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拉拔剪力卡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4248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8 2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拉拔剪力卡榫,包括下底板(7)和上剪力板(3)、上锚栓(4)和下锚栓(5),所述下底板(7)的顶部设有相互对称的下剪力板(6),两块所述下剪力板(6)之间设有间隙,所述上剪力板(3)的底部设于所述间隙内,所述下剪力板(6)靠近间隙处均设有凸台,所述上剪力板(3)底端设有凸缘,所述凸缘卡于所述凸台的底部,所述上剪力板(6)上设有底部以上部分均埋设在桥梁上部结构中的上锚棒,所述下剪力板(6)上设有顶部以下部分均埋设在桥梁下部结构中的下锚棒,所述下锚栓(5)依次穿过下底板(7)、下剪力板(6)和下锚棒,所述上锚棒和下锚棒均为若干个。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抗拉拔剪力卡榫,提供抗拉拔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拉拔剪力卡榫
本技术属于桥梁支座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抗拉拔剪力卡榫。
技术介绍
桥梁支座是连接桥梁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的重要构件,用于将桥梁上部结构的反力和变形,包括位移和转角,可靠地传递给下部结构,因此桥梁支座收到水平和竖向的力。其中,剪力卡榫装置广泛应用于桥梁及建筑结构中,布置在梁底与墩顶之间,由于剪力卡榫装置不具备竖向承压功能,通常与其它支座组合使用,用于承担上部结构的水平力。但是,当上部结构在偏载或竖向地震作用下,为抵抗上部结构可能存在的倾覆和倒塌时,需要在梁底与墩顶之间设置抗拉拔装置。现有技术中,通常将抗拉拔装置与支座组合起来构成组合支座应用,形成抗拉拔盆式橡胶支座、抗拉拔球型钢支座等结构型式,支座需要同时满足竖向承压时的转动、滑移以及竖向抗拉时的转动、滑移等功能,不仅增加了支座设计的难度,同时增加了支座的整体外形尺寸,极大地增加了整体的工程造价。专利CN201720745287公开了一种桥梁剪力卡榫,包括卡榫顶板、卡榫底板以及位于二者之间的横向约束导向机构,所述横向约束导向机构包括连接在卡榫底板面的上约束导向机构和连接在卡榫底板顶面的下约束导向机构,上下约束导向机构配合构成横向约束导向机构;上下约束导向机构之间保留间隙,所述卡榫顶板与卡榫底板的两侧连接有用于调节间隙的大小的调节装置。该剪力卡榫配合竖向支座起到横向约束及导向作用,不仅能够抵抗桥梁或建筑较大水平荷载,同时还保证梁体的正常滑动和梁体的转动;但是剪力卡榫仍然起不到抗拉拔的作用,需要结合抗拉拔装置,同样会增加支座的设计难度、整体的外形尺寸和工程造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技术提供一种抗拉拔剪力卡榫,在剪力卡榫的横向限位装置的上剪力板顶部设置若干上锚棒,在下剪力板底部设有若干下锚棒,上锚棒底部以上部分均埋在桥梁上部结构中,下锚棒顶部一下部分均埋在桥梁下部结构中,形成竖向抗拉拔结构,以满足支座的承拉功能,与剪力卡榫配套的支座只需要承担竖向压力,将剪力卡榫增加抗拉拔力的功能,降低桥梁支座的设计难度及整体的工程造价成本。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抗拉拔剪力卡榫,包括下底板和上剪力板,还包括上锚栓和下锚栓,所述下底板的顶部设有两块相互对称的下剪力板,两块所述下剪力板之间设有间隙,所述上剪力板的底部设于所述间隙内,并于所述下剪力板形成截面为工字的结构;所述下剪力板靠近间隙处均设有凸台,所述上剪力板底端设有凸缘,所述凸缘卡于所述凸台的底部,用于限位和承受水平剪力;所述上剪力板上设有底部以上部分均埋设在桥梁上部结构中的上锚棒,所述上锚栓依次穿过所述上剪力板和上锚棒,所述下剪力板上设有顶部以下部分均埋设在桥梁下部结构中的下锚棒,所述下锚栓依次穿过所述下底板、下剪力板和下锚棒,所述上锚棒和下锚棒均为若干个。进一步地,所述上锚棒包括若干第一上锚棒和第二上锚棒,且所述第一上锚棒和第二上锚棒依次间隔错开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上锚棒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上锚棒的长度。进一步地,所述下锚棒包括若干第一下锚棒和第二下锚棒,且所述第一下锚棒和第二下锚棒依次间隔错开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下锚棒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下锚棒的长度。进一步地,所述凸台靠近所述凸缘的两侧均设有第一耐磨板。进一步地,所述凸缘靠近所述凸台的两侧均设有第二耐磨板。进一步地,所述上锚棒的顶部和下锚棒的底部均设有凸台结构,所述凸台结构埋设在桥梁中。总体而言,通过本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抗拉拔剪力卡榫,在剪力卡榫的横向限位装置的上剪力板顶部设置若干上锚棒,在下剪力板底部设有若干下锚棒,上锚棒底部以上部分均埋在桥梁上部结构中,下锚棒顶部一下部分均埋在桥梁下部结构中,形成竖向抗拉拔结构,以满足支座的承拉功能,与剪力卡榫配套的支座只需要承担竖向压力。(2)本技术的抗拉拔剪力卡榫,上锚棒包括长度不同的第一上锚棒和第二上锚棒,下锚棒包括长度不同的第一下锚棒和第二下锚棒,长度不同的锚棒一方面增加剪力卡榫竖向上抗拉拔的作用效果,另一方面通过长度的错开布置节省结构空间。(3)本技术的抗拉拔剪力卡榫,凸台靠近凸缘的两侧设有第一耐磨板,凸缘靠近凸台的两侧设有第二耐磨板,第一耐磨板和第二耐磨板接触,用于剪力卡榫在约束和承受水平力的过程中,减小上剪力板和下剪力板之间的磨损,保证剪力卡榫的实用寿命。(4)本技术的抗拉拔剪力卡榫,下锚栓直接通过下剪力板及下底板与下锚定棒连接,将竖向拉力直接传递到下锚棒上,减少了下底板的受力,结构更加紧凑。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抗拉拔剪力卡榫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抗拉拔剪力卡榫的侧视图;图3为图1中A处放大图。所有附图中,同一个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结构与零件,其中:1-第一上锚棒、2-第二上锚棒、3-上剪力板、4-上锚栓、5-下锚栓、6-下剪力板、7-下底板、8-第一下锚棒、9-第二下锚棒、10-第一耐磨板、11-第二耐磨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抗拉拔剪力卡榫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抗拉拔剪力卡榫的侧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抗拉拔剪力卡榫包括上剪力板3、下剪力板6、下底板7、第一上锚棒1、第二上锚棒2、第一下锚棒8和第二下锚棒9,下底板7与桥梁下部结构连接,下剪力板6设于下底板7的顶部,下剪力板6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块,两块下剪力板6之间间隔设置形成有间隙,两块剪力板6相互靠近的一侧的顶部均设有凸台;上剪力板3的顶部与桥梁上部结构连接,其底部设于两块下剪力板6的间隙中,并于下剪力板6形成截面为工字的结构,便于水平力的传递,且其底端的两侧均设有凸缘,凸缘卡在凸台的底部,以将上剪力板3固定在下剪力板6内起到限位作用,约束和承受水平剪力,将水平剪力传递通过剪力卡榫传递到桥梁下部结构上。图3为图1中A处放大图。如图3所示,凸台与凸缘相靠近的两侧均设有第一耐磨板10,凸缘与凸台相靠近的两侧均设有第二耐磨板11,第以耐磨板10和第二耐磨板11接触,用于剪力卡榫在约束和承受水平力的过程中,减小上剪力板3和下剪力板6之间的磨损,保证剪力卡榫的实用寿命。如图1和图2所示,上剪力板3的顶部设有若干上锚棒,包括第一上锚棒1和第二上锚棒2,且第一上锚棒1和第二上锚棒2均为若干个,第一上锚棒1和第二上锚棒2的底部均通过上锚栓4固定在上剪力板3上,底部以上的部分均埋设在桥梁上部结构中;第一上锚棒1和第二上锚棒2依次间隔错开设置,第一上锚棒1的长度小于第二上锚棒2的长度,形成上部的竖向抗拉结构,与凸台和凸缘之间形成的横向剪力机构一起,同时实现横向抗剪和竖向抗拉的效果,满足支座的承拉能力。进一步地,第一上锚棒1和第二上锚棒2不等长度设置节约了整体结构的空间,使得结构更加紧凑。下底板7的底部设有若干下锚棒,包括第一下锚棒8和第二下锚棒9,且第一下锚棒8和第二下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拉拔剪力卡榫,包括下底板(7)和上剪力板(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锚栓(4)和下锚栓(5),所述下底板(7)的顶部设有两块相互对称的下剪力板(6),两块所述下剪力板(6)之间设有间隙,所述上剪力板(3)的底部设于所述间隙内,并与所述下剪力板(6)形成截面为工字的结构;所述下剪力板(6)靠近间隙处均设有凸台,所述上剪力板(3)底端设有凸缘,所述凸缘卡于所述凸台的底部,用于限位和承受水平剪力;所述上剪力板(3)上设有底部以上部分均埋设在桥梁上部结构中的上锚棒,所述上锚栓(4)依次穿过所述上剪力板(3)和上锚棒,所述下剪力板(6)上设有顶部以下部分均埋设在桥梁下部结构中的下锚棒,所述上锚棒和下锚棒均为若干个,所述下锚栓(5)依次穿过所述下底板(7)、下剪力板(6)和下锚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拉拔剪力卡榫,包括下底板(7)和上剪力板(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锚栓(4)和下锚栓(5),所述下底板(7)的顶部设有两块相互对称的下剪力板(6),两块所述下剪力板(6)之间设有间隙,所述上剪力板(3)的底部设于所述间隙内,并与所述下剪力板(6)形成截面为工字的结构;所述下剪力板(6)靠近间隙处均设有凸台,所述上剪力板(3)底端设有凸缘,所述凸缘卡于所述凸台的底部,用于限位和承受水平剪力;所述上剪力板(3)上设有底部以上部分均埋设在桥梁上部结构中的上锚棒,所述上锚栓(4)依次穿过所述上剪力板(3)和上锚棒,所述下剪力板(6)上设有顶部以下部分均埋设在桥梁下部结构中的下锚棒,所述上锚棒和下锚棒均为若干个,所述下锚栓(5)依次穿过所述下底板(7)、下剪力板(6)和下锚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拉拔剪力卡榫,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锚棒包括若干第一上锚棒(1)和第二上锚棒(2),且所述第一上锚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雪梅佘蜜陈飞原志磊周春王冰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海润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