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瓣组合定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63999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17
一种分瓣组合定子,包括圆环形胀套、数个扇形铁芯单元相互串接形成的圆环状定子铁芯,扇形铁芯单元两侧的中部设置有凹槽,扇形铁芯单元下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榫头及榫槽,相邻两扇形铁芯单元通过榫头、榫槽相互镶嵌在一起形成圆环状定子铁芯,其特征在于先在每个扇形铁芯单元的凹槽上用导线缠绕若干匝数的定子线圈绕组,然后,相邻扇形铁芯单元镶嵌在一起形成缠绕有定子线圈的圆环状定子铁芯,圆环形胀套过盈镶嵌进组合后的圆环状定子铁芯内孔内。本发明专利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定子槽口无需很大、槽满率高、电机相对体积小、能有效避免漆包线碰到槽口伤线的、材料利用率高、转矩脉动及噪音较小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瓣组合定子
本专利技术涉及外转子结构永磁同步电动机、发电机,尤其是低速、多极数电机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工成本愈来愈高,电机定子迫切需要由人工嵌线向机器嵌线转变,自动嵌线现大多采用整体铁芯、集中绕组,绕线采用飞叉绕线方式,尤其是体积和重量比较大的定子,几乎都是将定子铁芯固定,采用飞叉绕线,这种定子结构见如图4,这种定子及绕线方式存在的缺点:1.定子槽口必须很大,转矩脉动及噪音都比较大;2.槽满率一般不会超过50%,电机体积相对较大;3.绕线时漆包线必须经过定子铁芯槽口,所以绕线过程中经常出现漆包线碰到槽口伤线;4.常规冲片大多采用整体冲压落料加工而成,材料利用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定子槽口无需很大、槽满率高、电机相对体积小、能有效避免漆包线碰到槽口伤线的、材料利用率高、转矩脉动及噪音较小的分瓣组合定子。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圆环形胀套、数个扇形铁芯单元相互串接形成的圆环状定子铁芯,扇形铁芯单元由数片叠压在一起的冲片构成,扇形铁芯单元两侧的中部设置有凹槽,凹槽用于绕定子线圈,扇形铁芯单元下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榫头及榫槽,相邻两扇形铁芯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瓣组合定子,包括圆环形胀套、数个扇形铁芯单元相互串接形成的圆环状定子铁芯,扇形铁芯单元由数片叠压在一起的冲片构成,扇形铁芯单元两侧的中部设置有凹槽,凹槽用于绕定子线圈,扇形铁芯单元下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榫头及榫槽,相邻两扇形铁芯单元通过榫头、榫槽相互镶嵌在一起,若干数量的扇形分瓣的扇形铁芯单元组合就形成圆环状定子铁芯,扇形铁芯单元的凹槽上缠绕有定子线圈绕组,其特征在于先在每个扇形铁芯单元的凹槽上用导线缠绕若干匝数的定子线圈绕组,然后,相邻两缠绕有定子线圈绕组的扇形铁芯单元通过榫头、榫槽相互镶嵌在一起,若干数量的缠绕有定子线圈绕组的扇形分瓣的扇形铁芯单元组合就形成缠绕有定子线圈的圆环状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瓣组合定子,包括圆环形胀套、数个扇形铁芯单元相互串接形成的圆环状定子铁芯,扇形铁芯单元由数片叠压在一起的冲片构成,扇形铁芯单元两侧的中部设置有凹槽,凹槽用于绕定子线圈,扇形铁芯单元下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榫头及榫槽,相邻两扇形铁芯单元通过榫头、榫槽相互镶嵌在一起,若干数量的扇形分瓣的扇形铁芯单元组合就形成圆环状定子铁芯,扇形铁芯单元的凹槽上缠绕有定子线圈绕组,其特征在于先在每个扇形铁芯单元的凹槽上用导线缠绕若干匝数的定子线圈绕组,然后,相邻两缠绕有定子线圈绕组的扇形铁芯单元通过榫头、榫槽相互镶嵌在一起,若干数量的缠绕有定子线圈绕组的扇形分瓣的扇形铁芯单元组合就形成缠绕有定子线圈的圆环状定子铁芯,按照三相电机接线原理将扇形铁芯单元上的定子线圈绕组的引线头进行串联或并联形成三相星型对称连接,圆环形胀套过盈镶嵌进组合后的圆环状定子铁芯内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瓣组合定子,其特征在于扇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昌勇李显平李红文杨良才
申请(专利权)人:合普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