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全折叠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7356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2 2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全折叠的结构,主要包括上围管/杆结构、下围管/杆结构、侧立管/杆结构和底架结构;所述上围管/杆结构通过可折叠结构一与所述侧立管/杆结构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底架结构通过可折叠结构二与所述侧立管/杆结构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下围管/杆结构通过立管连接件固定在所述侧立管/杆结构的中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计可折叠结构一、可折叠结构二和立管伸缩结构,能够在不需要拆卸任何零部件的前提下,实现床架的快速折叠,省时省力。

A fully foldable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ully foldable structure, which mainly comprises an upper enclosure/rod structure, a lower enclosure/rod structure, a side riser/rod structure and a chassis structure; the upper enclosure/rod structur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top end of the side riser/rod structure through a foldable structure; the chassis structur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end of the side riser/rod structure through a foldable structure 2; The lower enclosure/rod structure is fixed in the middle of the side riser/rod structure by a riser connecting member. By designing foldable structure 1, foldable structure 2 and riser expansion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can realize fast folding of the bed frame without disassembling any parts, save time and lab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全折叠的结构
本技术属于生活用具
,具体涉及一种可折叠结构,用于儿童家具,尤其是用于一种可移动的轻便式全折叠婴幼儿坐/卧具。
技术介绍
儿童或婴幼儿坐/卧具,如轻便式童床,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方便等特点,很受家庭欢迎。但是市场上现有的轻便式童床,均不能实现全折叠结构。导致童床在不使用时,难于收纳,不利于节约居室空间,并碍于通行和打扫,并且由于体积大,在出行时也不便携带,甚至不能放入汽车后备箱。不同厂家推出了各种可折叠结构,如把手折叠、底座(轮)折叠、高度可伸缩调节等,但都限于童床局部结构的折叠,无法实现童床体积最小化。调研发现,市场上也出现了某种童床产品,将某些部件拆卸后,也能够实现床架的偏平化折叠。但是,拆装零部件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费时费力不说,拆下的部件也不便收纳和携带。本技术将对童床结构进行独创性设计,以实现床架便利的全折叠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正是为了解决童床或其他婴幼儿坐/卧具不能实现全折叠的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床架(或坐/卧具),具有若干可折叠结构和伸缩结构,在不需要拆卸任何零部件的情况下,可以实现童床快速、便捷的全折叠状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全折叠的结构,主要包括上围管/杆结构、下围管/杆结构、侧立管/杆结构和底架结构;所述上围管/杆结构通过可折叠结构一与所述侧立管/杆结构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底架结构通过可折叠结构二与所述侧立管/杆结构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下围管/杆结构通过立管连接件固定在所述侧立管/杆结构的中部。进一步地,所述上围管/杆结构主要包括上围主管/杆、上围横管/杆、上围连接件;所述上围连接件具有所述可折叠结构一。进一步地,所述下围管/杆结构主要包括下围前管/杆、下围后管/杆、下围连接件。进一步地,所述侧立管/杆结构主要包括上立管、下立管/杆、立管/杆连接件、锁块、解锁牵引器和提拉绳。进一步地,所述下围管/杆结构通过下围连接件上的插接孔与立管/杆连接件上的可转动插接件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地,所述底架结构至少包括底围管/杆、底围横管/杆、底连接件;所述底连接件具有所述可折叠结构二。作为优选,所述上立管为中空管件,且所述下立管/杆能够插入所述上立管/杆中;或者所述上立管、下立管/杆均为中空管件,且所述上立管能够插入下立管/杆中或下立管/杆能够插入上立管/杆中。进一步地,所述上立管、下立管/杆的管壁上设有能够相互重叠贯通的孔或槽。进一步地,所述锁块上面向所述上立管、下立管/杆的孔或槽,设有锁定凸起,当上立管、下立管/杆上的孔或槽重叠贯通时,所述锁定凸起能够插入所述重叠贯通的孔或槽;所述锁块的垂直于所述锁定凸起所在面的左右两侧面上,设置有面向所述上立管和下立管/杆的楔块;所述解锁牵引器为“П”字形,该“П”字形的腿部设置成与所述楔块对应贴合的楔形面;所述提拉绳一端固定在所述“П”字形的顶部,当所述提拉绳被向上牵引时,所述“П”字形的腿部能够推动所述楔块远离所述上立管和下立管/杆运动,从而使得所述锁定凸起脱离所述重叠贯通的孔或槽。作为进一步地优选手段,在所述立管/杆连接件上设置有与下围管/杆结构相对的防转凸台,在下围连接件上设置有与防转凸台对应的防转块。本技术通过设计可折叠结构一、可折叠结构二和立管伸缩结构,能够在不需要拆卸任何零部件的前提下,实现床架的快速折叠,省时省力。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结构简单;2、上围管/杆结构、下围管/杆结构和底架结构可以实现全折叠状态,即三者可以基本平行的状态贴合,实现偏平话折叠;3、折叠、展开方便迅速,而且不需要拆卸任何零部件;4、折叠后体积小,便于收纳或携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童床展开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童床的侧视图;图3是图1所示童床全折叠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图1中A处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5是图1中B处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侧立管/杆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7是图1中C所指立管连接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8是图7中立管连接件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9是图1中下围管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10是图9中下围管连接件的立体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1、上围主管/杆;1-2、上围横管/杆;1-3、上围连接件;2-1、下围前管/杆;2-2、下围后管/杆;2-3、下围连接件;2-3-1、插接孔;2-3-2、防转块;2-3-3、阻尼卡块;3-1、底围管/杆;3-2、底围横管/杆;3-3、底连接件;3-4、轮座;3-5、万向轮;3-6、垫块;4-1、上立管;4-2、下立管/杆;4-3、立管/杆连接件;4-4、提拉绳;A1、上电铃座;A2、上电铃齿;A3、上电铃盖;A4、上解锁按钮;A5、上立管/杆座;B1、下电铃座;B2、下电铃齿;B3、下电铃盖;B4、下解锁按钮;B5、下立管/杆座;C11、连接件盖板;C21、解锁牵引器;C22、楔形面;C23、提拉绳连接部;C31、锁块;C32、楔块;C33、锁定凸起;C41、防转凸台;C42、可转动插接件;C43、容纳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9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的主要技术思想,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在附图及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相同或类似标号的元件/构件是用来代表相同或类似部分。其中“管/杆”的含义是管件或杆件。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可全折叠的结构,主要包括上围管/杆结构、下围管/杆结构、侧立管/杆结构和底架结构;所述上围管/杆结构通过可折叠结构一A与所述侧立管/杆结构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底架结构通过可折叠结构二B与所述侧立管/杆结构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下围管/杆结构通过立管连接件固定在所述侧立管/杆结构的中部。参见附图1-3,上围管/杆结构主要包括上围主管/杆1-1、上围横管/杆1-2、上围连接件1-3。上围连接件1-3有左右两个。上围主管/杆1-1和上围横管/杆1-2通过两个上围连接件1-3连接成一个闭合的几何形状,优选为矩形或圆形。参见附图4,上围连接件1-3包含一个可折叠结构一A。该可折叠结构一A至少包含上电铃座A1、压簧(未图示)、上电铃齿A2、上电铃盖A3、和上解锁按钮A4。上电铃座A1固定在上围连接件1-3上,为有底的筒状壳体。上解锁按钮A4为圆形,其边缘具有至少两个垂直于圆面延伸的解锁柱脚,每个解锁柱脚上具有卡钩。上电铃盖A3为与上电铃座A1对置的有底筒状壳体,其底面上设有供解锁柱脚穿过的通孔。上电铃齿A2安装在上电铃座A1与上电铃盖A3之间,压簧放置在上电铃座A1内且位于上电铃座A1与上电铃齿A2之间。上电铃齿A2具有圆形轮廓,在边缘上沿轴向设有滑槽。上电铃座A1与上电铃盖A3的内周边缘设有形状、数量均与上述滑槽配合的凸筋。上电铃齿A2在压簧的作用下,其上的滑槽同时插入有上电铃座A1与上电铃盖A3的凸筋。解锁柱脚穿过上述通孔后,其端部能够顶住上电铃齿A2。解锁柱脚上的卡钩能够防止解锁柱脚从上电铃盖A3的底面上脱离。本技术的可折叠结构一A,在不按下上解锁按钮A4时,上电铃齿A2在压簧的作用下同时与上电铃座A1与上电铃盖A3的凸筋插合,上电铃座A1与上电铃盖A3不能相对转动。当按下上解锁按钮A4时,解锁柱脚推动上电铃齿A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全折叠的结构,主要包括上围管/杆结构、下围管/杆结构、侧立管/杆结构和底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围管/杆结构通过可折叠结构一与所述侧立管/杆结构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底架结构通过可折叠结构二与所述侧立管/杆结构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下围管/杆结构通过立管连接件固定在所述侧立管/杆结构的中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全折叠的结构,主要包括上围管/杆结构、下围管/杆结构、侧立管/杆结构和底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围管/杆结构通过可折叠结构一与所述侧立管/杆结构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底架结构通过可折叠结构二与所述侧立管/杆结构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下围管/杆结构通过立管连接件固定在所述侧立管/杆结构的中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全折叠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围管/杆结构主要包括上围主管/杆、上围横管/杆、上围连接件;所述上围连接件具有所述可折叠结构一。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可全折叠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围管/杆结构主要包括下围前管/杆、下围后管/杆、下围连接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全折叠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立管/杆结构主要包括上立管、下立管/杆、立管/杆连接件、锁块、解锁牵引器和提拉绳。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全折叠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围管/杆结构通过下围连接件上的插接孔与立管/杆连接件上的可转动插接件连接在一起。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可全折叠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结构至少包括底围管/杆、底围横管/杆、底连接件;所述底连接件具有所述可折叠结构二。7.根据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设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凯特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