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立造专利>正文

具有弧形杆的可变形节状锁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5293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可变形节状锁具,由数个弧形杆两两以分离之硬化帽体配合销柱铆接相枢连而构成一环节状锁杆,并于该环节状锁杆之较近端之弧形杆一端形成开放端而活动枢结一锁头,另于该环节状锁杆之较远端之弧形杆一端形成一具卡槽之卡掣端,而使锁利于锁掣及收折,且其锁杆之关节销枢处不易被破坏。(*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锁具,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弧形杆的可变形节状锁具。现有技术中使用的锁种类已很多,如附图说明图15所示,此种锁的锁筒与U形锁钩结构属固定式而无法弯折收合,致使体积大而占空间不利于收藏保管。1、如图16所示,其主要以数等长条状片体相铆接枢连,形成一链节状锁体,并于首片为较其它各片长者,且于端头设置一锁具配合末片锁掣,而其各片体乃可重叠折收。2、如图17所示,由三组不等长之杆体分别于其两端成形环体,利用该环体令各杆体相枢连,形成一链状锁杆,再由一锁具扣结首尾两杆体之环体,使相连之杆体可锁掣车体。3、如图18所示,主要以一较长之L形板体配合四较短板体以铰链相枢连,形成一长方矩形框板,以配合滑雪板之板体相对扣接,由一分离之锁具及链条套结固定杆体予以锁掣,其不使用时乃可将四短板体藉铰链之枢连而收叠于较长板体,利于藏置。4、如图19所示,乃利用数等长杆体于各杆体二端设有铰链枢结,且枢连杆体一端固设一锁头供枢连杆体另端插入锁掣,而,于未使用时,各杆体可以V字形渐收合予以藏置。以上各种锁归类大体上皆由笔直之杆体或片状板体相枢连,而提供一菱形或具锐角之多边形锁掣空间,且如图17、18,其锁具乃与各杆体、板体为分离式,而于收藏时需另觅藏置空间,除此之外,就上述各案仍具有下述之共通缺点1、各种锁由于各杆体或板体于锁固时系形成直角或锐角或钝角之锁闭形态,故于解锁过程各枢连处易于受挡止于被锁固物而无法顺利抽出。2、各案于锁固时其外露段概呈菱形,是以极易于受碰撞时各杆体不易受连动而内缩变形而形成阻绊物,且因受碰撞后极易形成锐角而伤及碰撞者。3、各种锁皆可能因被锁固物之形状不一,而使首尾之锁固端无法对正,致需费时调整各段之卡掣角度以迁就首尾两端之锁掣角度。4、各种锁子解掣时各枢连处或各杆、片体与被锁固物之构件形成卡止时,则必需拉扯杆、片体使受卡住之杆、片体呈钝角之夹角而后再以驱近直线态样拉出,因而在不断拉扯过程极易使锁具或被锁固物遭受不必要之摩擦。5、由于各种锁之杆、片体皆呈直条状,是以在脱离被锁固物时,均需笔直的拉出后再予折收,是以被锁固物停置时需有较大的空间以利锁固或解掣,且在解掣过程极易因杆、片体外露过长而对其它过往之行人、车辆形成阻碍。另外,已有的节状锁关节外之枢接(销)构造系如图20所示,系由一枢销体(A)构成,其中枢销体(A)具有一帽体(A1),并于该帽体(A1)下方伸设阶柱(A2),其中阶柱(A2)之大径段(A21)可穿设于二节锁杆(C)(D)端部之穿通孔(C1)(D1)内;组合后,如图21所示,枢销体(A)以其阶柱(A2)之大径段(A21)穿枢锁杆(C)(D)之穿通孔(C1)(D1)后,再铆压该小径段(A22)使成另一帽体(A3)而枢固之;然上述之枢接构造,固可令二节锁杆(C)(D)互相枢接,但是因为枢销体(A)之阶柱(A2)之小径段(A22)必须被铆锻为帽体(A3),因此枢销体(A)未能予热处理,导致小偷可如图22所示,以钢据(E)(甚至铁錾或铁钳或铁剪或铁槌等)轻易切破枢销体(A)之帽体(A1),从而破坏锁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具有弧形杆的可变形节状锁。这种锁改变了习用锁头、锁杆使用不变且关节处的枢销易被破坏的缺点,利用可转动的弧形杆配合一活动可旋转式锁头,并以一销柱配合二个经热处理硬化的帽体枢结各弧形杆,令其销柱可受帽体的保护。采用本结构具有如下的优点1、本创作由各弧形杆所构成之环状锁具于锁固及解掣被锁固物时,系采旋入或旋出之方式,且于旋出时可边旋出边做折合动作,而减少被锁固物之停置空间,且降低形成阻绊之机率。2、本创作于锁合被锁固物时,其外露部分概呈圆形或弧形,是以在受碰撞时各弧形杆体皆受连动而旋动,不易造成阻绊物或锐角状,而伤及行人或车辆。3、本创作因锁头系可旋动,故当因被锁固物之形状而使较远端之弧形杆之开放端与锁头之锁孔形成偏移时,则可旋动锁头使其锁孔与上述弧形杆开放端对正而行卡掣功能。4、本创作之弧形杆遇阻碍时系以低摩擦系数之滑过形态通过而不致过度损伤锁具或被锁固物之表面。5、弧形杆于收合时,系将锁头包容于内侧,而达致缩小收藏体积,且便于收置及防止锁头撞击车体。6、本创作枢结各弧形杆之销柱及一端枢结锁头使其可旋动之螺栓,均适被保护,不易由外部以外力破坏。下面结合实例说明图式部分图1系本创作可行实例之立体分解图。图2系本创作可行实例之组合示意图。图3系本创作可行实例锁头枢设之示意图。图4-A系本创作可行实例销柱与帽体铆接分解示意图。图4-B为本创作销柱与帽体铆接组合示意图。图5系本创作可行实例弧形杆之枢转锁掣示意图(一)。图6系本创作可行实例弧形杆之枢转锁掣示意图(二)。图7系本创作可行实例弧形杆之收合示意图。图8系本创作弧形杆变化实施例之示意图。图9系本创作销柱与帽体变化实施例(一)之示意图。图10系本创作销柱与帽体变化实施例(二)之示意图。图11系本创作销柱与帽体变化实施例(三)之示意图。图12系本创作销柱与帽体铆接之实施例图。图13系本创作锁头变化实施例(一)之示意图。图14系本创作锁头变化实施例(二)之示意图。图15系习用固定式锁具之结构示意图。图16系习知节状锁具(一)之结构示意图。图17系习知节状锁具(二)之结构示意图。图18系习知节状锁具(三)之结构示意图。图19系习知节状锁具(四)之结构示意图。图20系习知节状锁关节枢销之结构示意图。图21系习知节状锁关节枢销之组合示意图。图22系习知节状锁关节枢销之实施例图。首先请参阅图1、2,本创作之实例系由数弧形杆(1)再由销柱(2)及二帽体(3)、(4)使两两相枢连,而使较近端及较远端之弧形杆(11)、(12)一端形成开放端,并于该较近端之弧形杆(11)之开放端可配合一可适度转动之锁头(5)枢设,而令较远端之弧形杆(12)之开放端所设之卡槽(121)可与锁头(5)锁掣;其中弧形杆(1),系为具适当弧曲度之圆杆体,其二端于对应侧相对整平各形成一具枢孔(14)的扁平状枢结端(13),且端缘设为一圆弧状,可相对枢转;而该较近端之弧形杆(11)之开放端亦系设有一枢孔(111),另该较远端之弧形杆(12)之开放端上则设有一卡槽(121),而可供卡掣于锁头(5)之锁孔(55);销柱(2),如图4-A所示,系呈三段式之阶柱状,且依序为大径段(21)、中径段(22)、小径段(23);帽体(3)(4),同如图4-A,系均于中央分设有阶柱孔(31)(41),而二帽体(3)(4)均为外弧内平状,其阶柱孔(31)(41)之大径孔(311)(411)均在外侧,而小径孔(312)(412)均在内侧;而其中,上述之销柱(2)之大径段(21)外径恰可容嵌于帽体(3)之大径孔(311)内,且该大径段(211)之厚度亦使其容嵌在大径孔(311)后,该大径段(21)外缘和帽体(3)外缘齐平;即,大径段(21)之厚度和大径孔(311)之深度相当;而,销柱(2)之中径段(22)之外径恰可容枢于帽体(2)之小径孔(312)、弧形杆(1)之枢孔(14)内;并,销柱(2)之小径段(23)之外径恰可容嵌于帽体(4)之小径孔(412)内,且其中径段(22)则被挡止于该小径孔(412)外;锁头(5),系于锁体之筒身底端适处开设一横槽(51),并于底部轴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弧形杆的可变形节状锁具,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个以上弧形杆、一个以上相对而设的销柱与帽体及一锁头,其中:该弧形杆,系于其连结端具一枢孔以一销柱与二帽体两两枢连而构成一环状体,并使其中端及远端之弧形杆具有一开放端,且于该远端之弧形杆之开放端上设一卡槽;该销柱与帽体,系于帽体中央设置阶柱孔或穿通孔或锥孔,并经热处理以提升其硬度,而销柱两端则锻铆填平于前述阶柱孔或穿通孔或锥孔内,以令帽体周缘得围护其中央之销柱端部;该锁头,系于锁体之筒身底端处开设一横槽,并于底部轴向钻设一枢结孔穿经横槽贯通至锁心之容置槽,且于横槽与容置槽间形成螺纹部,而其横槽则供前述较近端之弧形杆之开放端穿入,并以一尾端面切设有凹沟之螺栓由底部穿结枢连而螺入于该螺纹部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立造
申请(专利权)人:郭立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