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液手柄控制阀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4530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吸液手柄控制阀门,其包括:阀体,下端为进液口,上端为出液口,阀体的中间为一横向布置的通孔,通孔的左右两侧形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活塞,穿设在通孔内,且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在活塞的下方连通;上盖和下盖,上盖安装在活塞的一端,下盖安装在活塞的另一端,且活塞的另一端通过弹性部件与下盖的内壁面连接;吸液手柄控制阀门吸液时,液体由进液口进入所述通孔,由活塞带动进入第二腔体,液体再进入第一腔体,并被吸出阀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一个塑料阀体上做了一个回路结构,大大改善了普通柱塞阀容易积液的问题,增加了产品使用寿命,降低了人员维护操作时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液手柄控制阀门
本技术涉及生命科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吸液手柄控制阀门。
技术介绍
在生命科学领域,真空吸液器在工作时需要通过一个吸液手柄来完成,这个手柄可以是什么控制都没有的一根针头或者管子。当然也可以是带有通断控制功能的产品。在生命科学行业,一般使用带有通断控制功能的吸液手柄,这样可以精准的控制吸液过程。通常,带有通断控制功能的吸液手柄会在手柄内设计一个供液体通过的通道,在通道中增加一个阀门来控制液体通过。生命科学行业使用的真空吸液手柄多数都是垂直方向使用的,将液体从下到上流过吸液手柄,再吸入到试剂瓶里面。传统上使用的阀门都是普通的柱塞阀,吸液过程中阀体内会贮存一些液体,如果清洗不好对产品和人员都有一定的危险。图1为现有技术中吸液手柄控制阀门的主视图。图2为图中沿A-A线剖开的剖视图,吸液手柄控制阀门处于打开状态。图3为图2所示吸液手柄控制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时的示意图。如图1至图3所示,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柱塞阀结构10包括阀体11、活塞12、按键帽13、活塞弹簧14和阀体下盖15,活塞12横穿所述阀体,活塞12的一端与按键帽13连接,另一端通过活塞弹簧14与阀体下盖15连接,且活塞12与阀体11之间设置有橡胶圈16。这种结构的阀体内留有很大的空间,而且此种产品在使用时,在吸液过程中,液体先流入阀体内部并充满阀体,然后才能吸出到外部,在吸液结束后阀体内的液体无法排出,容易造成产品污染,降低产品寿命。有鉴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研制一种新型的吸液手柄控制阀门,以期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吸液手柄控制阀门在吸液结束后阀体内的液体无法排出,容易造成产品污染且降低产品寿命的缺陷,提供一种吸液手柄控制阀门。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吸液手柄控制阀门,其特点在于,所述吸液手柄控制阀门包括:阀体,所述阀体的下端为进液口,上端为出液口,所述阀体的中间为一横向布置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左右两侧形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活塞,所述活塞穿设在所述通孔内,且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在所述活塞的下方连通;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安装在所述活塞的一端,所述下盖安装在所述活塞的另一端,且所述活塞的另一端通过弹性部件与所述下盖的内壁面连接;所述吸液手柄控制阀门吸液时,液体由所述进液口进入所述通孔,由所述活塞带动进入所述第二腔体,液体再进入所述第一腔体,并被吸出所述阀体。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腔体为圆环形状,与所述活塞为同心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盖与所述活塞之间设置有上盖密封圈。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盖与所述阀体的外壁面螺纹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下盖与所述活塞之间设置有下盖密封圈。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下盖与所述阀体的外壁面螺纹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活塞与所述阀体之间设置有活塞密封圈。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弹性部件采用活塞弹簧,所述活塞弹簧的一端套设在所述活塞的另一端,所述活塞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至所述下盖的内壁面。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阀体为圆柱形,直径为20mm,高度为35mm。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阀体采用聚偏二氟乙烯。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吸液手柄控制阀门在一个塑料阀体上做了一个回路结构,大大改善了普通柱塞阀容易积液的问题,增加了产品使用寿命,降低了人员维护操作时的危险性。当液体通过活塞密封圈后流入阀体时,液体会因为重力直接流向下面,连接到阀体的另一个腔体里,液体通过这个腔体后被吸出阀体。这样阀体内基本不会积存液体,有效降低了污染,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本技术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的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特征,其中:图1为现有技术中吸液手柄控制阀门的主视图。图2为图中沿A-A线剖开的剖视图,吸液手柄控制阀门处于打开状态。图3为图2所示吸液手柄控制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时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吸液手柄控制阀门的主视图。图5为沿图4中B-B线剖开的剖视图,吸液手柄控制阀门处于打开状态。图6为图5所示吸液手柄控制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时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吸液手柄控制阀门中阀体的立体图。图8为本技术吸液手柄控制阀门中阀体的主视图。图9为本技术吸液手柄控制阀门中阀体的后视图。图10为本技术吸液手柄控制阀门中阀体的右视图。图11为沿图8中C-C线剖开的剖视图。图12为图11中D部分的放大图。【附图标记】柱塞阀结构10按键帽13活塞弹簧14阀体下盖15橡胶圈16吸液手柄控制阀门20阀体11、21活塞12、22上盖23下盖24进液口211出液口212通孔213第一腔体214第二腔体215弹性部件25上盖密封圈26下盖密封圈27活塞密封圈28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现在将详细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现在将详细参考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在所有附图中将使用相同的标记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此外,尽管本技术中所使用的术语是从公知公用的术语中选择的,但是本技术说明书中所提及的一些术语可能是申请人按他或她的判断来选择的,其详细含义在本文的描述的相关部分中说明。此外,要求不仅仅通过所使用的实际术语,而是还要通过每个术语所蕴含的意义来理解本技术。图4为本技术吸液手柄控制阀门的主视图。图5为沿图4中B-B线剖开的剖视图,吸液手柄控制阀门处于打开状态。图6为图5所示吸液手柄控制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时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吸液手柄控制阀门中阀体的立体图。图8为本技术吸液手柄控制阀门中阀体的主视图。图9为本技术吸液手柄控制阀门中阀体的后视图。图10为本技术吸液手柄控制阀门中阀体的右视图。图11为沿图8中C-C线剖开的剖视图。图12为图11中D部分的放大图。如图4至图12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吸液手柄控制阀门20,其特包括阀体21、活塞22、上盖23和下盖24。其中,阀体21的下端为进液口211,上端为出液口212,在阀体21的中间设置有一横向布置的通孔213,通孔213的左右两侧形成第一腔体214和第二腔体215。活塞22穿设在通孔213内,且第一腔体214和第二腔体215在活塞22的下方连通。上盖23安装在活塞22的一端,下盖24安装在活塞22的另一端,且活塞22的另一端通过弹性部件25与下盖24的内壁面连接。如图12所示,当吸液手柄控制阀门20吸液时,液体由进液口21进入通孔213,由活塞22带动进入第二腔体215,液体再进入第一腔体214,并被吸出阀体21。液体流向如图11中箭头指向所示,虚线表示实体后面为空腔。优选地,第一腔体214设置为圆环形状,与活塞22为同心圆。上盖23与活塞22之间设置有上盖密封圈26。上盖13与阀体21的外壁面螺纹连接。下盖24与活塞22之间设置有下盖密封圈27。下盖24与阀体21的外壁面螺纹连接。活塞22与阀体21之间设置有活塞密封圈28。此处的弹性部件25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液手柄控制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手柄控制阀门包括:阀体,所述阀体的下端为进液口,上端为出液口,所述阀体的中间为一横向布置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左右两侧形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活塞,所述活塞穿设在所述通孔内,且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在所述活塞的下方连通;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安装在所述活塞的一端,所述下盖安装在所述活塞的另一端,且所述活塞的另一端通过弹性部件与所述下盖的内壁面连接;所述吸液手柄控制阀门吸液时,液体由所述进液口进入所述通孔,由所述活塞带动进入所述第二腔体,液体再进入所述第一腔体,并被吸出所述阀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液手柄控制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手柄控制阀门包括:阀体,所述阀体的下端为进液口,上端为出液口,所述阀体的中间为一横向布置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左右两侧形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活塞,所述活塞穿设在所述通孔内,且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在所述活塞的下方连通;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安装在所述活塞的一端,所述下盖安装在所述活塞的另一端,且所述活塞的另一端通过弹性部件与所述下盖的内壁面连接;所述吸液手柄控制阀门吸液时,液体由所述进液口进入所述通孔,由所述活塞带动进入所述第二腔体,液体再进入所述第一腔体,并被吸出所述阀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液手柄控制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为圆环形状,与所述活塞为同心圆。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液手柄控制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与所述活塞之间设置有上盖密封圈。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波王昉
申请(专利权)人:梅特勒托利多常州测量技术有限公司梅特勒托利多常州精密仪器有限公司梅特勒托利多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