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管冲孔角度及距离检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4787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管冲孔角度及距离检具,包括基台、第一检测杆、检测柱以及第二检测杆;所述基台上端面设置有定位座、第一支撑座以及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的数量为两个并且相对于定位座呈对称状布置,所述第一检测杆通过衬套与第一支撑座活动连接,所述检测柱通过另一衬套与第二支撑座活动连接,所述检测柱的一端设置有锥形检头,所述第二支撑座的侧面设置有定位螺钉,所述定位螺钉贯穿第二支撑座的侧壁并且与检测柱垂直接触,所述第二检测杆与折弯块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检测杆与检测柱所呈角度为锐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对内管上的多个通孔进行角度和距离的检测,检测操作简单易行,耗时短,检测的准确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管冲孔角度及距离检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检具,具体涉及一种内管冲孔角度及距离检具。
技术介绍
机械式电子锁的整体结构比较复杂,其内管上具有多个不同形状、位于不同角度的通孔。为了保证其可装配性,需要对内管上的通孔进行角度和距离的检测。由于内管为圆柱体,并且多个通孔的形状和角度均不一,因此使用普通的手持测量器具不易对其进行角度和距离的检测,会导致耗时较长并且检测的准确度低下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管冲孔角度及距离检具,可对内管上的多个通孔进行角度和距离的检测,检测操作简单易行,耗时短,检测的准确度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内管冲孔角度及距离检具,包括基台、第一检测杆、检测柱以及第二检测杆;所述基台上端面设置有定位座、第一支撑座以及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的数量为两个并且相对于定位座呈对称状布置,所述第一检测杆通过衬套与第一支撑座活动连接,所述检测柱通过另一衬套与第二支撑座活动连接,所述检测柱的一端设置有锥形检头,所述第二支撑座的侧面设置有定位螺钉,所述定位螺钉贯穿第二支撑座的侧壁并且与检测柱垂直接触,所述第二检测杆与折弯块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检测杆与检测柱所呈角度为锐角。进一步的,所述折弯块与第二支撑座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一检测杆、检测柱以及第二检测杆均水平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检测杆的检测部设置有倒角结构,所述第一检测杆远离检测部的一端设置有球形手柄,所述第二检测杆的检测部设置有倒角结构,所述检测柱远离锥形检头的一端和第二检测杆远离检测部的一端均设置有盘形手柄。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检测杆所处的水平高度高于检测柱所处的水平高度,所述检测柱所处的水平高度高于第一检测杆所处的水平高度。进一步的,所述基台上端面的边角处设置有防错块,所述防错块的数量为三个。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一种内管冲孔角度及距离检具,通过基台、定位座、第一检测杆、检测柱、锥形检头、定位螺钉、折弯块以及第二检测杆的配合使用,可对内管上的多个通孔进行角度和距离的检测,检测操作简单易行,可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所耗时短,有利于提高检测效率,并且检测的准确度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内管冲孔角度及距离检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内管冲孔角度及距离检具另一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考图1以及图2,一种内管冲孔角度及距离检具,包括基台1、第一检测杆4、检测柱7以及第二检测杆11;所述基台1上端面设置有定位座2、第一支撑座3以及第二支撑座6,所述定位座2用于固定待检测的内管工件,所述第一支撑座3的数量为两个并且相对于定位座2呈对称状布置,所述第一检测杆4通过衬套与第一支撑座3活动连接,所述检测柱7通过另一衬套与第二支撑座6活动连接,衬套用于减少摩擦,延长使用寿命,所述检测柱7的一端设置有锥形检头8,所述第二支撑座6的侧面设置有定位螺钉9,所述定位螺钉9贯穿第二支撑座6的侧壁并且与检测柱7垂直接触,所述第二检测杆11与折弯块10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检测杆11与检测柱7所呈角度为锐角。所述折弯块10与第二支撑座6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一检测杆4、检测柱7以及第二检测杆11均水平设置。所述第一检测杆4的检测部设置有倒角结构,所述第一检测杆4远离检测部的一端设置有球形手柄5,所述球形手柄5用于方便工作人员手持并相对于第一支撑座3移动第一检测杆4,所述第二检测杆11的检测部设置有倒角结构,所述检测柱7远离锥形检头8的一端和第二检测杆11远离检测部的一端均设置有盘形手柄12;所述盘形手柄12用于方便工作人员手持并相对于第二支撑座6移动检测柱7和第二检测杆11。所述第一检测杆4的检测部、检测柱7的锥形检头8以及第二检测杆11的检测部均朝向定位座2的正上方。所述第二检测杆11所处的水平高度高于检测柱7所处的水平高度,所述检测柱7所处的水平高度高于第一检测杆4所处的水平高度。所述第一检测杆4和第二检测杆11均用于对内管上的通孔的角度进行检测,能准确深入则说明内管上的通孔的角度符合要求,不能准确深入则说明内管上的通孔的角度不符合要求。所述检测柱7上的锥形检头8用于对内管上的一字形通槽进行距离检测,所述定位螺钉9用于对检测柱7进行定位,并可方便工作人员查看检测柱7相对于第二支撑座6的移动距离。所述基台1上端面的边角处设置有防错块13,所述防错块13的数量为三个,所述防错块13用于方便工作人员辨别基台1的方位角度,避免将基台1放反。上述实施例用于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将本技术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理解为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管冲孔角度及距离检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台(1)、第一检测杆(4)、检测柱(7)以及第二检测杆(11);所述基台(1)上端面设置有定位座(2)、第一支撑座(3)以及第二支撑座(6),所述第一支撑座(3)的数量为两个并且相对于定位座(2)呈对称状布置,所述第一检测杆(4)通过衬套与第一支撑座(3)活动连接,所述检测柱(7)通过另一衬套与第二支撑座(6)活动连接,所述检测柱(7)的一端设置有锥形检头(8),所述第二支撑座(6)的侧面设置有定位螺钉(9),所述定位螺钉(9)贯穿第二支撑座(6)的侧壁并且与检测柱(7)垂直接触,所述第二检测杆(11)与折弯块(10)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检测杆(11)与检测柱(7)所呈角度为锐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管冲孔角度及距离检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台(1)、第一检测杆(4)、检测柱(7)以及第二检测杆(11);所述基台(1)上端面设置有定位座(2)、第一支撑座(3)以及第二支撑座(6),所述第一支撑座(3)的数量为两个并且相对于定位座(2)呈对称状布置,所述第一检测杆(4)通过衬套与第一支撑座(3)活动连接,所述检测柱(7)通过另一衬套与第二支撑座(6)活动连接,所述检测柱(7)的一端设置有锥形检头(8),所述第二支撑座(6)的侧面设置有定位螺钉(9),所述定位螺钉(9)贯穿第二支撑座(6)的侧壁并且与检测柱(7)垂直接触,所述第二检测杆(11)与折弯块(10)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检测杆(11)与检测柱(7)所呈角度为锐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管冲孔角度及距离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块(10)与第二支撑座(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西俊龚志国顾少龙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卓尔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