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排污养鱼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71018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2 2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渔业养殖领域,公开了一种自动排污养鱼池,包括顶部开口的圆柱形池体、进水管和设置在池体中心位置的排污管,进水管中的进水沿池体内壁的切线方向进水,带动池体中的水流转动,旋转的池水使的池体中的鱼类不停的运动,并且使水中的杂质向池体中心的排污管聚集,水中的杂质在水压的作用下通过排污管上的排污孔排除池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简单的结构使养鱼池内的水流转动,增加池内水流的氧含量和鱼类的活动量,并将水中的杂质自动排除池体。

An automatic drainage fish pond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fishery and aquaculture, and discloses an automatic sewage fish culture pond, which comprises a cylindrical pond body with an opening at the top, an intake pipe and a sewage pipe located at the center of the pond body. The intake water in the intake pipe enters the water along the tangent direction of the wall of the pond body, drives the water flow in the pond body to rotate, and the rotating pond water makes the fish in the pond body move continuously, and causes impurities in the water The sewage pipes in the center of the pool are gathered, and the impurities in the water are removed through the sewage holes on the sewage pipes under the action of water pressure.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utility model uses a simple structure to rotate the water flow in the fish pond, increases the oxygen content of the water flow in the pond and the activity of the fish, and automatically removes the impurities in the water from the pond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排污养鱼池
本技术属于渔业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排污养鱼池。
技术介绍
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较好的水质可减少鱼类疾病,提高渔业养殖的产量。在现代工业鱼类养殖中,受土地和水源的限制,大多采用工厂化养殖。工厂化养殖大多采用死水养殖,鱼池内的水在一定时间内得不到更换,氧含量下降,池内的残饵、粪便等会在池低腐败分解,极易产生有害物质,阻碍鱼类的生长,并且造成水资源污染。而且传统的养殖过程中,鱼类即使在干净的死水中生长,由于缺乏活动空间和活动因素,鱼类的活动量大大减少,使得工业化养殖的鱼类口感和营养价值相对于野生鱼类大大降低。在针对如何提高鱼池中的水质和氧含量的问题中,申请号CN201420192128.8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养鱼池,通过在池底设置集污槽和排污管,以及在池面设置一个集污槽的方法来净化水质,并且在池底设置一个增氧管来增加鱼池内的氧含量。解决了鱼池内的池水净化和增氧的问题,但是结构较为复杂。在申请公布号为CN106719155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生态养鱼池,鱼池中的进水管的出水方向与池壁的径向成夹角,使得池内的水不断流动,利于鱼类的生长,但对池内水的净化必须另外设置沉淀池。在如何增加鱼池内的鱼类活动量的问题上,现有技术一般通过增设“鱼跑道”等设施来增加鱼类的活动量,但是所需空间较大,增加了鱼类养殖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养鱼池,可实现自动排污,净化水质和提高鱼池内的氧含量,并且增加鱼池内鱼类的活动量。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养鱼池,包括顶部开口的圆柱形池体、进水管和排污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设置在池体的侧壁上部,并且进水管的进水方向沿池体内侧壁的切线方向设置。所述排污管竖直设置在池体的中心位置,排污管的底端伸出池体的底部,排污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排污孔。本技术公开的养鱼池,通过沿池体内壁切线方向设置的进水管使得池体内的水在池内旋转,以刺激池体内鱼类的活动,旋转的水流使得池体内的杂质集中在池体中心,并通过排污孔从排污管流出,达到自动净化水质的目的。进一步的,所述池体的底部为漏斗形。漏斗形的底部利于鱼类粪便的汇集。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为多个,并且等间距的设置在池体的内壁上,多个进水管的进水方向一致,同为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多个进水方向一致的进水管可增大水流速度,增加池内鱼类的活动量。进一步的,所述池体由玻璃钢制成。玻璃钢表面光洁,微生物附着物不易附着,耐化学腐蚀且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俯视图。图3时本技术实施例2的剖视图。图4时本技术实施例2的俯视图。图中编号所对应结构如下所示:1、池体2、进水管3、排污管3-1、排污孔4、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参照图1和图2,一种自动排污养鱼池,包括顶部开口的池体1,池体1的内壁上部设置有两个进水管2,进水管2的出水口沿池体1的内壁逆时针,切线方向设置,两个进水管2相对的设置在池体1内壁的两侧。池体1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排污管3,排污管3的顶端和进水管2的高度一致,排污管3的底端从池体1的底部伸出,通到池体1的外部,排污管3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排污孔3-1。池体1的底部设置有支架4用于支撑池体1。实际使用时:两个进水管2的进水方向沿池体1的内壁切线方向,两个进水管2同时进水,在进水的作用下池体1内的水沿排污管3转动,转动的水流刺激池体1内的鱼类不停的运动。池体1中心的池水转动速度小,水中的杂质向池体中心汇集。排污管3的底端伸出池体1和外界相通,在水压的作用下杂质随水流从排污孔3-1进入排污管3,流出池体1。与现有的鱼池比,本技术公开的鱼池增大了鱼类的活动量,并且鱼池内的水通过不停的转动流出,水中杂质少、氧含量高,利于鱼类的生长。实施例2:参照图3和图4: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池体1由玻璃钢制成并且底部为漏斗形,漏斗形的底部更利于水中杂质的聚集。进水管2为三个,等间距的设置在池体1的内部侧壁上,三个进水管2的出水口沿池体1内壁的逆时针方向设置,三个进水管2可增大池体1内水流的旋转速度。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意的准确结构,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做出的各种改变和变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排污养鱼池,包括顶部开口的圆柱形池体(1)、进水管(2)和排污管(3),所述进水管(2)设置在池体(1)侧壁上部,并且进水管(2)的进水方向沿池体(1)内侧壁的切线方向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3)竖直设置在池体(1)的中心位置,排污管(3)的底端伸出池体(1)的底部,排污管(3)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排污孔(3‑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排污养鱼池,包括顶部开口的圆柱形池体(1)、进水管(2)和排污管(3),所述进水管(2)设置在池体(1)侧壁上部,并且进水管(2)的进水方向沿池体(1)内侧壁的切线方向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3)竖直设置在池体(1)的中心位置,排污管(3)的底端伸出池体(1)的底部,排污管(3)的管壁上设置有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言华叶智斐曹森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昀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