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尹志明专利>正文

隐含密码防拨弹子锁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5756 阅读:2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隐含密码防拨弹子锁芯是在内、外双重锁芯的基础上改进而成,包括锁芯套体,外转芯、内转芯、弹子、压簧、阶梯槽、回位弹簧、卡圈、传动片等部件,它通过保险机构和锁定机构的紧密配合,运用锁定机构中信息弹子的位置变化,实现了弹子锁和密码锁的完美结合,而密码却又隐含在钥匙的齿形上,不须记忆,也无法破译,集两者的优越性于一体,使得各种所谓的“万能钥匙”在原理上彻底失败,有效地防止了用异物拨弹子开锁法,可广泛用于各类锁及其它特殊用锁。(*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拨保险弹子锁芯。目前,国内外公开的弹子锁在防拨方面都采取了一定措施,例如“S”槽型、多面弹子、异型弹子,还有将单转芯结构改进成双转芯结构的。但是,所有这些措施仍不够完善,现有技术状态的锁头都共有一个致命弱点就是用一定扭力扭转转芯时,起锁定作用的弹子就会被卡紧,如果用异物拨动那些被卡紧的弹子,就会在诸如响声、被卡紧的程度等方面出现一些特异现象,借助听音器依听觉或凭手感可将所有锁定弹子逐一拨开,当所有起锁定作用的弹子被拨开,其结果与钥匙开锁无差别,对于那些训练有素的人,只要用很短的时间就可将锁打开,由此可见,现有技术状态的弹子锁芯的保险功能是脆弱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防拨功能极强的防拨保险弹子锁芯。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主要由锁芯套体、外转芯、内转芯、弹子、压簧、封盖、钥匙、卡圈、传动体组成;锁芯套体偏心开有一轴向圆孔,外转芯、内转芯依次套在锁芯套体的圆孔内;其特征在于该锁芯设有锁定机构和保险机构,锁芯上钻有两组弹子孔,分别装有锁定弹子、保险弹子及压簧;内转芯对应保险弹子处设有阶梯槽。锁芯锁定弹子孔中的弹子数目都在三颗以上,即装有柱体弹子、带斜槽的防拨弹子和球体弹子。保险弹子孔中装有柱体弹子;阶梯槽[9]设有上阶面和下阶面。本技术的优点是通过保险机构和锁定机构的紧密配合,将密码锁的密码特性有机地溶进弹子锁中,实现了密码锁与弹子锁的完美结合,从而具备了超级防拨能力。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结构及其防拨原理作详细说明。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Ⅰ型关锁时结构原理图。附图2为本技术Ⅰ型关锁时A-A剖视图。附图3为本技术Ⅰ型开锁时结构原理图。附图4为本技术Ⅱ型纵向结构剖视图。附图5为技术Ⅱ型横向(C-C)结构剖视图。参考附图1-3,本技术主要由锁芯套体[1]、外转芯[2]、内转芯[3]三大部件,以及弹子[4、5、6、7]、压簧[8]、封盖[10]、钥匙[11]、卡圈[12]、传动片[13]、回位弹簧[14]组成。锁芯套体[1]偏心开有一轴向圆孔,外转芯[2]套装在此孔中,它们前端有凸凹台相嵌合,其后端有卡圈[12]将其固定,传动片[13]也与此相连。内转芯[3]同心套装在外转芯[2]内,它们前端亦有凸凹台相嵌合。本技术起关键作用的两大机构是保险机构和锁定机构。锁定机构如图1、图3中B局部剖视部分,它由锁芯套体[1]、外转芯[2]、内转芯[3]、弹子[4、5、6]、压簧[8]、封盖[10]组成。图2显示了锁定弹子的形状及位置分布状态。本技术锁定弹子有三种形状,分别是柱体弹子[4],带斜槽的防拨弹子[5],球体弹子[6],防拨弹子[5]对于防拨起一定作用,球体弹子[6]有利于改善钥匙与弹子的配合性能。保险机构如图1、图3中的A局部剖视部分,其由锁芯套体[1]、外转芯[2]、内转芯[3]、柱体弹子[7]、压簧[8]、封盖[10]、阶梯槽[9]组成。阶梯槽[9]有两个阶梯面上阶面和下阶面,上阶面为开保险面,下阶面为保险面,上阶到下阶有一个斜面,柱体弹子[7]能沿该斜面上升到上阶面。该槽的宽度刚好能容纳保险弹子[7]自如活动,它兼有阻止内转芯[3]轴向位移和限制内转芯转动角度。另外,本技术设置了回位弹簧[14],如图1、图3C剖视部分所示,它处在内、外转芯配合面间,即在内、外转芯接触面C处开有的孔内。其目的是使内转芯在外转芯中迅速恢复到关锁状态,以利于本锁方便关锁。本技术防拨实施方式如下,当其处于关锁状态时,保险机构的上弹子、锁定机构的上弹子将外转芯[2]与锁芯套体[1]栓在一起而不能相对转动,锁定机构的弹子还将外转芯[2]和内转芯[3]栓在一起而不能相对转动,整个锁头处于截止状态,分别如图1、图2所示。只有用带有开锁信息的钥匙插入匙孔,将信息弹子即图中带黑斜线弹子,其长度刚好等于外转芯[2]壁厚压入外转芯中,内转芯被打开,转动内转芯[3],将保险弹子[7]挤压到阶梯槽的上阶面,将保险机构打开,这时外转芯[2]即可灵活转动,通过传动片[13]即可开锁,此过程如图3所示。如果采用异物用前述方法拨弹子,虽然可明确感知外转芯[2]与内转芯[3]配合面间锁定弹子拨上颗数,但究竟不知道信息弹子是哪一颗,这就是说,要想开锁,必须寻找信息弹子,这就是本技术的密码特性,保险机构的根本作用就在于必须找到信息弹子才能开锁,所以没有找到信息弹子,即使内转芯[3]被拨开转动而使保险机构打开,外转芯仍然会被锁定弹子卡住而不能转动。另外由于防拨弹子[5]的作用,使得异物拨弹子很不容易,这就更增加了本技术的保险性。以锁定机构有五组弹子,内转芯各弹子孔内有五颗弹子,包括只有部分处在内转芯内的弹子为例,由于球体弹子[6]只起传动作用,其密码只由另外四颗弹子决定,这就是各孔究竟哪一颗子是信息弹子的组合数中的一种,这组合数共有45=1024种,这就是说本技术的防拨能力至少是现有技术状态同样5组弹子组的弹子锁的1024倍,而这种密码却又隐含在钥匙的齿型中,不须记忆,也无法辨认。保险机构采用如图1、图3所示的阶梯槽[9],只适用右开锁且外转芯[2]转动角度不大就能开的锁,例如一般的挂锁。对于要求外转芯能左右自如地转圈与返圈的锁,例如双保险门锁,保险机构的阶梯应采用对称槽,即在阶梯槽[9]的下阶面再设有同左一样的上阶面,即阶梯槽形状为“ ”。具有Ⅰ型结构的本技术由于其各锁定弹子孔的长度都等于其壁厚,这就决定信息弹子的长度也都等于其壁厚,没有变化,这就成为Ⅰ型结构的一大缺陷,信息弹子就可能被一些特殊方法找到,从而可以拨开锁头。为了避免这一缺陷,可在外转芯[2]为空心圆柱体、内转芯[3]为圆柱体的基础上,将内、外转芯开弹子孔部位的圆柱面制作成凸凹相吻合的接触面;这种结构如图4所示。外转芯凸出部位所占的弧度角较其锁定弹子孔所占弧度角稍大,而内转芯对应的凹进部位所占的弧度角,应为外转芯凸出部位的弧度角与保险机构的对称阶梯槽弧度角的两倍之和,以保证内转芯有适当的转动角度打开保险弹子,这种结构如图5所示。外转芯凹进部位所占的弧度角与内转芯凹进部位所占弧度角相当,对应外转芯凹进部位的内转芯凸出部位所占的弧度角与外转芯凸出部位所占弧度角相当,上述的凸凹部分皆以通过各锁定弹子孔中心线的平面对称。为了方便本锁芯的装配,外转芯是由分开的两部分合拢而成,如图5所示。本锁芯与现有各种锁体相结合,可做成各种用途的锁。权利要求1.一种隐含密码防拨弹子锁芯,主要由锁芯套体、外转芯、内转芯、弹子、压簧、封盖、钥匙、卡圈、传动片组成;锁芯套体偏心开有一轴向圆孔,外转芯、内转芯依次套在锁芯套体的圆孔内;其特征在于该锁芯设有锁定机构和保险机构,锁芯上钻有两组弹子孔,分别装有锁定弹子保险弹子及压簧;内转芯对应保险弹子孔处设有阶梯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芯,其特征在于该锁芯锁定弹子孔中分别有柱体弹子[4],带斜槽的防拨弹子[5]和球体弹子[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芯,其特征在于该锁芯保险弹子孔中装有柱体弹子[7],阶梯槽[9]设有上阶面和下阶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芯,其特征在于该锁芯在内、外转芯接触面C处开有孔,孔内装有回位弹簧[14]。5.根据权利要求3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隐含密码防拨弹子锁芯,主要由锁芯套体[1]、外转芯[2]、内转芯[3]、弹子[4、5、6、7]、压簧[8]、封盖[10]、钥匙[11]、卡圈[12]、传动片[13]组成;锁芯套体[1]偏心开有一轴向圆孔,外转芯、内转芯依次套在锁芯套体的圆孔内;其特征在于该锁芯设有锁定机构和保险机构,锁芯上钻有两组弹子孔,分别装有锁定弹子[4、5、6]保险弹子[7]及压簧[8];内转芯[3]对应保险弹子孔处设有阶梯槽[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志明
申请(专利权)人:尹志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