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椅及其背靠角度调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73243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2 2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背靠角度调整机构,用于调整摇椅的背靠角度,摇椅包括底座、固定于底座的支撑柱以及与支撑柱枢接的座椅框架,背靠角度调整机构包括调节件和卡合件,调节件和卡合件之一者固定于座椅框架上,调节件和卡合件另一者枢接于支撑柱中,且卡合件与调节件呈可选择卡合位置的卡合配合,卡合位置大致沿座椅框架的旋转方向分布;旋转与支撑柱枢接的卡合件或调节件使其脱离卡合,此时绕枢转轴旋转座椅框架而实现座椅框架相对底座的角度调整,使得座椅框架的背靠相对底座的角度调整十分简单及方便。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具有该背靠角度调整机构的摇椅。

Rocking chair and its back-to-back angle adjusting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back-to-back angle adjusting mechanism, which is used to adjust the back-to-back angle of rocking chair. The rocking chair includes a base, a support pillar fixed on the base and a seat frame pivoted with the support pillar. The back-to-back angle adjusting mechanism includes adjusting parts and clamping parts. One of the adjusting parts and clamping parts is fixed on the seat frame, and the other one of the adjusting parts and clamping parts is pivoted in the support pillar. Moreover, the clamping fittings and the adjusting fittings have the optional clamping position, and the clamping position distributes roughly along the rotation direction of the seat frame; the clamping fittings or adjusting fittings pivoted with the support pillars make the clamping fittings or adjusting fittings break away from the clamping. At this time, the angle adjustment of the seat frame relative to the base is realized by rotating the seat frame around the pivotal axis, which makes the angle adjustment of the back of the seat frame relative to the base Convenient. In addition, the utility model also discloses a rocking chair with the back-to-back angle adjusting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摇椅及其背靠角度调整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摇椅
,尤其涉及一种背靠角度调整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摇椅。
技术介绍
摇椅作为一种休闲椅,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十分普遍,它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一种生活享受,放松心情。目前,摇椅一般包括底座、座椅和支撑柱,由于使用的过程中,每个人的使用习惯及身高要求,对于摇椅相对于地面的角度均有不同的需要,如果采用不同高度的支撑柱来解决该问题,则可能导致市场份额非常小,因此,开发出座椅背靠用角度调整机构非常重要,目前,常常采用同轴伸缩的结构来达到该目的,然而这种结构的摇椅非常笨重,且体验度比较低。因此,亟需一种新的背靠角度调整机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能调整摇椅的背靠角度的背靠角度调整机构。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便且能调节背靠角度的摇椅。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背靠角度调整机构,用于调整摇椅的背靠角度,摇椅包括底座、固定于底座的支撑柱以及与支撑柱枢接的座椅框架,座椅框架相对支撑柱旋转的枢转轴大致平行底座,背靠角度调整机构包括调节件和卡合件,调节件和卡合件之一者固定于座椅框架上,调节件和卡合件另一者枢接于支撑柱中,且卡合件与调节件呈可选择卡合位置的卡合配合;旋转与支撑柱枢接的卡合件或调节件使其脱离卡合,此时绕枢转轴旋转座椅框架而实现座椅框架相对底座的角度调整。较佳地,本技术的背靠角度调整机构还包括复位件,复位件提供卡合件与调节件保持卡合配合的复位力。较佳地,本技术的背靠角度调整机构还包括操作件,操作件可操作地驱使卡合件和调节件脱离卡合。较佳地,本技术的支撑柱上端具有下连接座,座椅框架底部具有上连接座,上、下连接座套接,且枢转轴穿设于上、下连接座上。较佳地,本技术的卡合件枢接于下连接座,调节件设置于上连接座。较佳地,本技术的下连接座还设有限位槽,调节件具有凸部,凸部位于限位槽中,凸部随座椅框架的转动而在限位槽两端间移动从而限制座椅框架的转动幅度。较佳地,本技术的背靠角度调整机构还包括操作件,操作件设于卡合件上且伸出下连接座。较佳地,本技术的背靠角度调整机构还包括复位件,卡合件通过旋转轴枢接于下连接座,复位件安装于旋转轴上,复位件的一端抵于下连接座,另一端抵于卡合件。较佳地,本技术的复位件为扭簧。较佳地,本技术的背靠角度调整机构还包括操作件和牵引件,操作件设于座椅框架上,牵引件的一端连接操作件,牵引件的另一端连接卡合件,操作件通过牵引件带动卡合件转动。较佳地,本技术的牵引件为钢线。较佳地,本技术的支撑柱上端具有下连接座,座椅框架底部具有上连接座,上、下连接座套接,且枢转轴穿设于上、下连接座上。较佳地,本技术的下连接座内安装有限位卡块,限位卡块开设有供牵引件穿过的穿置槽。较佳地,本技术的角度调整机构还包括连接块,连接块安装于下连接座与限位卡块之间,且与卡合件并排设置,卡合件和限位卡块位于连接块的同一侧且对齐。较佳地,本技术的背靠角度调整机构,还包括复位件,卡合件上与卡合件和调节件相卡合的位置相对的另一端设有抵触部,复位件一端抵于下连接座,另一端抵于所述抵触部。较佳地,本技术的复位件为螺旋弹簧。较佳地,本技术的调节件设有至少两个凹槽,卡合件设有至少一个与至少两个凹槽选择配合的凸齿。较佳地,本技术的座椅框架包括背靠管与座管,所述背靠管及所述座管间设置座板,所述座板还包括一延伸段。本技术提供的摇椅,包括底座、固定于底座的支撑柱以及与支撑柱枢接的座椅框架,座椅框架相对支撑柱旋转的枢转轴大致平行所述底座,还包括上述的背靠角度调整机构,背靠角度调整机构位于座椅框架和支撑柱之间,用于调节座椅框架相对于底座的角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调节件和卡合件之一者固定于座椅框架上,调节件和卡合件另一者枢接于支撑柱中,且卡合件与调节件呈可选择卡合位置的卡合配合,故旋转与支撑柱枢接的卡合件或调节件使其脱离卡合,此时绕枢转轴旋转座椅框架而实现座椅框架相对底座的角度调整,一方面使得座椅框架与相对底座的角度调整是十分简单及方便的,另一方面还能简化本技术背靠角度调整机构的结构。由于本技术的摇椅具有本技术的背靠角度调整机构,故本技术的摇椅便于使用者对摇椅的背靠与相对底座的角度的调整及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摇椅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摇椅角度调整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摇椅的剖面图。图5是图4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摇椅的调节件与卡合件处于释锁状态的状态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摇椅的调节件与卡合件卡合位置变化的状态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所示摇椅的背靠角度调整后的调节件与卡合件处于卡合连接的状态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摇椅去除座椅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3中座椅框架底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中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摇椅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1所示摇椅的剖面图。图15是图12中D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6是图13所示摇椅的调节件与卡合件处于释锁状态的状态结构示意图。图17是图14所示摇椅的调节件与卡合件卡合位置变化的状态结构示意图。图18是图15所示摇椅的背靠角度调整后的调节件与卡合件处于卡合连接的状态结构示意图。元件标号说明100摇椅,10底座,20座椅框架,21背靠管,23座管,25座板,26座板延伸段,30支撑柱,40枢转轴,50背靠角度调整机构,51调节件,511凹槽,52卡合件,521凸齿,抵触部522,53复位件,54操作件,55牵引件,56连接块,61上连接座,62下连接座,621限位槽,623限位卡块,63连接座上盖,64连接座前盖,65连接座后盖,70旋转轴。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图1-图12展示了本技术的摇椅100的第一实施例,请参考图1-图3,本实施例的摇椅100包括底座10、座椅框架20、支撑柱30及背靠角度调整机构50,支撑柱30的下端与底座10固定,优选地,支撑柱30与底座10还可以枢接,支撑柱30可以自身为转轴旋转,而使座椅框架20左右摇晃,座椅框架20与支撑柱30进行枢接,座椅框架20相对支撑柱30旋转的枢转轴40大致平行底座10。其中,座椅框架20包括背靠管21与座管23,背靠管21及座管23间设置座板25,座板25还包括一延伸段26,座板25可提供婴幼儿较稳定的承坐支撑,在婴幼儿使用时,座板延伸段24部分可供婴幼儿置放臀部,座板25本体则做为小腿靠。其中,该背靠角度调整机构50位于座椅框架20和支撑柱30之间,用于调整座椅框架20相对底座10的角度调整(如图1到图2中所示座椅框架20相对底座10的角度状态变化),以此提高用户的体验度。请参考图4-图12,其中,背靠角度调整机构50包括调节件51和卡合件52,调节件51和卡合件52之一者固定于座椅框架20上,调节件51和卡合件52另一者枢接于支撑柱30中,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调节件51是固定于座椅框架20上,在该实施例中可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靠角度调整机构,用于调整摇椅的背靠角度,所述摇椅包括底座、固定于所述底座的支撑柱以及与所述支撑柱枢接的座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靠角度调整机构包括调节件和卡合件,所述调节件和卡合件之一者固定于所述座椅框架上,所述调节件和卡合件另一者枢接于所述支撑柱中,且所述卡合件与所述调节件呈可选择卡合位置的卡合配合;旋转与所述支撑柱枢接的所述卡合件或所述调节件使其脱离卡合,此时绕枢转轴旋转所述座椅框架而实现所述座椅框架相对所述底座的角度调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靠角度调整机构,用于调整摇椅的背靠角度,所述摇椅包括底座、固定于所述底座的支撑柱以及与所述支撑柱枢接的座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靠角度调整机构包括调节件和卡合件,所述调节件和卡合件之一者固定于所述座椅框架上,所述调节件和卡合件另一者枢接于所述支撑柱中,且所述卡合件与所述调节件呈可选择卡合位置的卡合配合;旋转与所述支撑柱枢接的所述卡合件或所述调节件使其脱离卡合,此时绕枢转轴旋转所述座椅框架而实现所述座椅框架相对所述底座的角度调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靠角度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位件,所述复位件提供所述卡合件与所述调节件保持卡合配合的复位力。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靠角度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操作件,所述操作件可操作地驱使所述卡合件和所述调节件脱离卡合。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靠角度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上端具有下连接座,所述座椅框架底部具有上连接座,所述上、下连接座套接,且所述枢转轴穿设于所述上、下连接座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靠角度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件枢接于所述下连接座,所述调节件设置于所述上连接座。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靠角度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座还设有限位槽,所述调节件具有凸部,所述凸部位于所述限位槽中,所述凸部随所述座椅框架的转动而在所述限位槽两端间移动从而限制所述座椅框架的转动幅度。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靠角度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位件,所述卡合件通过旋转轴枢接于所述下连接座,所述复位件安装于所述旋转轴上,所述复位件的一端抵于所述下连接座,另一端抵于所述卡合件。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靠角度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为扭簧。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靠角度调整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满群
申请(专利权)人:明门中国幼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