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waste heat recycling system for orchid charcoal production and its use method. The waste heat recycling system for orchid carbon production includes a combustion furnace, a connecting mechanism, a steam through pipe, a fixing mechanism for fixing the heat exchange column, a fixing mechanism connected to the connecting shell, a heat exchange column, a heat preservation wall, a driving mechanism for driving the sliding of the connecting shell to connect the connecting shell and the fixing shell, and a water intake mechanism for driving the sliding of the connecting shell. The water inlet mechanism for continuously feeding water into the heat exchanger column in order to continuously generate water vapor is arranged in the fixed housing and connected to the heat exchanger column; the installation mechanism for fixing the heat exchanger column in the installation groove on the fixed housing is connected between the heat exchanger column and the fixed housing; and the sealing mechanism. The waste heat recycling system for the production of orchid charcoal and its use method have high waste heat utilization efficiency and good effect, and are convenient for the maintenance and replacement of the heat exchange colum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兰炭生产用余热循环利用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兰炭生产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兰炭生产用余热循环利用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兰炭利用神府煤田盛产的优质侏罗精煤块烧制而成的,作为一种新型的炭素材料,以其固定炭高、比电阻高、化学活性高、含灰份低、铝低、硫低、磷低的特性被广泛使用,在兰炭生产加工过程中通过立式炭炉进行加工,立式炉加工之后产生高温的兰炭,需要对兰炭进行冷却形成成品。然而传统的立式炭炉在加工兰炭后产生的高温的兰炭,在对兰炭进行冷却之前,会对兰炭进行余热吸收再利用处理,在兰炭余热吸收过程中,传统的余热吸收设备吸热效率低,效果差,且在兰炭余热利用过程中,兰炭在下落之后容易对换热设备造成损伤,但是往往换热设备设置在保温墙体内,难以发现和更换,影响余热利用以及兰炭的下落,造成罐体内堵塞。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兰炭生产用余热循环利用系统及其使用方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余热利用效率高、效果好,方便换热柱的检修与更换的兰炭生产用余热循环利用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兰炭生产用余热循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兰炭生产用余热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炉;连接机构,用于连接所述燃烧炉的所述连接机构连接于所述燃烧炉,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壳体及第一隔板,所述连接壳体连接于所述燃烧炉,所述第一隔板设于所述连接壳体内;蒸汽通管,用于输送蒸汽的所述蒸汽通管连通至所述连接壳体和所述第一隔板上的蒸汽通道;固定机构,用于固定换热柱的所述固定机构连接于所述连接壳体,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壳体及第二隔板,所述固定壳体的顶端连接于所述连接壳体,所述第二隔板设于所述固定壳体内;换热柱,用于吸收兰炭余热的所述换热柱设于所述固定壳体和所述第二隔板上的安装槽内;保温墙,用于防止兰炭余热流失以及防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兰炭生产用余热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炉;连接机构,用于连接所述燃烧炉的所述连接机构连接于所述燃烧炉,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壳体及第一隔板,所述连接壳体连接于所述燃烧炉,所述第一隔板设于所述连接壳体内;蒸汽通管,用于输送蒸汽的所述蒸汽通管连通至所述连接壳体和所述第一隔板上的蒸汽通道;固定机构,用于固定换热柱的所述固定机构连接于所述连接壳体,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壳体及第二隔板,所述固定壳体的顶端连接于所述连接壳体,所述第二隔板设于所述固定壳体内;换热柱,用于吸收兰炭余热的所述换热柱设于所述固定壳体和所述第二隔板上的安装槽内;保温墙,用于防止兰炭余热流失以及防止固定壳体表面温度过高造成烫伤的所述保温墙包裹于所述固定壳体的外侧壁;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连接壳体滑动的所述驱动机构连接于所述连接壳体和所述固定壳体之间,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滑块、丝杆及第一电机,所述滑块设于所述连接壳体的底部,且所述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壳体的顶端的滑槽内,所述滑块套接于所述丝杆上,所述丝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壳体上,所述丝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上,所述第一电机安装于所述固定壳体内;进水机构,用于持续向所述换热柱内进水以便持续产生水蒸气的所述进水机构设于所述固定壳体内并连接于所述换热柱,所述进水机构包括进水管、连通水管及第一凸块,所述连通水管设于所述固定壳体内,所述进水管的一端连通至所述连通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贯出所述固定壳体以及所述保温墙的外侧壁,所述第一凸块卡合连通至所述连通水管,所述第一凸块设于所述换热柱的外侧壁;安装机构,用于将所述换热柱固定在所述固定壳体上的所述安装槽内的所述安装机构连接于所述换热柱和所述固定壳体之间,所述安装机构包括第三凸块、转筒及第二电机,所述第三凸块设于所述换热柱的外侧壁,所述第三凸块螺纹转动连接于所述转筒内,所述转筒卡合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壳体内,所述转筒背离所述第三凸块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机的转轴上,所述第二电机安装于所述固定壳体内;密封机构,用于防止所述换热柱内产生的水蒸气泄漏的所述密封机构连接于所述连接壳体和所述换热柱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兰炭生产用余热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壳体呈四棱台形结构,所述第一隔板的正面截面图呈顶端为等边三角形、底端呈长方形的多边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兰炭生产用余热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壳体呈长方体结构,且所述连接壳体的底面积和所述固定壳体的定面积相等,所述保温墙的顶面、所述固定壳体的顶面以及所述换热柱的顶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兰炭生产用余热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柱呈圆柱形结构,所述固定壳体以及所述第二隔板上的所述安装槽呈与所述换热柱的半径相等的半圆柱形结构,且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一一对应设置有多个,所述固定壳体以及所述第二隔板上设有多个所述安装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兰炭生产用余热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壳体内设置的所述连通水管连通至任意一个所述换热柱上设置的所述第三凸块,且所述第三凸块设于所述换热柱的底端。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兰炭生产用余热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的侧面截面图呈“凸”形结构,所述固定壳体上的所述滑槽的长度大于所述固定壳体的内腔长度,且所述滑块处于所述固定壳体上的所述滑槽的中点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兰炭生产用余热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机构包括第二凸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万众炜业科技环保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