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润梓专利>正文

一种水产养殖用鱼苗培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7101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2 2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鱼苗培育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水产养殖用鱼苗培育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收集鱼苗且水体流通性强,有网衣保护的水产养殖用鱼苗培育装置。一种水产养殖用鱼苗培育装置,包括有泥地、支撑架、U形固定块、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第一转轴、绕线轮、驱动机构、拉绳、固定机构、养殖框、渔网和网衣;支撑架固接于靠近水池的泥地顶部,支撑架顶部开设有两第一导向孔,U形固定块固接于支撑架外侧壁,驱动机构固接于U形固定块,第一轴承座固接于支撑架顶部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达到了便于收集鱼苗且水体流通性强,有网衣保护的效果。

A device for fry cultivation in aquacultur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fry cultivation device, in particular to a fry cultivation device for aquaculture. The technical problem to be solved by the utility model is to provide a fish fry cultivation device for aquaculture,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collecting fish fry and has strong circulation of water body and is protected by net clothes.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fry cultivation device for aquaculture, which comprises a mud ground, a support frame, a U-shaped fixing block, a first bearing seat, a second bearing seat, a first rotating shaft, a winding wheel, a driving mechanism, a pulling rope, a fixing mechanism, a breeding frame, a fishing net and a net coat; the support frame is fixed on the top of the mud ground near the pond, and the top of the support frame is provided with two first guiding holes, and the U-shaped fixing block is fixed outside the support frame. The side wall, the driving mechanism is fixed to the U-shaped fixing block, and the first bearing seat is fixed to the top end of the support frame. The utility model achieves the effect of easy collection of fish fry, strong circulation of water body and protection of net cloth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产养殖用鱼苗培育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鱼苗培育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水产养殖用鱼苗培育装置。
技术介绍
鱼苗的培育,从种鱼的选择到成功受孕而后孵出直至养成,需要管理员做到心细认真负责,并能全身心投入,时刻关注鱼苗的成长和环境的变化,给予及时的应变对策,处理妥当方能成功培育。网箱养鱼将箱笼放置于一定水域,进行养鱼的一种生产方式。网箱多设置在有一定水流、水质清新、溶氧量较高的湖、河、水库等水域中。然而将网箱长期置于海水之中,极易被一些生物所附着,增加了网箱的重量,影响网箱内外水体的交换,擦伤鱼体,危害养殖鱼类;且在收集养成的鱼苗时及其不便;因此亟需研发一种便于收集鱼苗且水体流通性强,有网衣保护的水产养殖用鱼苗培育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将网箱长期置于海水之中,极易被一些生物所附着,增加了网箱的重量,影响网箱内外水体的交换,擦伤鱼体,危害养殖鱼类;且在收集养成的鱼苗时及其不便的缺点,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收集鱼苗且水体流通性强,有网衣保护的水产养殖用鱼苗培育装置。本技术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水产养殖用鱼苗培育装置,包括有泥地、支撑架、U形固定块、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第一转轴、绕线轮、驱动机构、拉绳、固定机构、养殖框、渔网和网衣;支撑架固接于靠近水池的泥地顶部,支撑架顶部开设有两第一导向孔,U形固定块固接于支撑架外侧壁,驱动机构固接于U形固定块,第一轴承座固接于支撑架顶部一端,第二轴承座固接于支撑架顶部靠近泥地的一端;第一转轴一端与第一轴承座枢接,另一端与第二轴承座枢接,且贯穿第二轴承座与驱动机构输出端传动连接;多个固定机构等间距分布于养殖框顶部;拉绳一端与绕线轮固接,另一端贯穿第一导向孔与固定机构固接;渔网放置于养殖框内,且其端部与固定机构连接;网衣覆盖于养殖框外表面,且其端部与固定机构连接。进一步的,驱动机构包括有第三轴承座、蜗杆、第二转轴、第三转轴、第四轴承座、蜗轮、第一转轴、转盘和转把;第三轴承座、第四轴承座依次固接于U形固定块远离支撑架一侧,且第四轴承座位于第三轴承座前侧;第二转轴与第四轴承座枢接,第三转轴与第三轴承座枢接;蜗杆一端与第三转轴固接,另一端与第二转轴固接;蜗轮固接于第一转轴端部,且与蜗杆传动连接;转盘固接于第二转轴前端,转把固接于转盘远离第二转轴的侧壁。进一步的,固定机构包括有固定杆、第一固定块、第一绳环、第二固定块、第二绳环和卡块;固定杆沿竖直方向等间距固接于养殖框顶部,且沿其竖直方向依次开设有第二导向孔、第三导向孔及第四导向孔;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沿竖直方向依次固接于固定杆,且第一固定块位于第三导向孔与第四导向孔之间,第二固定块位于第四导向孔下方;渔网端部固接有多个第一绳环,且第一绳环贯穿第三导向孔与第一固定块插装配合;网衣端部固接有多个第二绳环,且第二绳环贯穿第四导向孔与第二固定块插装配合;拉绳远离绕线轮的端部固接于卡块中部,且卡块贯穿第二导向孔与固定杆卡接。进一步的,该水产养殖用鱼苗培育装置的渔网网目直径为4-6mm。本技术通过养殖框的通孔,保证了鱼苗在生长时水体的流通性;通过驱动机构控制养殖框的升降,这样可以控制不同水位时养殖框的位置;通过固定机构,即可将养殖框、渔网及网衣固定,使其不会因为水流而飘走;通过网衣对养殖框的保护,达到了避免网衣被生物附着影响了水体流通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驱动机构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固定机构的第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固定机构的第二种主视结构示意图。其中:1-泥地,2-支撑架,3-第一导向孔,4-U形固定块,5-第一轴承座,6-第二轴承座,7-第一转轴,8-绕线轮,9-驱动机构,91-第三轴承座,92-蜗杆,93-第二转轴,94-第三转轴,95-第四轴承座,96-蜗轮,97-转盘,98-转把,10-拉绳,11-固定机构,111-固定杆,112-第二导向孔,113-第三导向孔,114-第一固定块,115-第一绳环,116-第四导向孔,117-第二固定块,118-第二绳环,119-卡块,12-养殖框,13-通孔,14-渔网,15-网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一种水产养殖用鱼苗培育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有泥地1、支撑架2、U形固定块4、第一轴承座5、第二轴承座6、第一转轴7、绕线轮8、驱动机构9、拉绳10、固定机构11、养殖框12、渔网14和网衣15;支撑架2固接于靠近水池的泥地1顶部,支撑架2顶部开设有两第一导向孔3,U形固定块4固接于支撑架2外侧壁,驱动机构9固接于U形固定块4,第一轴承座5固接于支撑架2顶部一端,第二轴承座6固接于支撑架2顶部靠近泥地1的一端;第一转轴7一端与第一轴承座5枢接,另一端与第二轴承座6枢接,且贯穿第二轴承座6与驱动机构9输出端传动连接;多个固定机构11等间距分布于养殖框12顶部;拉绳10一端与绕线轮8固接,另一端贯穿第一导向孔3与固定机构11固接;渔网14放置于养殖框12内,且其端部与固定机构11连接;网衣15覆盖于养殖框12外表面,且其端部与固定机构11连接。当渔民需要培育鱼苗时,首先将支撑架2插入泥地1固定,使得养殖框12进入水体,若养殖框12完全进入水体,控制驱动机构9运转第一转轴7带动绕线轮8转动,由于两绕线轮8固接于第一转轴7,使得绕线轮8将拉绳10缠绕,拉绳10通过固定机构11带动养殖框12移动,促使养殖框12上升至露出水面十公分左右,避免培育鱼苗时鱼苗游离养殖框12;若养殖框12露出水面过多,反向转动驱动机构9使得养殖框12进入水体,这样可以控制不同水位时养殖框12的位置;然后将鱼苗倒入养殖框12内的渔网14上,当鱼苗养成时,可以从固定机构11上取下渔网14,这样收集鱼苗更加省力方便;当养殖框12长期置于水体下时,网衣15极易被一些生物所附着,可以定期清洗替换网衣15,避免网衣15被生物附着影响了水体的流通;而且养殖框12表面多个通孔13,增大了水体的流通性,给鱼苗带来了优质的生长环境。其中,驱动机构9包括有第三轴承座91、蜗杆92、第二转轴93、第三转轴94、第四轴承座95、蜗轮96、第一转轴7、转盘97和转把98;第三轴承座91、第四轴承座95依次固接于U形固定块4远离支撑架2一侧,且第四轴承座95位于第三轴承座91前侧;第二转轴93与第四轴承座95枢接,第三转轴94与第三轴承座91枢接;蜗杆92一端与第三转轴94固接,另一端与第二转轴93固接;蜗轮96固接于第一转轴7端部,且与蜗杆92传动连接;转盘97固接于第二转轴93前端,转把98固接于转盘97远离第二转轴93的侧壁。所以当需要根据水位控制养殖框12的位置时,首先转动转把98,带动转盘97转动,由于第二转轴93与第三轴承座91的枢接作用,第三转轴94与第三轴承座91的枢接作用,促使蜗杆92转动,蜗杆92带动蜗轮96及第一转轴7转动,进而带动两绕线轮8转动将拉绳10缠绕或放松,即可控制养殖框12升降至适应水位的位置。具体实施中,固定机构11包括有固定杆111、第一固定块114、第一绳环115、第二固定块117、第二绳环118和卡块119;固定杆111沿竖直方向等间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产养殖用鱼苗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泥地、支撑架、U形固定块、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第一转轴、绕线轮、驱动机构、拉绳、固定机构、养殖框、渔网和网衣;支撑架固接于靠近水池的泥地顶部,支撑架顶部开设有两第一导向孔,U形固定块固接于支撑架外侧壁,驱动机构固接于U形固定块,第一轴承座固接于支撑架顶部一端,第二轴承座固接于支撑架顶部靠近泥地的一端;第一转轴一端与第一轴承座枢接,另一端与第二轴承座枢接,且贯穿第二轴承座与驱动机构输出端传动连接;多个固定机构等间距分布于养殖框顶部;拉绳一端与绕线轮固接,另一端贯穿第一导向孔与固定机构固接;渔网放置于养殖框内,且其端部与固定机构连接;网衣覆盖于养殖框外表面,且其端部与固定机构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产养殖用鱼苗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泥地、支撑架、U形固定块、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第一转轴、绕线轮、驱动机构、拉绳、固定机构、养殖框、渔网和网衣;支撑架固接于靠近水池的泥地顶部,支撑架顶部开设有两第一导向孔,U形固定块固接于支撑架外侧壁,驱动机构固接于U形固定块,第一轴承座固接于支撑架顶部一端,第二轴承座固接于支撑架顶部靠近泥地的一端;第一转轴一端与第一轴承座枢接,另一端与第二轴承座枢接,且贯穿第二轴承座与驱动机构输出端传动连接;多个固定机构等间距分布于养殖框顶部;拉绳一端与绕线轮固接,另一端贯穿第一导向孔与固定机构固接;渔网放置于养殖框内,且其端部与固定机构连接;网衣覆盖于养殖框外表面,且其端部与固定机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产养殖用鱼苗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机构包括有第三轴承座、蜗杆、第二转轴、第三转轴、第四轴承座、蜗轮、第一转轴、转盘和转把;第三轴承座、第四轴承座依次固接于U形固定块远离支撑架一侧,且第四轴承座位于第三轴承座前侧;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润梓张昌平
申请(专利权)人:张润梓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