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类聚集诱导发光和压致变色发光的近红外离子型铱(III)配合物及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类具有聚集诱导磷光发射和压致变色发光双重特性的离子型铱(III)配合物近红外发光材料,及其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和应力传感器中的应用,属于发光材料领域。
技术介绍
近年来,近红外(700-2500nm)发光材料因其在信息安全显示、夜视设备、生物成像、光纤通信和医疗诊断等领域的潜在应用而备受关注。目前,已报导的近红外发光材料大致包括无机发光材料、有机发光材料、有机无机复合发光材料三大种类。其中,近红外有机发光材料主要分为有机小分子荧光材料和有机金属配合物磷光材料。与传统的小分子荧光材料相比,有机金属配合物由于能同时捕获25%的单线态激子和75%的三线态激子,理论内量子效率达100%,被认为是一类很有发展前景的近红外发光材料。目前,有机金属配合物近红外发光材料,主要包括镧系金属配合物和过渡金属配合物。其中,镧系金属配合物,如Er,Nd和Yb,发光呈线状,发光寿命达到毫秒级,但是其特有的f-f跃迁禁阻发光特性,妨碍了镧系金属配合物量子效率的提升。相对而言,过渡金属配合物,由于重 ...
【技术保护点】
1.一类具有聚集诱导发光和压致变色发光双重特性的离子型铱(III)配合物近红外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具有式1所示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类具有聚集诱导发光和压致变色发光双重特性的离子型铱(III)配合物近红外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具有式1所示结构:其中,R1,R2可以分别独立选自氢原子、氰基、氟原子、三氟甲基、碳原子数1~16的烷基、碳原子数1~16的烷氧基;X-可以分别独立选自F-、Cl-、Br-、I-、PF6-、BF4-;Ar为四元取代芳环或芳杂环,D为三苯胺、咔唑、吖啶中的任何一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阳离子型铱(III)配合物近红外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其辅助配体是具有电子供-受体(D-A)构型的芳基并吡嗪并[2,3-f][1,10]邻菲啰啉衍生物,分子结构特征如式2所示,其中,Ar单元为四元取代芳环或芳杂环;D单元为三苯胺、咔唑、吖啶中的任何一种;R为碳原子数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卫国,游财发,刘邓辉,王亚飞,刘煜,朱梦冰,朱美香,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