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生儿恒温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76659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3 0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新生儿恒温箱。包括底座和箱体,底座上端设置平台箱体放置在平台上,箱体上端铰接有内培养罩和外培养罩,内和外培养罩左右侧壁上各开有2个通孔,通孔上设有弹性膜,在箱体上表面设置有床体,在床体的底部安装有支撑架,内外培养罩之间的空腔底部和支撑架侧壁上设有进气管道,进气管道与箱体下方的热风发生器连接,热风发生器与箱体正前方的控制器相电连,进气管道分支连接箱体下方的加湿器,内培养罩内侧壁上设置有温度感应器和湿度感应器,并电连到控制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自动控制温度和湿度,为新生儿营造合理环境,便于箱内温度维持稳定,在恒温箱内设有检测感应器,对新生儿指标进行实时监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生儿恒温箱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地说是一种新生儿恒温箱。
技术介绍
需要进温箱保暖的婴儿包括早产儿、低体重儿、体温不能维持恒定者、硬肿症及其它重症疾病者。上述婴儿如果不能维持体温的稳定,会发生体温过低,低温会造成缺氧、酸中毒、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硬肿等一系列不良后果。目前一些病情较重的早产儿、低体重儿以及溶血症患儿要求的治疗环境比较高,现有设备无法达到一个恒温恒湿的稳定环境,温度湿度控制只能够由医护人员操作,增加了其不稳定性。而且目前的恒温箱普遍只有一层保护罩,内部温度在操作时容易丧失,进而改变恒温箱内部环境,对新生儿维持体温稳定带来不便。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有效维持恒温箱内部温度,且对于新生儿能有一定检测作用,减轻看护人员看护压力的恒温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生儿恒温箱。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生儿恒温箱,包括底座和箱体,所述底座上端设置平台,所述平台下方固定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固定连接底部横板,所述横板下固定设置4个万向轮,所述箱体放置在所述平台上并通过卡锁固定,所述箱体上端一侧通过铰链铰接有内培养罩和外培养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生儿恒温箱,包括底座和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端设置平台,所述平台下方固定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固定连接底部横板,所述横板下固定设置4个万向轮,所述箱体放置在所述平台上并通过卡锁固定,所述箱体上端一侧通过铰链铰接有内培养罩和外培养罩,所述内培养罩和外培养罩左右侧壁上各开有2个通孔,前后侧壁上各开有1个所述通孔,所述内培养罩和外培养罩上的所述通孔位置相对应,并在所述通孔口上设置有弹性膜,在所述箱体上表面设置有床体,在所述床体的底部安装有支撑架,在所述床体下方设置有重量感应器,所述内培养罩和外培养罩之间的空腔底部,和所述支撑架侧壁上设有进气管道,所述进气管道与设置在所述箱体下方的热风发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生儿恒温箱,包括底座和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端设置平台,所述平台下方固定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固定连接底部横板,所述横板下固定设置4个万向轮,所述箱体放置在所述平台上并通过卡锁固定,所述箱体上端一侧通过铰链铰接有内培养罩和外培养罩,所述内培养罩和外培养罩左右侧壁上各开有2个通孔,前后侧壁上各开有1个所述通孔,所述内培养罩和外培养罩上的所述通孔位置相对应,并在所述通孔口上设置有弹性膜,在所述箱体上表面设置有床体,在所述床体的底部安装有支撑架,在所述床体下方设置有重量感应器,所述内培养罩和外培养罩之间的空腔底部,和所述支撑架侧壁上设有进气管道,所述进气管道与设置在所述箱体下方的热风发生器连接,所述热风发生器与设置在所述箱体正前方的控制器相电连,所述控制器通过微型计算机控制内部设有存储器,所述微型计算机外部连接显示屏,所述进气管道上还分支连接到设置在所述箱体下方的加湿器,所述加湿器与所述控制器相电连,所述内培养罩内侧壁上设置有温度感应器和湿度感应器,并电连到所述控制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生儿恒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培养罩内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光全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