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型钢轧机入口导卫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4365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型钢轧机入口导卫结构,导卫结构包括入口部,所述入口部与出口部连接,入口部的内侧为锥形,所述入口部的细端与出口部的内壁平滑过渡连接;出口部的高度方向为斜面、圆弧面及平面的组合,平面设置在最上端,平面与弧面连接,弧面与斜面连接;出口部的外侧面设置凸台,所述凸台通过螺栓与入口部固定;所述出口部的下方设置多组支撑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由于出口部的高度方向与下方的支撑辊将工件夹紧,使得工件无法进行上下方向的移动,保证了工件移动方向的水平高度一致,进而保证了轧制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型钢轧机入口导卫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轧钢
,具体说是一种型钢轧机的导卫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型钢的轧制对尺寸的精确度要求越来越高,而型钢的轧制过程中,入口端的位置准确度对最终的尺寸偏差影响较大。型钢一般采用运输辊由轧机的入口端进入,而运输辊是一种多根辊轮结构,在运输型钢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受到型钢的重力影响而发生变形,尤其是在轧机入口处,由于型钢在不同的运输辊间传递,因此,每个运输辊的变形量并不相同,这样就造成了型钢沿运动方向的水平高度不同,型钢的头部由于刚接触前方的运输辊,而该运输辊尚没有受到压力,因此,相比后端的运输辊变形较小,形成型钢的“翘头”现象,而随着型钢尾部脱离运输辊,则形成“翘尾”现象,这样就造成了型钢轧机入口处不能保证型钢的水平进入,进而影响最终尺寸的精确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克服型钢运输中水平方向不稳定的导卫结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型钢轧机入口导卫结构,导卫结构包括入口部,所述入口部与出口部连接,入口部的内侧为锥形,所述入口部的细端与出口部的内壁平滑过渡连接;出口部的高度方向为斜面、圆弧面及平面的组合,平面设置在最上端,平面与弧面连接,弧面与斜面连接;出口部的外侧面设置凸台,所述凸台通过螺栓与入口部固定;所述出口部的下方设置多组支撑辊。为防止支撑辊的变形影响夹持工件,所述支撑辊下方设置第二支撑辊,所述第二支撑辊与支撑辊抵接。所述圆弧面的半径为50-60mm。所述支撑辊与出口部的内侧将工件夹紧。所述凸台下方设置垫片用于调节高度。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由于出口部的高度方向与下方的支撑辊将工件夹紧,使得工件无法进行上下方向的移动,保证了工件移动方向的水平高度一致,进而保证了轧制精度。附图说明图1为导卫结构的俯视图;图2为出口端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导卫结构设置在运输辊1的上端且靠近轧机;包括入口部2,所述入口部2与出口部5连接,入口部2的内侧21为锥形,所述入口部的细端22与出口部5的内壁51平滑过渡连接;出口部的高度方向为斜面7、圆弧面8及平面6的组合,平面6设置在最上端,平面6与弧面8连接,弧面8与斜面7连接;出口部的外侧面设置凸台10,所述凸台10通过螺栓9与入口部1固定;所述出口部的下方设置多组支撑辊4;优选地,支撑辊4的下方设置第二支撑辊11,第二支撑辊11与支撑辊4抵接,这样的结构可防止由于支撑辊的变形造成工件的夹持不稳。所述圆弧面的半径为50-60mm。所述支撑辊与出口部的内侧将工件夹紧。所述凸台下方设置垫片用于调节高度。图中箭头为工件3的运动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型钢轧机入口导卫结构,其特征在于:导卫结构包括入口部,所述入口部与出口部连接,入口部的内侧为锥形,所述入口部的细端与出口部的内壁平滑过渡连接;出口部的高度方向为斜面、圆弧面及平面的组合,平面设置在最上端,平面与弧面连接,弧面与斜面连接;出口部的外侧面设置凸台,所述凸台通过螺栓与入口部固定;所述出口部的下方设置多组支撑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型钢轧机入口导卫结构,其特征在于:导卫结构包括入口部,所述入口部与出口部连接,入口部的内侧为锥形,所述入口部的细端与出口部的内壁平滑过渡连接;出口部的高度方向为斜面、圆弧面及平面的组合,平面设置在最上端,平面与弧面连接,弧面与斜面连接;出口部的外侧面设置凸台,所述凸台通过螺栓与入口部固定;所述出口部的下方设置多组支撑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钢轧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志强杨舒王东肖洋
申请(专利权)人: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