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边齿双束附壁射流冲击强冷式干热岩潜孔锤钻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73218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2 2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边齿双束附壁射流冲击强冷式干热岩潜孔锤钻头,涉及干热岩钻探钻具技术领域,包括钻头体、冲锤、止流杆、顶部水口、心管、冲击射流流道、钻头体中心通道、环形空间、上喷孔、下喷孔、边齿、中心齿及清洗孔底的钻井液流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钻头体上针对边齿冷却降温设置了双束冲击射流喷孔,由于附壁作用,可将高速流体直接喷到边齿表面的高温区域,起到了强力冷却边齿的效果,降低齿面磨损,提高钻头寿命。冲锤下部增设止流杆和带有冲击射流流道的心管,在冲锤往复运动过程中,形成脉冲射流,既可清除岩屑,又能形成高速射流对边齿进行充分冷却。

Double-bundle wall-attached jet with edge teeth impacting strong cold dry-hot rock DTH hammer bi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ide-tooth double-bundle wall-attached jet impingement cold dry-hot rock DTH hammer bit,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dry-hot rock drilling tools, including a bit body, a hammer, a stop rod, a top nozzle, a core pipe, an impingement jet channel, a central channel of the bit body, a ring space, an upper jet hole, a lower jet hole, a side tooth, a central tooth and a drilling fluid flow channel for cleaning the bottom of the hole. A double-beam impinging jet orifice is set up for cooling edge teeth. Because of wall attachment, high-speed fluid can be directly sprayed to the high-temperature area of the edge teeth surface, which has the effect of strong cooling edge teeth, reduces the wear of the teeth surface and improves the life of the drill bit. In the process of reciprocating movement of the hammer, a pulsed jet is formed, which can not only remove debris, but also form a high-speed jet to fully cool the edge teet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边齿双束附壁射流冲击强冷式干热岩潜孔锤钻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干热岩钻探钻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提高干热岩钻进速度,延长钻头寿命的边齿双束附壁射流冲击强冷式干热岩潜孔锤钻头。
技术介绍
干热岩作为一种储量大、分布广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与应用前景。目前,钻井仍是干热岩开发的唯一手段,采用常规回转钻进的方法,碎岩效率低,钻头磨损快,钻井成本高。从碎岩理论来看,潜孔锤钻进技术是当今解决硬岩钻进难题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干热岩开发过程中,钻井成本占到总成本的70%左右。过高的钻井成本与较长的钻井周期严重制约了干热岩的大规模开发利用。目前钻井成本居高不下,对干热岩开发有严重制约的原因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干热岩地层多为高温高压下形成的火成岩与变质岩,如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石英岩、玄武岩等,地层研磨性强、可钻性差,一些岩层单轴抗压强度可达230MPa以上。二是常规回转钻进方法,碎岩效率低,钻头磨损快。运用潜孔锤钻进技术为大幅提高干热岩硬岩钻进效率提供了可能。在潜孔锤钻进干热岩地层中,由于干热岩岩体多为致密的研磨性较大的花岗岩,在凿岩过程中硬质合金齿与岩石之间的撞击和摩擦导致其表面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边齿双束附壁射流冲击强冷式干热岩潜孔锤钻头,其特征在于,包括钻头体(1)、冲锤(2)、止流杆(3)、顶部水口(4)、心管(6)、冲击射流流道(7)、钻头体中心通道(8)、环形空间(9)、上喷孔(10)、下喷孔(11)、边齿(12)、中心齿(13)及清洗孔底的钻井液流道(14),所述冲锤(2)位于钻头体(1)上方;所述止流杆(3)设置在冲锤(2)的下部,止流杆(3)形状为圆柱形,止流杆(3)的中心线与冲锤(2)的中心线重合,止流杆(3)的直径与钻头体中心通道(8)的直径比为0.8~0.95;所述顶部水口(4)设置在钻头体(1)顶部,且呈均匀布置;所述心管(6)设置在钻头体(1)内部并与钻头体...

【技术特征摘要】
1.边齿双束附壁射流冲击强冷式干热岩潜孔锤钻头,其特征在于,包括钻头体(1)、冲锤(2)、止流杆(3)、顶部水口(4)、心管(6)、冲击射流流道(7)、钻头体中心通道(8)、环形空间(9)、上喷孔(10)、下喷孔(11)、边齿(12)、中心齿(13)及清洗孔底的钻井液流道(14),所述冲锤(2)位于钻头体(1)上方;所述止流杆(3)设置在冲锤(2)的下部,止流杆(3)形状为圆柱形,止流杆(3)的中心线与冲锤(2)的中心线重合,止流杆(3)的直径与钻头体中心通道(8)的直径比为0.8~0.95;所述顶部水口(4)设置在钻头体(1)顶部,且呈均匀布置;所述心管(6)设置在钻头体(1)内部并与钻头体(1)同轴;所述钻头体中心通道(8)设置在心管(6)内;所述冲击射流流道(7)设置在心管(6)的外壁上,冲击射流流道(7)的数量与顶部水口(4)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冲击射流流道(7)的中心线与钻头体(1)的中心线平行,冲击射流流道(7)下部为环形空间(9);所述环形空间(9)由钻头体(1)内壁与心管(6)外壁包围形成;所述中心齿(13)设置在钻头体(1)底部工作端面上;所述边齿(12)均匀布置在钻头体(1)底部工作端面的边缘部,边齿(12)位于上喷孔(10)和下喷孔(11)之间,边齿(12)、上喷孔(10)及下喷孔(11)数量相同;所述上喷孔(10)和下喷孔(11)的上部均与环形空间(9)连通,上喷孔(10)的轴线、边齿(12)的中心线及钻头体(1)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上喷孔(10)的末端设置在钻头体(1)侧部端面上,上喷孔(10)的末端中心点与其所对应的边齿(12)的中心点及钻头体(1)的底部端面中心点设置在同一弧线上;下喷孔(11)的末端设置在钻头体(1)的底部端面上,下喷孔(11)的末端中心点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枧明张广杨正龙李柯柯葛东博坤王茂森许天福张延军廉墨客黄朝阳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