童设计,安装在汽车内,能有效提高儿童乘车安全的座椅。在汽车碰撞或突然减速的情况下,可以减少对儿童的冲压力和限制儿童的身体移动从而减轻对他们的伤害。安全座椅是一种系于汽车座位上的座椅,有束缚保护作用的汽车副件设备,一般所称呼的安全座椅、儿童安全座椅、儿童汽车安全座椅等,都指的是这个安全座椅。是仅供小童乘坐并能在发生车祸时,束缚着儿童以保障儿童安全的座椅。其中儿童安全座椅上的束缚系统对安全座椅的安全和舒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图9所示,现在的儿童安全座椅的束缚系统大多肩带1'与腰带2'相连,为同一条安全带,穿过锁扣连接件3'上同一个孔,在意外撞击时,肩带1'和腰带2'会来回窜动,从而使得肩带1'和腰带2'的长度容易发生不可控的变化,这就给安全座椅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降低安全座椅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座椅束缚系统,以避免在意外情况下安全带之肩带和腰带之间的来回窜动。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座椅,以避免在意外情况下安全带之肩带和腰带之间的来回窜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座椅束缚系统,其安装于座椅本体上,包括互相独立的肩带和腰带,以及锁扣连接件;锁扣连接件上设置有互相独立的肩带孔和腰带孔,以及锁扣部,肩带和腰带的一端分别与肩带孔和腰带孔连接,锁扣部用于固定锁扣连接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安全座椅束缚系统在锁扣连接件上设置有互相独立的肩带孔和腰带孔,肩带和腰带分别与锁扣连接件连接,肩带和腰带为两种独立的安全带系统,在受力时,肩带和腰带的拉紧力互不影响,从而避免了肩带和腰带之间互相窜动的情况发生,这不仅有效提高了安全座椅的安全系数,而且提高了用户体验感。较佳地,肩带孔的延伸方向与腰带孔的延伸方向互相垂直。较佳地,安全座椅束缚系统还包括与锁扣连接件可拆卸连接的一锁扣配合件,锁扣配合件通过一胯带与座椅本体连接。较佳地,锁扣连接件包括互相分离的第一锁片和第二锁片,第一锁片和第二锁片上均设置有肩带孔、腰带孔以及锁扣部。较佳地,安全座椅束缚系统还包括调整带,调整带的一端与座椅本体连接,调整带的另一端与肩带的另一端连接,通过控制调整带的接入长度即可调整肩带的接入长度。较佳地,安全座椅束缚系统还包括设置于座椅本体正面的肩带的自由端的肩带长度调整件。较佳地,安全座椅束缚系统还包括腰带长度调整件,腰带长度调整件用于调整腰带的接入长度。较佳地,腰带长度调整件设置于座椅本体正面的腰带的自由端。较佳地,腰带长度调整件设置于座椅本体背部的腰带与座椅本体的连接端。较佳地,肩带和腰带为不同材质。较佳地,肩带的延伸率及耐冲击强度大于腰带。较佳地,肩带是尼龙织带,所述腰带是乌利织带。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安全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座椅本体上设置有安全座椅束缚系统,安全座椅束缚系统如上所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安全座椅其中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安全座椅束缚系统之锁扣连接件与锁扣配合件处于锁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安全座椅束缚系统之锁扣连接件与锁扣配合件处处于分离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安全座椅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中的座椅本体之背部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安全座椅之座椅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传统结构的安全座椅束缚系统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结构特征、实现原理及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座椅,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座椅本体100和设置于座椅本体100上的安全座椅束缚系统,该安全座椅束缚系统包括互相独立的肩带1和腰带2,以及锁扣连接件3,肩带1用于固定孩童的双肩,腰带2用于固定孩童的腰部。为了配合肩带1和腰带2的分离式安装,锁扣连接件3上设置有互相独立的的肩带孔30和腰带孔31,另外,为了方便锁扣连接件3的固定,锁扣连接件3上还设置有锁扣部32,肩带1和腰带2的一端分别与肩带孔30和腰带孔31连接。使用具有上述结构的安全座椅时,由于肩带1和腰带2分别独立地作用在孩童的双肩部和腰部,从而在车辆产生异常的瞬间加速度时,肩带1和腰带2只能分别在肩带孔30和腰带孔31中移动,不会互窜,可更牢固地固定儿童的肩部和腰部。由于当车辆产生比较大的惯性时,施加于肩带1和腰带2上的惯性力的大小不同,故安全带设置时,通常肩带1的强度及延伸率要大于腰带2,传统中肩带1'和腰带2'一体式的设计是无法做到这点的,所以,肩带1和腰带2独立设置可有效提高安全座椅的安全系数,而且改善了乘坐体验。本技术安全座椅的较佳实施例中,肩带1和腰带2为不同材质,其中肩带1为延伸率高、吸能效果佳、耐冲击强度较强的材质,例如尼龙,腰带2则可使用相较肩带1来说,延伸率较低、耐冲击强度较弱的材质,例如乌利。肩带1使用尼龙织带,延伸率高,耐冲击强度为乌利的四倍。人体受到加速度冲击时,肩部的缓冲要求要高于腰部,而且肩部的受力比较强,所以,相较腰带来说,肩带采用延伸率高、耐冲击性强的尼龙织带能使小孩的肩颈部在受到冲击时有更好的缓冲。进一步,本实施例安全座椅束缚系统还设置有与锁扣连接件3可拆卸连接的锁扣配合件4,锁扣配合件4通过一胯带5与座椅本体100连接,本实施例中,锁扣连接件3上的锁扣部32为一公扣,锁扣配合件4为一母扣,利用公扣和母扣的配合实现锁扣连接件3和锁扣配合件4的可拆卸连接,使用方便。使用时,为了使得孩童顺利坐入座椅,锁扣连接件3包括互相分离的第一锁片33和第二锁片34,请结合参阅图3和图5,第一锁片33和第二锁片34互为镜像结构,于第一锁片33和第二锁片34上均设置有肩带孔30、腰带孔31以及锁扣部32,使用时,先将第一锁片33和第二锁片34向左右两端分开,露出座椅本体100的座位,待孩童坐入座位后,再将第一锁片33和第二锁片34分别插入锁扣配合件4中实现锁定,该设计方便了孩童的进出。正常情况下,人的肩部和腰部是垂直的,所以,要保证肩带1和腰带2发挥最大的作用也要最大限度保证肩带1和腰带2处于垂直状态,鉴于此,本实施例中,肩带孔30的延伸方向与腰带孔31的延伸方向互相垂直,这样,只要肩带1和腰带2不打转,无论怎么窜动,始终处于垂直状态,从而有效保障了孩童于安全座椅上的稳定状态。本技术安全座椅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安全座椅束缚系统还包括调整带6,请再次参阅图1,调整带6的一端通过织带锁扣9与座椅本体100连接,调整带6的另一端与肩带1的另一端连接,通过织带锁扣9控制调整带6的接入长度,从而调整肩带1的接入长度,如图1中所示,织带锁扣9安装在座椅本体100的正面。另外,对于肩带1的接入长度的调整还可采取另一种方式,取消调整带6的设置,于座椅本体100正面处的两个肩带1上分别设置肩带长度调整件70,请结合参阅图图6,肩带长度调整件70设置于肩带1的自由端,用于调整肩带1的自由端的余量。安装时,请结合参阅图8,将肩带1的自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全座椅束缚系统,其安装于座椅本体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互相独立的肩带和腰带,以及锁扣连接件;所述锁扣连接件上设置有互相独立的肩带孔和腰带孔,以及锁扣部,所述肩带和所述腰带的一端分别与所述肩带孔和所述腰带孔连接,所述锁扣部用于固定所述锁扣连接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座椅束缚系统,其安装于座椅本体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互相独立的肩带和腰带,以及锁扣连接件;所述锁扣连接件上设置有互相独立的肩带孔和腰带孔,以及锁扣部,所述肩带和所述腰带的一端分别与所述肩带孔和所述腰带孔连接,所述锁扣部用于固定所述锁扣连接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座椅束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肩带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腰带孔的延伸方向互相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座椅束缚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锁扣连接件可拆卸连接的一锁扣配合件,所述锁扣配合件通过一胯带与座椅本体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座椅束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连接件包括互相分离的第一锁片和第二锁片,所述第一锁片和所述第二锁片上均设置有所述肩带孔、所述腰带孔以及所述锁扣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座椅束缚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整带,所述调整带的一端与座椅本体连接,所述调整带的另一端与所述肩带的另一端连接,通过控制所述调整带的接入长度即可调整所述肩带的接入长度。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征文
申请(专利权)人:明门中国幼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