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树脂改性的云石胶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20154220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不饱和聚酯树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氧树脂改性的云石胶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该树脂是由双环己二烯、顺酐、苯酐、二元醇、环氧树脂混合反应,再由稀释剂稀释而成,其按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二元醇10‑18%、环己二烯23‑30%、二元酸与酸酐20‑30%、环氧树脂3‑10%、稀释剂30‑35%;该方法制备方得到的环氧树脂改性的云石胶不饱和聚酯树脂具有良好的粘接力,同时其性价比非常的高,使用范围广泛,能够满足中高档的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环氧树脂改性的云石胶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专利技术属于不饱和聚酯树脂
,具体涉及一种环氧树脂改性的云石胶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普通的云石胶不饱和聚酯树脂一般多采用邻苯二甲酸酐,顺丁烯二酸酐和双环己二烯、丙二醇,乙二醇,二甘醇等缩聚,同时加入苯乙烯稀释而成,具有酯键和不饱和双键的线型高分子化合物。因此传统的方法制得的云石胶不饱和聚酯树脂在粘接力方面表现一般,表现为:经抛光过的石材表面粘接时易脱落,特别是石材与瓷砖的拼接,不能满足一些在特殊领域的应用需求。普通的云石胶不饱和树脂中含有大量的双环己二烯,在反应时起到了封端作用,因此类型树脂的数均分子量比较低,一般只有800-1000.一定程度影响到物理性能。传统的不饱和聚酯树脂配方比例一般按照醇酸摩尔比为1.05左右,反应后期树脂体系中只能留存极少量的羟基基团,粘接时无法通过与被粘接物表面的羟基形成氢键来达到提升粘接力的目的。中国专利申请CN105419710A公开了一种耐水型云石胶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属于建筑用胶粘剂
包括组分A和组分B,组分A由以下原料构成:耐水型树脂50-80份、稀释剂5-20份、阻聚剂0.05-0.4份、促进剂0.03-0.3份、触变剂1-3份和增强填料20-60份;组分B由以下原料构成:固化剂40-60份、增塑剂30-50份、乳化剂0.5-1.5份和触变剂1-3份。使用方法:将组分A与组分B按质量比100∶1-3混合均匀后使用;显著改善耐水性;体现极致的耐化学腐蚀性;固化速度快、粘接强度高、柔韧性和弹性好、耐黄变及耐湿热性能优异,但其生产过程复杂,且成本较高。中国专利申请CN103571421A公开了一种稳定型云石胶,其主要由不饱和聚酯树脂、氢化蓖麻油、填料、稀释剂和滑石粉组成;本专利技术稳定型云石胶在常温贮存或运输过程中,不出现树脂渗出、填料沉淀现象,从而更加适于实用;但该方法制备的云石胶,粘接能力相对较差,使用范围较为狭窄。针对上述存在问题,研发一种粘接能力较强且成产成本低廉,制备工艺简单的云石胶不饱和聚酯树脂来满足市场需求显得更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达到
技术介绍
中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环氧树脂改性的云石胶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环氧树脂改性的云石胶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环氧树脂改性的云石胶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组成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下述组分:二元醇10-18%、双环己二烯23-30%、二元酸与酸酐20-30%、环氧树脂3-10%、稀释剂30-35%;具体的,二元醇的用量可以为10、14或18%;二元酸或酸酐的用量可以为20、25或30%;稀释剂的用量可以为30、32、33或35%;其中,环氧树脂的用量可以总量的3、6或10%。其中,本专利技术的环氧树脂改性的云石胶不饱和聚酯树脂,采用的环氧树脂一般选用环氧当量为200左右的环氧树脂,如果环氧树脂分子量太大,也就是说相同质量的环氧树脂中环氧基团数量减少,会降低树脂的粘接效果。其中,本专利技术的环氧树脂改性的云石胶不饱和聚酯树脂,加入环氧树脂的目的是:环氧树脂与羧基反应开环会形成大量的羟基,树脂体系中的羟基会与被粘接物体表面的羟基形成氢键,从而可以大大的提升粘接力。另一方面增加氢键有助于降低表面张力,从而提升树脂的浸润性。其中,本专利技术的环氧树脂改性的云石胶不饱和聚酯树脂,通过加入环氧树脂来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但环氧树脂的加入量不宜过多的原因有几点:a、环氧树脂的价格较高,若大量加入,树脂的成本会大大的提高。b、环氧树脂加入后,通过与体系中的羧基反应打开环氧基团,反应形成一个酯键和一个羟基,一个是起到扩链,提升树脂的物理强度,另一个是起到增加树脂体系中的羟基数量,从而起到起到提升粘接作用。但是如果环氧树脂加入过多,过度扩链会使得树脂分子量太大,后续苯乙烯加入量急剧增加,会造成树脂的收缩率提升,从而一定程度影响粘接。(2)环氧树脂改性的云石胶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制备工艺将部分顺丁烯二酸酐水解后,加入双环己二烯在130度保温5小时,至酸值达200-220mgKOH/g,加入剩余的顺丁烯二酸酐、邻苯二甲酸酐、二元醇缓慢升温至195℃~200℃下缩聚反应6小时,至酸值达130~150mgKOH/g,降温至120℃,减压真空处理除去水分,加入环氧树脂,保持料温在120-130℃,至酸值达25~35mgKOH/g,加入包括阻聚剂在内的添加剂,冷却至90℃加入稀释剂,制得环氧树脂改性的云石胶不饱和聚酯树脂。其中,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的真空处理为真空度保持在>0.09Mpa,抽真空1小时,主要目的为除去水分。因水分含量高会影响树脂的固化及保质期。其中,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的阻聚剂的加入量为反应物总重量百分比的300~1500PPM。其中,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的添加剂还包括环烷酸铜溶液,加入量为反应物总重量百分比的50~70PPM。其中,具体的环烷酸铜溶液的用量可以为50、55、60、65或70PPM。其中,具体的阻聚剂的用量可以为300、500、1000或1500PPM。有益效益1、本专利技术制备方得到的环氧树脂改性的云石胶不饱和聚酯树脂,其反应完全后,其体系中具有大量的羟基基团,粘接时通过与被粘接物表面的羟基形成氢键来达到提升粘接力的目的,因此其具有良好的粘接力,可以满足特殊领域的应用需求;2、该专利技术制备的环氧树脂改性的云石胶不饱和聚酯树脂,因为其生产工艺相对简单,原材料成本相对较低,其性价比非常的高,使用范围广泛,能够满足中高档的市场需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验数据,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实施例1一种环氧树脂改性的云石胶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环氧树脂改性的云石胶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组成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下述组分:(2)环氧树脂改性的云石胶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制备工艺将部分顺丁烯二酸酐水解后,加入双环己二烯在130度保温5小时,至酸值达200-220mgKOH/g,加入剩余的顺丁烯二酸酐、邻苯二甲酸酐、二元醇缓慢升温至195℃~200℃下缩聚反应6小时,至酸值达130~150mgKOH/g,降温至120℃,减压真空处理除去水分,加入环氧树脂,保持料温在120-130℃,至酸值达25~35mgKOH/g,加入包括阻聚剂在内的添加剂,冷却至90℃加入稀释剂,制得环氧树脂改性的云石胶不饱和聚酯树脂。实施例2一种环氧树脂改性的云石胶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环氧树脂改性的云石胶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组成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下述组分:(2)环氧树脂改性的云石胶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制备工艺将部分顺丁烯二酸酐水解后,加入双环己二烯在130度保温5小时,至酸值达200-220mgKOH/g,加入剩余的顺丁烯二酸酐、邻苯二甲酸酐、二元醇缓慢升温至195℃~200℃下缩聚反应6小时,至酸值达130~150mgKOH/g,降温至120℃,减压真空处理除去水分,加入环氧树脂,保持料温在120-130℃,至酸值达25~35mgKOH/g,加入包括阻聚剂在内的添加剂,冷却至90℃加入稀释剂,制得环氧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氧树脂改性的云石胶不饱和聚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氧树脂改性的云石胶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组成为,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下述组分:二元醇10‑18%、双环己二烯23‑30%、二元酸与酸酐20‑30%、环氧树脂3‑10%、稀释剂30‑3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氧树脂改性的云石胶不饱和聚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氧树脂改性的云石胶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组成为,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下述组分:二元醇10-18%、双环己二烯23-30%、二元酸与酸酐20-30%、环氧树脂3-10%、稀释剂30-3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树脂改性的云石胶不饱和聚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元酸或酸酐为苯酐和顺丁烯二酸酐的组合为,各二元酸或酸酐占不饱和聚酯树脂反应物的重量百分比为:邻苯二甲酸酐3-10%和顺丁烯二酸酐17-2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树脂改性的云石胶不饱和聚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元醇为乙二醇、丙二醇、二甘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树脂改性的云石胶不饱和聚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树脂中的稀释剂占不饱和聚酯树脂总重量的30~35%。5.针对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环氧树脂改性的云石胶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是将部分顺丁烯二酸酐水解后,加入双环己二烯在130度保温5小时,至酸值达200-220mgKOH/g,加入剩余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针宇邱灵强谷军军刘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隆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