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头枕结构及其成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146805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座椅头枕结构及其成型方法,所述头枕包括面套及面套内的发泡,所述面套包括第一面层和第二面层;所述第一面层围设形成头枕形状的三维腔体;所述第二面层的形状与所述第一面层相同并匹配设于所述第一面层的腔体内,所述第一面层与所述第二面层之间形成空余空间,所述第二面层的内壁围设形成填充空间,所述发泡自所述浇筑口进入填充于所述第二面层的填充空间内,所述第一面层与所述第二面层的底缘连接以封闭所述空余空间,所述第一面层与所述第二面层的底缘向所述填充空间内部延伸并界定形成浇筑口。本发明专利技术头枕结构机械化程度高、美观性好、工序简单,能够有效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座椅头枕结构及其成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座椅头枕结构及其成型方法。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目前汽车座椅PIP(Pourinplace)头枕面套1采用的织物卷料为复合材料,其卷料结构见图2所示,主要由表层织物11、中层泡沫层12、底层膜13(如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膜,简称TPU膜)通过火焰复合工艺复合而成。现阶段PIP头枕及扶手所采用的面套结构见图3所示,是先把卷料裁剪成裁片10,然后将裁片10缝纫起来形成面套1,由于需要把卷料裁剪成裁片10,然后人工用缝线14把所有裁片10缝纫成总成,人力工时在整体面套成本中占比很高;且缝纫的公差分布依赖缝纫工人的缝纫技能,工业一致性存在波动。由于面料是由面料供应商事先批量生产的,在织物纱线材质、织物表面提花图案以及织物组织结构上,难以应对客户日益增长的定制化需求。另外,多裁片拼缝PIP面套在膜腔中冲发泡时,局部受压较大处的缝线处经常会有发泡呈颗粒状渗出,导致整个头枕报废,为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发泡厂会安排人力,在PIP面套反面缝线处手工贴一层长条状TPU膜,来防止发泡渗出造成头枕报废,工序繁琐。多裁片拼缝PIP面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座椅头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包括面套及面套内的发泡,所述面套包括第一面层和第二面层;其中:所述第一面层围设形成头枕形状的三维腔体;所述第二面层的形状与所述第一面层相同并匹配设于所述第一面层的腔体内,所述第一面层与所述第二面层之间形成空余空间,所述第二面层的内壁围设形成填充空间,所述第一面层与所述第二面层的底缘连接以封闭所述空余空间,所述第一面层与所述第二面层的底缘向所述填充空间内部延伸并界定形成浇筑口;所述发泡自所述浇筑口进入填充于所述第二面层内部,所述空余空间内含空气,所述发泡挤压所述第二面层令所述空余空间内的空气排出,所述第二面层向所述第一面层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椅头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包括面套及面套内的发泡,所述面套包括第一面层和第二面层;其中:所述第一面层围设形成头枕形状的三维腔体;所述第二面层的形状与所述第一面层相同并匹配设于所述第一面层的腔体内,所述第一面层与所述第二面层之间形成空余空间,所述第二面层的内壁围设形成填充空间,所述第一面层与所述第二面层的底缘连接以封闭所述空余空间,所述第一面层与所述第二面层的底缘向所述填充空间内部延伸并界定形成浇筑口;所述发泡自所述浇筑口进入填充于所述第二面层内部,所述空余空间内含空气,所述发泡挤压所述第二面层令所述空余空间内的空气排出,所述第二面层向所述第一面层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头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层为一体成型的表层织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头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面层为一体成型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膜。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头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层的底部成形有第一延伸段,所述第一延伸段自所述第一面层的底部向所述腔体内延伸,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志刚陈婧林劲
申请(专利权)人:延锋安道拓座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