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任洪彬专利>正文

特控机械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7374 阅读:2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以密码结构和钥匙锁经有机结合形成相互制约的转体探头式特控机械锁,该锁由锁心固定体、锁心内转体、锁心外转体、内外密码盘和离合装置等组成。它是由密码来控制钥匙,达到钥匙在锁上的使用形成有效和无效的特殊效果,不知密码,用本锁钥匙或“万能钥匙”,均无法开锁。改变了现行单体机械锁只用钥匙或只用密码进行单一的控制形式,使锁起到“双重保险”作用。本特控机械锁具有设计结构紧凑,形体较小,外形美观,设计尺寸可与现有钥匙暗锁的锁体互换等优点。适于防盗门、银柜、家具等广泛用途。(*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属于一种复合型机械锁。目前,市场上作为商品流通用的锁,式样繁多,但从锁的结构和原理来看,归纳起来,不外乎机械锁和电子锁两大类。机械锁包括钥匙锁(如挂锁、暗锁等)、密码锁。最简单的机械锁,一般是由锁心体、锁心柱体、弹簧、弹子、拨板、档圈和铅封组成。使用的原理是利用特定的钥匙插入或抽出锁心钥匙孔、改变锁心柱体和锁心体各个弹子孔内两个弹子接触点的位置,控制锁心柱体的旋转与不旋转,达到锁开启与关闭的目的。这种单体机械钥匙锁的缺点在于安全保险程度差,一旦钥匙丢失,装有这种锁的房门、抽屉就很不安全。密码锁一般安装在银柜和存放重要文件、金银首饰的柜门上,它是由密码盘、转动拨杆、拨盘和锁舌杆、手柄组成。密码锁的使用原理是通过转动拨杆将密码盘和均带缺口的若干个拨盘相连接,当转动密码盘时,可以使每个拨盘上缺口互相错开,这时转动手柄,连接它的锁舌杆就插不进所有的缺口中去,形成密码锁关闭。当转动密码盘,按一定的数码,拨杆将每个拨盘上的缺口对齐形成一个通道,转动手柄时,锁舌杆就顺利地插入缺口通道中去,密码锁就开启。因此,密码锁保密性强,具有一定的安全程度。但缺少特殊控制工具--钥匙等,缺点达不到绝对安全可靠的程度。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密码机构和钥匙锁进行有机结合,利用密码控制钥匙,增加锁的保险程度的特控机械锁。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一种钥匙锁主要由锁心体、带有钥匙孔的锁心柱体、弹子、弹子弹簧、拨板组成,而特控机械锁其特征是将钥匙锁的锁心体分成锁心固定体(1)和锁心外转体(29),并把钥匙锁的锁心柱体变为锁心内转体,它由锁心内转体、锁心固定体和在锁心固定体上的密码外盘、拨盘、密码内盘、密码离合装置和锁心外转体组成,在密码机构与锁心外转体之间由转体探头(11)进行相连,内有两个弹子、一个钢球、一支弹簧的各个完整弹子孔由锁心外转体、锁心固定体、锁心内转体三者构成,以上结构组成了一种具有转体探头式的特控机械锁。现将转体探头式特控机械锁的静态结构及各部件的相关位置、动态结构及控制作用原理分述如下1.锁的静态结构及各部件的相关位置转体探头式特控机械锁主要由锁心部分,密码部分、密码离合部分所组成。锁心固定体(1)(见图2)的轴向方向上布置了两个区间,一个是a-a密码结构区,另一个是b-b转体结构区。a-a密码结构区的圆柱体上有二个前置弹子孔,b-b结构区的圆柱体上有四个后置弹子孔。带有钥匙孔的锁心内转体(2)(见附图说明图1)在锁心固定体的空腔内,由锁圈(21)锁定并连接拨板(20)。锁心内转体上也有二个前置弹子孔和四个后置弹子孔,当锁心固定体与锁心内转体的弹子孔对齐时在锁心固定体和锁心内转体的两个弹子孔中各有两个前置弹子孔弹子(3)和一个前置弹子孔弹簧(4),用铅封(16)封死其中的一个,另一个前置弹子孔放有钢球(5),被第一层密码内盘(14)压住,在第一层密码内盘的内圆柱表面上有均布的凹槽,钢球(5)含在凹槽内。第一层密码外盘(6)和第一层密码内盘(14)接触的端面有一定深度的均布爪槽,形成离合结构,第二层密码外盘(7)和第二层密码内盘(13)以及第三层密码外盘(8)和第三层密码内盘(12)的离合结构类同第一层密码外盘和第一层密码内盘的结构形式。在第三层密码外盘(8)上有拨盘(9)。为使第二、三层密码内盘具有转动定位功能,在它们的外圆柱表面上有均布的凹槽,把密码离合套(15)做成具有抓勾的盒腔,在盒腔的侧壁上对应着第二、三层密码内盘凹槽的轴向位置,安装上第二、三层密码内盘的定位弹簧(27)、(28)。在锁心固定体(1)上三层密码内盘(12)、(13)、(14)是在密码离合套(15)的盒腔内。密码离合套外边缘上有一个缺口,其缺口位置应在图1所示的x-x轴线的上方,并在锁心固定体上装有密码离合套压紧弹簧(23),压在密码离合套上,如图6所示,密码离合套上有穿过壳套(10)离合拉杆丝套(26),壳套(10)用固定螺丝固定在锁心固定体上,并使壳套(10)端面上的圆弧开口,应位于y-y轴线上方。上述结构形式组成了锁心固定体(1)在a-a区间的密码结构装置。当锁心固定体(1)和锁心内转体(2)的四个后置弹子孔处于同位状态时,各个后置弹子孔内有两个后置弹子孔弹子(19),在锁心固定体b-b区间的圆柱面上有锁心外转体,锁心外转体(29)的四个后置弹子孔内分别都有钢球(18)和弹簧(17),转体探头(11)的b′-b′封条部分封闭四个后置弹子孔,由挡圈(22)锁紧,密码内盘(12)(13)(14)与拨盘(9)的外边缘上都有一个缺口,当其各个缺口与密码离合套(15)的缺口处于同位状态时,如图9所示,转体探头(11)的a′-a′部分,如图1所示,穿过壳套(1)上的圆弧开口而位于上述各盘的缺口中,转体探头a′-a′台阶与密码离合套(15)的缺口对应,上述结构组成了锁心固定体(1)b-b区间的转体结构装置。2.锁的动态结构及控制作用原理转体探头式特控机械锁的四个后置弹子孔由锁心固定体(1)、锁心内转体(2)、锁心外转体(29)三者构成,当锁心内转体、锁心外转体上的四个后置弹子孔与锁心固定体上的四个后置弹子孔处于同位状态时,钥匙插入锁心内转体的钥匙孔,在各个后置弹子孔内的弹子接触点处在锁心内转体和锁心固定体相结合的圆柱面内,从而使锁心内转体能在锁心固定体内自由旋转带动拨板(20),达到钥匙开启锁的目的。而后置弹子孔内锁心固定体的弹子的另一端与锁心外转体后置弹子孔内钢球的接触点,则在锁心外转体的后置弹子孔内,使锁心外转体在锁心固定体上达到锁定的静止。当钥匙没插入锁心内转体的钥匙孔时,四个后置弹子孔内弹子(19)之间的接触点处在锁心内转体(2)的弹子腔内,使锁心内转体(2)在锁心固定体(1)上达到锁定的静止,而锁心固定体(1)后置弹子孔内的弹子(19)另一端与锁心外转体(29)后置弹子孔的钢球的接触点,则在锁心固定体和锁心外转体相结合的圆柱面内,从而使锁心外转体能在锁心固定体上自由旋转,如图6、图7所示,可以使锁心固定体和锁心外转体的后置弹子孔达到同位和错位状态,变化弹子(19)发生位移时所需要的弹子腔孔的空间,控制钥匙在特控机械锁上所起的作用,如图7所示,锁心外转体(29)的内圆柱面的腔体封闭了锁心固定体上的四个后置弹子孔,对锁心内转体(2)进行锁定,使该锁钥匙无法进入锁心内转体的钥匙孔内,即使用“万能钥匙”也无济于事。密码控制功能与锁心外转体的转动位置变化的关系。如图1所示,由于三层密码内盘(12)、(13)、(14)是套装在锁心固定体(1)的a-a区间的圆柱体上,而锁心外转体(29)又是套装在锁心固定体的b-b区间的圆柱体上。因此,使它们之间的转动中心形成一定的间距(差距)。转体探头形成的转动轨迹,可以确定三层密码内盘外边缘的直径和盘上的缺口,使转体探头在转动中与三层密码内盘的缺口存在一个离合的位置,由此可以确定锁心外转体(29)的转动起止范围。并根据锁心外转体上的定位弹子(25)回转的起止位置,来确定壳套(10)与其对应的定位球面凹槽。按上述动态结构来决定拨盘(9)缺口的长度,以便使转体探头(11)的探头在拨盘运动中,始终在拨盘缺口内,拨盘(9)利用自己的缺口来带动转体探头和三层密码内盘的缺口,可以形成转体探头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械锁,由锁心体、锁心柱体、弹子、弹簧和拨板组成,其特征在于本机械锁将锁心体分解成锁心固定体(1)和锁心外转体(29),把锁心柱体变成锁心内转体(2),固定体和内转体上各有两个前置弹子孔和四个后置弹子孔,锁心外转体上只有四个后置弹子孔和一个定位孔,带有钥匙孔的锁心内转体在锁心固定体的里面,锁心外转体在锁心固定体的外面,它们三者的弹子孔对齐后形成的弹子腔孔中,有弹子(19)、弹簧(17)和钢球(18),定位孔中有定位弹簧(24)和定位钢球(25),三层密码外盘(6)、(7)、(8)与三层密码内盘(12)、(13)、(14)依次靠接在锁心固定体(1)上,三层密码内盘在密码离合套(15)的盒腔内,拨盘、密码内盘和带有四个后置弹子孔的锁心外转体由一个带有台阶的转体探头(11)连接,拨盘在第三层密码外盘(8)和壳套(10)中间,密码离合套拉杆(26)与密码离合套盒腔连接,上述各主要零部件的相互位置和连接关系构成了一种特控机械锁的总体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洪彬
申请(专利权)人:任洪彬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