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防火界壁的模块化建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5630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采用防火界壁的模块化建筑,所述模块化建筑包括至少两个楼层;每个楼层包括至少一个模块单元,每个模块单元包括顶梁、底梁及至少四根立柱作为支撑结构的立柱,每个立柱的底端设置有底端连接板,顶端设置有顶端连接板,上层模块单元中的每个立柱的底端连接板与下层模块单元的每个立柱的顶端连接板相连;其中,下层模块单元顶梁和上层模块单元底梁间具有一预设高度的间隙,所述间隙形成于建筑防火分区边界处,用于设置连续的防火界壁板及容置防火材料。由于上下模块单元的梁体间有充分的预留空间,能够进行防火材料的完全包覆,因此能够实现较好的防火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用防火界壁的模块化建筑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块单元建筑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用防火界壁的模块化建筑。
技术介绍
模块化钢结构体系是指按照统一、标准的建筑部品规格制作房屋单元或构件,然后运至施工现场装配就位而产生的建筑。其特点是建筑质量轻、节能环保、施工速度快、工业化程度高等,能解决我国建筑工业化水平低、房屋建造劳动生产率低以及传统房屋产品质量低等诸多问题,适应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钢结构的耐火性能取决于钢材,钢材本身不燃烧,但是钢材不耐高温,随着温度的升高,钢材的力学性能如屈服强度、弹性模量呈下降趋势的,同时变形增大。在200℃以内,钢材性能没有很大变化:430℃~540℃之间强度急剧下降;600℃时强度很低不能承担荷载。基于钢材的这种物理性能,在火灾发生时,当温度达到450℃~650℃时钢结构就会失去承载能力,发生很大的形变,导致钢柱、钢梁弯曲,结果因变形过大而不能继续工作,甚至垮塌。而建筑物的火灾温度可高达900~1000℃,所以经受火灾的钢结构应考虑蠕变的影响。一般不加保护的钢结构的耐火极限为15分钟左右。所以钢结构构件的防火做法尤为重要。现有模块化单元立柱上下连接后,下层模块单元的顶梁和上层模块单元的底梁几近接触。由于钢结构构件防火耐火需要包裹相应的防火涂料,上下两模块连接后,模块单元的梁间几近接触。由于钢结构件进行防火耐火处理需要包裹相应的防火涂料,但是现有的模块单元连接方式在连接后梁间没有预留足够的空间进行防火处理,因此存在极大的防火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采用防火界壁的模块化建筑,以至少解决部分以上所提出的技术问题。(二)技术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采用防火界壁的模块化建筑,模块化建筑包括至少两个楼层;每个楼层包括至少一个模块单元,每个模块单元包括顶梁、底梁及至少一对作为支撑结构的立柱,每个立柱的底端设置有底端连接板,顶端设置有顶端连接板,上层模块单元中的每个立柱的底端连接板与下层模块单元的每个立柱的顶端连接板相连;其中,下层模块单元顶梁和上层模块单元底梁间具有一预设高度的间隙,间隙形成于建筑防火分区边界处,用于容置防火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下层模块单元顶梁上表面低于下层模块单元立柱的顶端连接板的水平位置;或上层模块单元底梁下表面高于上层模块单元立柱的底端连接板的水平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顶端连接板和底端连接板之间从上向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梁柱连接节点板、第二梁柱连接节点板和第三梁柱连接节点板,立柱顶端连接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梁柱连接节点板,立柱下端的底端连接板上方分别有第二梁柱连接节点板与第三梁柱连接节点板,第一梁柱连接节点板与顶端连接板与顶梁固定连接,第二梁柱连接节点板和第三梁柱连接节点板与底梁固定连接;或第一梁柱连接节点板和第二梁柱连接节点板与顶梁固定连接,底端连接板和第三梁柱连接节点板与底梁固定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顶梁、底梁与立柱之间采用栓焊组合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下层模块单元顶梁和上层模块单元底梁为H型钢梁,第一梁柱连接节点板与顶梁的下翼缘板焊接连接,顶端连接板与顶梁的上翼缘板焊接连接,第二梁柱连接节点板与底梁的上翼缘板焊接连接,第三梁柱连接节点板与底梁的下翼缘板焊接连接;或第一梁柱连接节点板与顶梁的上翼缘板焊接连接,第二梁柱连接节点板与顶梁的下翼缘板焊接连接,第三梁柱连接节点板与底梁的上翼缘板焊接连接,底端连接板与底梁的下翼缘板焊接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下层模块单元顶梁组件设置有顶梁腹板,立柱顶端连接板与第一梁柱连接节点板之间焊接有第一梁柱连接腹板;上层模块单元底梁组件设置有底梁腹板,立柱第二梁柱连接节点板与第三梁柱连接节点板之间焊接有第二梁柱连接腹板;或第一梁柱连接节点板和其下方的第二梁柱连接节点板之间焊接固定一竖直的第一梁柱连接腹板,立柱上的第二梁柱连接节点板和其下方的底端连接板之间焊接固定一竖直的第二梁柱连接腹板;顶梁腹板与第一梁柱连接腹板通过螺栓连接;底梁腹板与第二梁柱连接腹板通过螺栓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梁柱连接腹板的高度等于顶梁上翼缘板和下翼缘板之间的距离;第二梁柱连接腹板的高度等于底梁上翼缘板和下翼缘板之间的距离。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梁柱连接腹板和第二梁柱连接腹板上连接的螺栓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梁柱连接腹板和第二梁柱连接腹板上连接有至少两排竖向分布的螺栓。在一些实施例中,顶端连接板和底端连接板的横截面积大于立柱的横截面积,顶端连接板和底端连接板的螺孔位于立柱的外侧。在一些实施例中,顶端连接板和底端连接板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方形或圆形。在一些实施例中,顶端连接板与底端连接板通过摩擦型高强螺栓连接,并分别与立柱焊接相连。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楼层内相邻单元模块包括第一单元模块和第二单元模块,第一模块单元包括第一立柱,第二模块单元包括与第一立柱相邻的第二立柱;第一立柱的第一梁柱连接节点板与顶端连接板之间在与第二立柱相邻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腹板,第二立柱的第一梁柱连接节点板与顶端连接板之间在与第一立柱相邻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腹板,第一连接腹板和第二连接腹板同时与一连接板螺栓连接;或者第一立柱的第一梁柱连接节点板和第二立柱的第一梁柱连接节点板同时与另一连接板螺栓连接;或第一立柱的第二梁柱连接节点板与第三梁柱连接节点板之间在与第二立柱相邻的一侧设置有第三连接腹板,第二立柱的第二梁柱连接节点板与第三梁柱连接节点板之间在与第一立柱相邻的一侧设置有第四连接腹板,第三连接腹板和第四连接腹板同时与一连接板螺栓连接;或者第一立柱的第二梁柱连接节点板和第二立柱的第二梁柱连接节点板同时与另一连接板螺栓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下层模块单元顶梁和上层模块单元底梁之间的预设间隙的高度为小于200m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模块化建筑还包括:防火界壁板和防火材料;防火界壁板设置于建筑防火分区的边界对应的顶梁与底梁之间的间隙内,作为防火分区密闭板;防火材料填充在下层模块单元顶梁组件与上层模块单元底梁组件之间的间隙内,且与下层模块单元顶梁组件与上层模块单元底梁组件紧密贴合。在一些实施例中,防火界壁板于下层模块单元顶梁上部或上层底梁下部连续设置,并作为附着防火分区隔断的防火材料基层,形成连续的防火分区密闭板。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防火界壁板为角钢,通过焊接连接于顶梁上部或底梁下部。在一些实施例中,防火材料还用于将上层模块单元立柱下端的连接板与第三梁柱连接节点板之间的空间填满或下层模块单元的顶端连接板与第一梁柱连接节点板之间的空间填满。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模块单元制作工厂内,防火界壁板、下层模块单元顶梁和上层模块单元底梁被防火材料被充分包裹。在一些实施例中,下层模块单元的顶端连接板具有一定位部件,上层模块单元的底端连接板具有与定位部件对应的定位孔。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部件包括第一圆立柱、第二圆立柱和圆锥台体,第一圆柱段位于顶端连接板的孔洞内,第二圆柱段和圆锥台体露出顶端连接板。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圆立柱的直径小于或等于第一圆立柱的直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圆柱段的高度等于顶端连接板的厚度,第二圆柱段的高度等于底端连接板的厚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部件和定位孔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部件的数量为一个,且位于顶端连接板的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用防火界壁的模块化建筑,所述模块化建筑包括至少两个楼层;每个楼层包括至少一个模块单元,每个模块单元包括顶梁、底梁及至少四根作为支撑结构的立柱,每个立柱的底端设置有底端连接板,顶端设置有顶端连接板,与立柱直接连接的梁体是主梁,主梁间设置次梁,在底部主次梁上面铺设楼板;由柱、梁、板构成模块单元的框架结构体系;上层模块单元中的每个立柱的底端连接板与下层模块单元的每个立柱的顶端连接板相连;每个楼层中相邻的模块单元通过相邻立柱上设置的梁柱连接腹板相连;其中,下层模块单元顶梁和上层模块单元底梁间具有一预设高度的间隙,所述间隙形成于建筑防火分区边界处,用于容置防火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防火界壁的模块化建筑,所述模块化建筑包括至少两个楼层;每个楼层包括至少一个模块单元,每个模块单元包括顶梁、底梁及至少四根作为支撑结构的立柱,每个立柱的底端设置有底端连接板,顶端设置有顶端连接板,与立柱直接连接的梁体是主梁,主梁间设置次梁,在底部主次梁上面铺设楼板;由柱、梁、板构成模块单元的框架结构体系;上层模块单元中的每个立柱的底端连接板与下层模块单元的每个立柱的顶端连接板相连;每个楼层中相邻的模块单元通过相邻立柱上设置的梁柱连接腹板相连;其中,下层模块单元顶梁和上层模块单元底梁间具有一预设高度的间隙,所述间隙形成于建筑防火分区边界处,用于容置防火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防火界壁的模块化建筑,其中,下层模块单元顶梁上表面低于下层模块单元立柱的顶端连接板的水平位置;或上层模块单元底梁下表面高于上层模块单元立柱的底端连接板的水平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防火界壁的模块化建筑,其中,顶端连接板和底端连接板之间从上向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梁柱连接节点板、第二梁柱连接节点板和第三梁柱连接节点板,立柱顶端连接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梁柱连接节点板,立柱下端的底端连接板上方分别有第二梁柱连接节点板与第三梁柱连接节点板,第一梁柱连接节点板与顶端连接板与顶梁固定连接,第二梁柱连接节点板和第三梁柱连接节点板与底梁固定连接;或第一梁柱连接节点板和第二梁柱连接节点板与顶梁固定连接,底端连接板和第三梁柱连接节点板与底梁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建筑,其中,所述顶梁、底梁与立柱之间采用栓焊组合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块化建筑,其中,所述下层模块单元顶梁和上层模块单元底梁为H型钢梁,所述第一梁柱连接节点板与顶梁的下翼缘板焊接连接,顶端连接板与顶梁的上翼缘板焊接连接,第二梁柱连接节点板与底梁的上翼缘板焊接连接,第三梁柱连接节点板与底梁的下翼缘板焊接连接;或所述第一梁柱连接节点板与顶梁的上翼缘板焊接连接,第二梁柱连接节点板与顶梁的下翼缘板焊接连接,第三梁柱连接节点板与底梁的上翼缘板焊接连接,底端连接板与底梁的下翼缘板焊接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块化建筑,其中,所述下层模块单元顶梁组件设置有顶梁腹板,所述立柱顶端连接板与第一梁柱连接节点板之间焊接有第一梁柱连接腹板;所述上层模块单元底梁组件设置有底梁腹板,所述立柱第二梁柱连接节点板与第三梁柱连接节点板之间焊接有第二梁柱连接腹板;或第一梁柱连接节点板和其下方的第二梁柱连接节点板之间焊接固定一竖直的第一梁柱连接腹板,立柱上的第二梁柱连接节点板和其下方的底端连接板之间焊接固定一竖直的第二梁柱连接腹板;所述顶梁腹板与第一梁柱连接腹板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底梁腹板与第二梁柱连接腹板通过螺栓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块化建筑,其中,第一梁柱连接腹板的高度等于顶梁上翼缘板和下翼缘板之间的距离;第二梁柱连接腹板的高度等于底梁上翼缘板和下翼缘板之间的距离。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块化建筑,其中,第一梁柱连接腹板和第二梁柱连接腹板上连接的螺栓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块化建筑,其中,第一梁柱连接腹板和第二梁柱连接腹板上连接有至少两排竖向分布的螺栓。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建筑,其中,所述下层模块单元顶端连接板与上层模块单元底端连接板通过摩擦型高强螺栓连接,并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一科能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