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一体化接口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4910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一体化接口组件,包括接口主动端、接口被动端,接口主动端包括电机、驱动环组件、捕获组件、推进组件、浮动调节机构、底板、导向柱和导热盘,底板作为整体机构的支撑,以中心圆孔中心线为回转轴线和基准,从里到外依次套装捕获组件、驱动环组件、推进组件、导向柱,电机与驱动环组件啮合安装在底板上,导热盘置于其上,浮动调节机构置于导热盘上;接口被动端包括对接盘、锁定钩和固定座,对接盘和锁定钩均固连在固定座上,三者同轴,对接盘上对称布局安装被连接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一体化接口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一体化接口组件,特别涉及可以同时完成多个功能接口的连接和分离,属于可重复连接分离

技术介绍
为满足快速响应、在轨服务等航天器结构需求,自20世纪70年代航天器模块化设计概念提出至今,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航天器模块化设计通过把航天器各子系统分解成若干个独立的功能模块,每个模块物理独立、功能独立,采用标准的机械、电、热及数据接口对各模块进行连接,实现航天器的整体功能,从而满足各种多任务航天器设计要求。因此航天器模块的多功能对接接口设计是航天器模块化设计的基础和关键。目前航天器的对接机构和连接分离装置主要是以机械连接为主,但是对于未来模块化航天器的连接不再是简单的机械连接,同时要考虑多功能模块的电信热要求,以及在轨机器人服务的机构接口、机械/机构接口以及机械/机构、热、电、信息等接口耦合性能及一体化设计的重要问题,这样就提出了在轨组装可重复连接分离装置对于机电热信液的多功能接口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一体化接口组件,以解决空间在轨模块化航天器的无人组装和维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一体化接口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口主动端(1)、接口被动端(2),接口主动端(1)包括电机(101)、驱动环组件(102)、捕获组件(103)、推进组件(104)、浮动调节机构(105)、底板(106)、导向柱(107)和导热盘(108),底板(106)作为整体机构的支撑,以中心圆孔中心线为回转轴线和基准,从里到外依次套装捕获组件(103)、驱动环组件(102)、推进组件(104)、导向柱(107),电机(101)与驱动环组件(102)啮合安装在底板(106)上,导热盘(108)置于其上,浮动调节机构(105)置于导热盘(108)上;接口被动端(2)包括对接盘(201)、锁定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一体化接口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口主动端(1)、接口被动端(2),接口主动端(1)包括电机(101)、驱动环组件(102)、捕获组件(103)、推进组件(104)、浮动调节机构(105)、底板(106)、导向柱(107)和导热盘(108),底板(106)作为整体机构的支撑,以中心圆孔中心线为回转轴线和基准,从里到外依次套装捕获组件(103)、驱动环组件(102)、推进组件(104)、导向柱(107),电机(101)与驱动环组件(102)啮合安装在底板(106)上,导热盘(108)置于其上,浮动调节机构(105)置于导热盘(108)上;接口被动端(2)包括对接盘(201)、锁定钩(202)和固定座(203),对接盘(201)和锁定钩(202)均固连在固定座(203)上,三者同轴,对接盘(201)上对称布局安装被连接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一体化接口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捕获组件(103)包括捕获钩(1031)和固定导向凸轮(1032),捕获钩(1031)上安装有小销轴(1033),小销轴(1033)一端插入捕获钩(1031)内圈的固定导向凸轮(1032)的曲线槽,另一端插入捕获钩(1031)外圈的驱动环组件(102)的连接凸轮(1022)上的曲线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一体化接口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驱动环组件(102)包括大销轴(1021)和连接凸轮(1022),连接凸轮(1022)上的涡轮齿轮环与电机(101)啮合,大销轴(1021)的外端部插入安装在驱动环组件(102)外圈的推进组件(104)中的推进凸轮(1042)的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昀陈余军张玉良王敏王大鹏陶家生贾敏涛谢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