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嵌式挡土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42427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8 2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嵌式挡土砖,包括第一砖体和第二砖体,所述第一砖体和第二砖体均为非烧结工艺压制而成的立方体结构的透水砖,所述第一砖体的右侧面底端设有下凸台,所述下凸台的顶面上设有下通孔,所述第二砖体的左侧面顶端设有上凸台,所述上凸台的顶面上设有上通孔,所述上凸台搭接在下凸台的上方,且上通孔位于下通孔的正上方,所述上通孔和下通孔内插接有连接体,所述第一砖体和第二砖体的前后侧面之间均设有疏水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挡土砖之间的自嵌式连接,使得砖体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可靠,平铺表面更加平整美观,整体使用效果更好,可实现道路表面雨水的快速下渗,及时补充地下水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嵌式挡土砖
本技术涉及市政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自嵌式挡土砖。
技术介绍
目前,在城市道路的人行道或河堤护岸等地方多铺设采用常规方式加工的陶瓷地砖或水泥混凝土地砖,这些地砖普遍存在透水性差的问题,不仅在雨季时阻碍雨水渗入地下,导致路面积水,妨碍人们的出行,而且宝贵的淡水资源最终随排水管道流走,一方面加重了城市排水设置的运行负担,另一方面导致地下水位难以补充回升,直接影响城市植被的健康;虽然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些具备透水性的透水砖,然而在大雨量时单靠砖体自身的透水性能很难及时将表面的积水排除,同时透水砖的平铺过程中紧靠底面或砖体外侧的凸起实现连接,容易出现分离和松垮现象,影响外观和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自嵌式挡土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嵌式挡土砖,包括第一砖体和第二砖体,所述第一砖体和第二砖体均为非烧结工艺压制而成的立方体结构的透水砖,所述第一砖体的右侧面底端设有下凸台,所述下凸台的顶面上设有下通孔,所述第二砖体的左侧面顶端设有上凸台,所述上凸台的顶面上设有上通孔,所述上凸台搭接在下凸台的上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嵌式挡土砖,包括第一砖体(1)和第二砖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砖体(1)和第二砖体(2)均为非烧结工艺压制而成的立方体结构的透水砖,所述第一砖体(1)的右侧面底端设有下凸台(3),所述下凸台(3)的顶面上设有下通孔(4),所述第二砖体(2)的左侧面顶端设有上凸台(5),所述上凸台(5)的顶面上设有上通孔(6),所述上凸台(5)搭接在下凸台(3)的上方,且上通孔(6)位于下通孔(4)的正上方,所述上通孔(6)和下通孔(4)内插接有连接体(7),所述第一砖体(1)和第二砖体(2)的前后侧面之间均设有疏水通道(8),所述疏水通道(8)的两端口处均设有半圆形的对接通道(9),两个对接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嵌式挡土砖,包括第一砖体(1)和第二砖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砖体(1)和第二砖体(2)均为非烧结工艺压制而成的立方体结构的透水砖,所述第一砖体(1)的右侧面底端设有下凸台(3),所述下凸台(3)的顶面上设有下通孔(4),所述第二砖体(2)的左侧面顶端设有上凸台(5),所述上凸台(5)的顶面上设有上通孔(6),所述上凸台(5)搭接在下凸台(3)的上方,且上通孔(6)位于下通孔(4)的正上方,所述上通孔(6)和下通孔(4)内插接有连接体(7),所述第一砖体(1)和第二砖体(2)的前后侧面之间均设有疏水通道(8),所述疏水通道(8)的两端口处均设有半圆形的对接通道(9),两个对接通道(9)之间设有漏水通道(10),所述第一砖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允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沃源海绵城市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