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倍半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0153931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从绿木霉(Trichoderma virens)的发酵产物中得到杜松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分离纯化方法与应用。倍半萜化合物的分子式分别为C15H16O3(化合物1)和C15H22O2(化合物2),如式I中1和2所示;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得化合物1和2有较好且广谱的抗菌活性,有望进一步开发成为治疗由多种细菌或真菌引起感染的抑制药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倍半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医药
,具体的说是一种从绿木霉(Trichodermavirens)的发酵产物中得到杜松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分离纯化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具有丰富的结构多样性和显著的生物活性,是药物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杜松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是一类主要由真菌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是含有双环结构的倍半萜,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根据文献调研,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两个倍半萜化合物是新化合物,之前没有文献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从真菌绿木霉(Trichodermavirens)的发酵产物中得到杜松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分离纯化方法与应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杜松烷型倍半萜化合物,如式I所示,分子式分别为C15H16O3(化合物1)和C15H22O2(化合物2);一种杜松烷型倍半萜化合物的制备方法:1)取生长于PDA平板培养基中的绿木霉Trichodermavirens(大小2.0厘米×2.0厘米)接种于已灭过菌的固体培养基中,室温下静置培养30天,发酵产物使用乙酸乙酯浸泡萃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倍半萜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倍半萜化合物的分子式分别为C15H16O3(化合物1)和C15H22O2(化合物2),如式I中1和2所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倍半萜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倍半萜化合物的分子式分别为C15H16O3(化合物1)和C15H22O2(化合物2),如式I中1和2所示: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倍半萜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1)将绿木霉(Trichodermavirens)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发酵产物经乙酸乙酯浸泡萃取、浓缩,获得发酵粗提物;2)粗提物进行减压硅胶柱层析,并用梯度为20:1至1:1(v/v,下同)的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梯度为20:1至1:1的二氯甲烷-甲醇作为溶剂依次进行梯度洗脱,收集石油醚-乙酸乙酯10:1洗脱得到的组分,进行RP-18反相硅胶柱层析,以10:90至100:0的甲醇-水洗脱;3)收集上述步骤2)甲醇-水50:50的组分,进行正相硅胶柱层析,以50:1至10:1的石油醚-丙酮洗脱,收集石油醚-丙酮20:1的组分,再用LH-20甲醇凝胶纯化,得到纯化目标化合物1;收集上述步骤2)甲醇-水70:30的组分,进行正相硅胶柱层析,以20:1的石油醚-丙酮洗脱,再用LH-20甲醇凝胶纯化,得到纯化目标化合物2。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倍半萜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固体培养基配方为:每100毫升蒸馏水中含大米70克,玉米浆0.2克,蛋白胨0.3克。4.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倍半萜化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中所示倍半萜化合物在抑制水产病害细菌或农业病害真菌中的应用。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倍半萜化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中所示倍半萜化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斌贵石小杉李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