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手术缝合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3992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8 2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手术缝合线,由以下质量份的各组分组成:5‑海因乙酸改性多聚赖氨酸20‑30份、聚乙二醇羟基酸改性聚乳酸10‑20份、基于海藻酸钠聚己内酯类共聚物45‑55份、γ‑环糊精10‑20份、羟丁基甲基纤维素5‑1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医用手术缝合线具有吸收完全、抗拉强度高、生物相容性好、能促进细胞生长,同时具备杀菌消炎、止血的功效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手术缝合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用品
,尤其涉及一种医用手术缝合线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医用手术缝合线是指在外科手术当中,或者外伤处置当中,用于结扎止血、缝合止血以及组织缝合的特殊线,它对伤口的初期愈合有很重要的作用。一般可分为可吸收线和不可吸收线两类,不可吸收缝合线在体内不降解,如不取出则作为身体异物留在组织中,较容易引起组织感染;可吸收线缝合线在身体组织内通过酸、碱或酶作用降解,降解速度取决于组织的温度、pH值及缝合线周围的液态环境,降解后产物转化为人体的代谢产物和排泄物,无毒无害。因此,可吸收手术缝合线是医用手术缝合线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可吸收缝合线根据材质及吸收程度不同可分为:羊肠线、化学合成线、纯天然胶原蛋白缝合线。这些可吸收缝合线均存在一些不足,羊肠线易造成结石,且吸收性不好;化学合成线吸收慢,不利于加快伤口恢复速度;纯天然胶原蛋白缝合线取材困难,成本高,不适合大范围使用。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号CN1051510A提出了一种胶原-聚乙烯醇可吸收手术缝合线的制备方法,但由于这种胶原线在体内的降解是先发生溶解、溶胀,而后降解,使缝合线容易发生较大程度的膨胀,造成结扎不牢。公开号为CN102573935A的专利报道了一种壳聚糖可吸收缝合线的制备方法,一般用于纺丝制造缝合线的壳聚糖必须具有较高的粘度,因此对于原料的要求较高;此外,壳聚糖来源于动物体,受到原材料的影响,其制品性能稳定性较差。因此,开发一种制备简单、生物相容性好、吸收充分、机械性能优异,且具有杀菌消炎作用的医用手术缝合线符合市场需求,具有广泛的市场价值和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医用手术缝合线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原料易得,价格低廉,适合大规模生产。制备得到的医用手术缝合线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传统手术缝合线或多或少存在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低、缝合效果差、生物相容性不好、吸收不完全、容易造成结石的缺陷,具有吸收完全、抗拉强度高、生物相容性好、能促进细胞生长,同时具备杀菌消炎、止血的功效的优点。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医用手术缝合线,由以下质量份的各组分组成:5-海因乙酸改性多聚赖氨酸20-30份、聚乙二醇羟基酸改性聚乳酸10-20份、基于海藻酸钠聚己内酯类共聚物45-55份、γ-环糊精10-20份、羟丁基甲基纤维素5-10份。优选地,所述5-海因乙酸改性多聚赖氨酸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5-海因乙酸溶于有机溶剂中形成溶液,再向溶液中加入多聚赖氨酸、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1-羟基苯并三唑,在60-80℃下搅拌反应6-8小时,后旋蒸除去溶剂,并依次用乙醇、水分别洗涤3-5次,再置于真空干燥箱中烘15-20小时,得到5-海因乙酸改性多聚赖氨酸。优选地,所述5-海因乙酸、有机溶剂、多聚赖氨酸、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1-羟基苯并三唑的质量比为1:(10-15):(3-5):0.5:0.3。优选地,所述有机溶剂选自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二甲亚砜中的一种。优选地,所述聚乙二醇羟基酸改性聚乳酸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聚乙二醇羟基酸、聚乳酸加入到二氧六环中,再向其中加入浓硫酸,在170-180℃下回流反应8-10小时,后旋蒸除去二氧六环,向其中加入水洗,直至洗出液接近中性,得到聚乙二醇羟基酸改性聚乳酸。优选地,所述聚乙二醇羟基酸、聚乳酸、二氧六环、浓硫酸的质量比为1:2:(10-15):0.3。优选地,所述基于海藻酸钠聚己内酯类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马来酰亚胺端基聚己内酯、烯丙基海因、食品级海藻酸钠、银甲基丙烯酸盐、5-乙烯基-2-噻唑胺、引发剂、乳化剂加入到混合溶剂中,在氮气或惰性气体氛围80-90℃下搅拌反应4-6小时,后旋蒸除去溶剂,得到基于海藻酸钠聚己内酯类共聚物。优选地,所述马来酰亚胺端基聚己内酯为预先制备,制备方法参考:Zhang,M.J.;Liu,H.H.;Shao,W.;Miao,K.;Zhao,Y.L.SynthesisandpropertiesofmulticleavableamphiphilicdendriticcomblikeandtoothbrushlikecopolymerscomprisingalternatingPEGandPCLgrafts.Macromolecules,2013,46,1325-1336。较佳地,所述马来酰亚胺端基聚己内酯、烯丙基海因、食品级海藻酸钠、银甲基丙烯酸盐、5-乙烯基-2-噻唑胺、引发剂、乳化剂、混合溶剂的质量比为2:1:1:0.5:0.2:(0.03-0.05):0.04:(20-25)。较佳地,所述引发剂选自过硫酸钾、过硫酸钠、过硫酸铵中的一种或几种。较佳地,所述乳化剂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盐、十二烷基磺酸钠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较佳地,所述混合溶剂是N,N-二甲基甲酰胺与水按质量比1:1混合而成的混合物。较佳地,所述惰性气体选自氦气、氖气、氩气中的一种。优选地,一种医用手术缝合线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照质量配比将原料加入到高速混合机中,在转速为70-90r/min下混合20-30分钟,得到混合料;然后将混合料送入双螺杆挤出机中造粒、冷却、干燥、切割后得到母粒;后将母粒进行熔融抽丝成直径为0.02-0.05mm的丝线;再将丝线放入医用酒精中消毒2-3h,最后真空干燥即得医用手术缝合线。较佳地,所述双螺杆挤出机温度为220-250℃,螺杆转速为1100-1300r/min。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医用手术缝合线,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原料易得,价格低廉,适合大规模生产。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医用手术缝合线,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传统手术缝合线或多或少存在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低、缝合效果差、生物相容性不好、吸收不完全、容易造成结石的缺陷,具有吸收完全、抗拉强度高、生物相容性好、能促进细胞生长,同时具备杀菌消炎、止血的功效的优点。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医用手术缝合线,利用聚乙二醇羟基酸改性聚乳酸,改善了其亲水性及表面润湿程度,使得其具有较好的吸血吸湿保湿作用,从而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减轻患者痛苦,减小发炎概率,提高手术成功率;主链通过马来酰亚胺端基聚己内酯、烯丙基海因、食品级海藻酸钠、银甲基丙烯酸盐、5-乙烯基-2-噻唑胺共聚,协同作用,提高缝合线的生物相容性和抗菌性,且具有广普性;通过共聚,有利于调节各部分比重,从而根据需要设计更合理的结构;食品级海藻酸钠以共聚单体的形式引入到分子链中比直接加入或通过离子键引入更稳定,分散更均匀,有利于提高缝合线的性能稳定性;噻唑基,银离子、海因和多聚赖氨酸结构协同作用,均能提高材料的抗菌性能;添加环糊精,其特有的结构,有利于提高缝合线综合性能;聚乳酸、聚己内酯结构的加入有利于其生物降解,使用安全无害,卫生环保;各原料协同作用,使得缝合线综合性能优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目的以及优点更加清晰易懂,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用手术缝合线,其特征在于,其组分包括:5‑海因乙酸改性多聚赖氨酸、聚乙二醇羟基酸改性聚乳酸、基于海藻酸钠聚己内酯类共聚物、γ‑环糊精、羟丁基甲基纤维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手术缝合线,其特征在于,其组分包括:5-海因乙酸改性多聚赖氨酸、聚乙二醇羟基酸改性聚乳酸、基于海藻酸钠聚己内酯类共聚物、γ-环糊精、羟丁基甲基纤维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手术缝合线,其特征在于,各组分的质量份数如下:5-海因乙酸改性多聚赖氨酸20-30份、聚乙二醇羟基酸改性聚乳酸10-20份、基于海藻酸钠聚己内酯类共聚物45-55份、γ-环糊精10-20份、羟丁基甲基纤维素5-10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手术缝合线,其特征在于,所述5-海因乙酸改性多聚赖氨酸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5-海因乙酸溶于有机溶剂中形成溶液,再向溶液中加入多聚赖氨酸、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1-羟基苯并三唑,在60-80℃下搅拌反应6-8小时,后旋蒸除去溶剂,并依次用乙醇、水分别洗涤3-5次,再置于真空干燥箱中烘15-20小时,得到5-海因乙酸改性多聚赖氨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用手术缝合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选自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二甲亚砜中的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手术缝合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二醇羟基酸改性聚乳酸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聚乙二醇羟基酸、聚乳酸加入到二氧六环中,再向其中加入浓硫酸,在170-180℃下回流反应8-10小时,后旋蒸除去二氧六环,向其中加入水洗,直至洗出液接近中性,得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生卫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博隽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