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排尾线装置
本技术涉及排线机
,尤其涉及一种排尾线装置。
技术介绍
铜线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尾线进行有效排放,通过排线机可以对尾线进行排出,便于工作人员对排出的尾线进行使用和加工。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排线机,没有设置第三伺服电机、螺帽、第二螺纹杆、凹槽和支撑板,不能便于使用者对线盘进行升高和降低,没有设置第二伺服电机、第一螺纹杆、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不能使左支柱和右支柱进行相向和相反运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排尾线装置,可以有效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没有设置第三伺服电机、螺帽、第二螺纹杆、凹槽和支撑板,不能便于使用者对线盘进行升高和降低,没有设置第二伺服电机、第一螺纹杆、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不能使左支柱和右支柱进行相向和相反运动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排尾线装置,包括支撑座和支撑板,所述支撑座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放置槽,且支撑座的内部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支撑座的内部顶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放置槽的一侧设置有左滑杆,且放置槽的另一侧设置有右滑杆,所述放置槽的内部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三伺服电机,且放置槽的内部顶端固定安装有第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排尾线装置,包括支撑座(10)和支撑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0)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放置槽(2),且支撑座(10)的内部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15),所述支撑座(10)的内部顶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杆(14),所述放置槽(2)的一侧设置有左滑杆(19),且放置槽(2)的另一侧设置有右滑杆(11),所述放置槽(2)的内部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三伺服电机(24),且放置槽(2)的内部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三套筒(21),所述放置槽(2)的内部靠近第三伺服电机(24)顶端位置处设置有第二螺纹杆(20),且放置槽(2)的顶端嵌入安装有第一伸缩杆(4),所述第二螺纹杆(20)的外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尾线装置,包括支撑座(10)和支撑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0)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放置槽(2),且支撑座(10)的内部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15),所述支撑座(10)的内部顶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杆(14),所述放置槽(2)的一侧设置有左滑杆(19),且放置槽(2)的另一侧设置有右滑杆(11),所述放置槽(2)的内部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三伺服电机(24),且放置槽(2)的内部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三套筒(21),所述放置槽(2)的内部靠近第三伺服电机(24)顶端位置处设置有第二螺纹杆(20),且放置槽(2)的顶端嵌入安装有第一伸缩杆(4),所述第二螺纹杆(20)的外部套接有螺帽(23),所述螺帽(23)的外部套接有活动板(22),所述支撑板(5)固定安装在第一伸缩杆(4)的顶端,且支撑板(5)的顶端开设有凹槽(25),所述左滑杆(19)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左支柱(1),所述右滑杆(1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右支柱(7),所述右支柱(7)的一侧设置有第一伺服电机(9),且右支柱(7)的另一侧设置有线盘(3),所述右支柱(7)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控制开关(8),且右支柱(7)与线盘(3)的连接处设置有固定块(6),所述固定块(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插杆(26),且固定块(6)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转轴(27),所述支撑杆(14)的一侧开设有第二伸缩杆(13),且支撑杆(14)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三伸缩杆(17),所述第三伸缩杆(17)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套筒(18),所述第二伸缩杆(13)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套筒(12),所述第二套筒(18)与第一套筒(12)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螺纹杆(16),所述第一伺服电机(9)、第二伺服电机(15)和第三伺服电机(24)的输入端与控制开关(8)上对应第一伺服电机(9)、第二伺服电机(15)和第三伺服电机(24)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开关(8)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东亮,汤良安,熊灵,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德鑫泰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