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层联结锁具,该锁具由壳体、上锁体、下锁体、连接板和钥匙组成。其中,在壳体的容腔内分别设置有独立的上锁体和下锁体,在这两个锁体之间通过一块连接板进行连接,在壳体内部的上锁体中央设置有一个钥匙插孔,该钥匙插孔供平板状钥匙插伸到下锁体的钥匙插孔中,在平板状钥匙的末端另设有一个筒状钥匙,该筒状钥匙插伸到锁具前端的环形钥匙插槽中,在对钥匙进行推压的同时,将上、下锁体同时开启,同步带动两组锁具进行旋转。(*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锁具,尤其涉及一种双层联结锁具。目前传统的锁具在其壳体内的锁片或锁珠结构有差异,从而导致开启锁具的钥匙结构也有所不同,该结构的不同使得锁固效果也有所不同。传统的锁片式锁具结构,如果不将破坏开启因素列入说明,该锁片式锁具具有装配组合的简便、易达到制造精密,且不易受万能钥匙任意开启的功能。但是传统的锁具是依具锁珠的结构特性,并区分为各式不同形态的锁具,每一种形态的锁具均具不同的特色,并且该独特性会在商品销售一段时间后被人学习与模仿,从而使得其锁固效能降低,易被开启。本技术中的双层联结锁具,包括有 一个锁壳,在该锁壳的内腔中设置有用于容置前、后锁体的空间,该锁壳在其外端面的中央设有圆孔,该圆孔与锁体中的活动锁件形成一个环形钥匙槽;一个前锁体,安装在锁壳内腔中圆柱形空间的外侧;一个后锁体,安装在锁壳内腔中圆柱形空间的内侧,在其外端设置有与物体相连接的锁芯;一块连接板,该连接板的中央套接在前锁体内缘端的短柱面上,外缘设有开启槽及弧形槽,而被后锁体栓锁的锁栓的一端横置在该弧形槽的槽面上;一钥匙,由一筒形匙与平板匙组成,该平板匙贯穿在前锁体中央的钥匙插孔中,并到达后锁体中央的钥匙插孔中。其中,所述前锁体为管状锁锁芯或类似的锁芯;所述后锁体为排片式锁芯或类似的锁芯。另外,所述活动锁件可在其中心设有一供平板匙插入并贯穿至内缘后锁体中央的钥匙插孔,该活动锁件也可在其后端的圆柱末端延伸有一短柱面,并在该短柱面上设有对称的切平面,其中短柱面与所述接板的中央槽套相结合。另外,所述连接板在其外柱面上设置的弧形槽的深度等于锁栓突出锁栓槽的高度,该弧形槽的幅宽是根据锁体中多个锁片被开启时所需的最大位移距离来设置的。另外,所述壳体可在中央柱面的底缘上设有对称的卡槽,该卡槽的宽度是根据前锁体为管状锁锁芯时设置的,该卡槽与前锁体的多个上锁珠的端部相卡制。另外,所述钥匙包括有一筒形匙,在该筒形匙的中央设有一用于插接平板匙的插槽,在其侧缘设有一横向圆孔,在该圆孔内设有一能够将平板匙和圆筒匙固定连接的销件;同时,在筒形匙的端面上设有多个匙槽,每一个匙槽设置的位置与管状锁的锁珠位置相对应;一平板匙,该平板匙的一端插置在所述筒形匙中央的插槽中,在平板匙的外缘设有多个匙槽,每一个匙槽与排片式锁芯的每一片锁片相对应。本技术中的双层联结锁具是在同一个锁壳中央容室内安装有两组不同形态的锁体,并在该两组锁体之间通过一连接板连结,同时,开启该两组不同形态的锁体需使具有两组不同形态的钥匙才能同步带动内部的锁芯旋转。本技术中的双层联结锁具由于利用两种不同形态的锁体,使得整个锁具在必需使用两种形态的钥匙才能开启,并且不是一般人所能学习和模仿的,从而可以确保锁具的使用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双层联结锁具的立体图,该图示出了锁具与钥匙之间的关系;图2是本技术中双层联结锁具的立体分解图,该图示出了锁具中锁壳内部的组件与传动组件之间的关系;图3是本技术中双层联结锁具的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中双层联结锁具的侧视示意图,该图示出了卡槽与上锁珠之间的卡制关系;图5是本技术中双层联结锁具的剖面图,该图示出了锁壳内的外缘锁具在插入钥匙开启时的状态;图6是图3中沿6-6线位置处的剖视示意图;图7是图5中沿7-7线位置处的剖视示意图;图8是图3中沿8-8线位置处的剖视示意图;图9是图5中沿9-9线位置处的剖视示意图;图10是图9中所示双层锁具在开启时圆弧槽与锁栓槽处于相对位置时的剖视示意图。如图1至图4所示,为了配合锁具11的安装方式,锁具11的壳体12在其外圆柱面上设有外螺纹。该壳体12在其中央的一端设有开放的柱孔53,该柱孔53在其底缘中央设有贯穿的圆孔25和钥匙插入的导向槽;当锁体15安装于壳体12的上端圆柱孔53时,壳体12在其侧缘通过一短插销51贯穿入圆孔52中,与锁体15中用于固定锁件28的固定孔37相结合,从而将锁体15固定在壳体12内柱孔53的前端,此时,在壳体12端面的圆孔25与锁体15前端圆柱29之间形成一环形匙槽55,供筒形匙21的插入及开启。锁具11的壳体12在柱孔53的底缘面上设有对称的卡槽26,该卡槽26是为了配合上锁体15为管状锁的锁芯时而设置的,当锁体15安装在壳体12的柱孔53内时,锁体15中的多个上锁珠38的端部发生位移并进行顶持,其中,锁体15利用下锁珠39在活动锁件27与固定锁件28间产生卡锁,同时,上锁珠38在活动锁件27与壳体12的柱孔53内端面卡槽26之间产生卡锁,加强锁具11的防暴功能。安装在壳体12前端的锁体15是采用传统的管状锁锁芯,后端的锁体16是采用排片式锁芯或类似的锁芯,两锁体15、16排列在同一条中心线上,用于开启锁具的钥匙13需配合两锁体15、16的构造设置,于是在锁体15的活动锁件27中央设有一贯穿至另端的钥匙插孔33,该插孔33用于贯穿钥匙13的平板匙23。钥匙13为了能同时开启两锁体15、16,其由一筒形匙21和平板匙23组成,在筒形匙21的中央设有一平板匙23,该平板匙23的端部与筒形匙21的插槽(图中未示)插接结合,同时,在钥匙13的外缘设有一圆孔18,当平板匙23的一端插接于筒形匙21的中央插槽时,通过在圆孔18中插接销件19将平板匙23和筒形匙21插接结合成一体,从而将平板匙23与筒形匙21的中心固定在预设的中心线上。在筒形匙21的端部设有配合锁体15推移开启的匙槽22,并通过不同的多个匙槽22以及匙槽22的高度变化来变更锁体15的号码。插接于筒形匙21中央的平板匙23在其两侧设有对称的匙槽24,该匙槽24是配合锁体16中每一片锁片45的圆弧槽48的位置变化来设置的。当锁具11插入锁芯开启二锁体15、16时,钥匙13前端的平板匙23先贯穿锁体15中的钥匙插孔33并到达锁体16的钥匙插孔49中,使设于平板匙23中的每一个匙槽24与锁体16中的每一片锁片45相对,同时,设于筒形匙21端面的匙槽22与锁体15中的每一个上锁珠38相对,通过预设的匙槽22的高度推移上锁珠38向内位移,直到每一组上、下锁珠38、39的相邻接触面同时被推移并位于活动锁件27、固定锁件28的相邻旋转切面上。此时,钥匙13的筒形匙21即可带动活动锁件27的旋转;内缘的锁体16中每一片锁片45先由平板匙23的每一个匙槽24先行对号,在对号旋转之前,锁体15需先行被开启,才能进行旋转;在锁体16的每一片锁片45对号完成时,平板匙23带动每一片锁片45的圆弧槽48发生位移,并移至锁芯筒44槽沟46位置,即将锁栓47移出原来的卡制位置,从而钥匙13可带动锁芯50旋转。如果锁体16的每一片锁片45只要有其中一片无法完成对号,锁栓47就不会发生位移,并到达开启位置,从而锁芯50无法被开启旋转。安装在壳体12柱孔53前端的锁体15是采用传统管状锁的锁芯,其包括有活动锁件27、固定锁件28及多个上、下锁珠38、39、弹簧40等组件,该锁体15在固定锁件28的中央设有圆柱孔35,该圆柱孔35套置于活动锁件27一端的圆柱31上,并且该圆柱31的端部贯穿至固定锁件28的外缘后保留有一短柱面58,在该短柱面58上设有对称的切平面32,该柱面58及切平面32用于套接连接板17,从而可以将锁体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层联结锁具,包括有:一个锁壳,在该锁壳的内腔中设置有用于容置前、后锁体的空间,该锁壳在其外端面的中央设有圆孔,该圆孔与锁体中的活动锁件形成一个环形钥匙槽;一个前锁体,安装在锁壳内腔中圆柱形空间的外侧;一个后锁体,安装在锁壳 内腔中圆柱形空间的内侧,在其外端设置有与物体相连接的锁芯;一块连接板,该连接板的中央套接在前锁体内缘端的短柱面上,外缘设有开启槽及弧形槽,而被后锁体栓锁的锁栓的一端横置在该弧形槽的槽面上;一钥匙,由一筒形匙与平板匙组成,该平板匙贯穿 在前锁体中央的钥匙插孔中,并到达后锁体中央的钥匙插孔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淳逸,
申请(专利权)人:洪淳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