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钢管内部作业操作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3635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8 23:56
一种压力钢管内部作业操作平台,它包括框架、上平台、中间平台和爬梯,通过与框架连接的上平台和中间平台组成多层结构,通过框架底部设置向两侧张开的滚轮与压力钢管内壁接触滚动,通过中间平台两侧设置可伸缩的限位机构与压力钢管内壁抵触限位,通过操作人员通过爬梯进入到上平台和中间平台上进行作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原压力钢管内部施工时需要频繁架设和拆卸脚手架,劳动强度高,施工效率低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施工过程可推动操作平台整体转入下一个作业点,无需频繁拆卸组装,位于操作平台上的施工工具无需频繁搬运,劳动强度低,施工效率高,安全可靠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力钢管内部作业操作平台
本技术属于水电站压力钢管焊接辅助
,涉及一种压力钢管内部作业操作平台。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水电站,尤其是抽水蓄能电站的引水系统多采用钢衬的形式,也就是压力钢管,且绝大部分压力钢管采用埋管的形式布置,这就要求压力钢管需要在洞内进行拼焊,而洞内压力钢管工作环境复杂,高度较高,长度较长,连接点较多,钢管内壁焊接作业时,需要架设脚手架登高作业,作业后需要拆除,每两个压力钢管连接之间的作业需要反复拆卸组装脚手架,劳动强度高,施工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压力钢管内部作业操作平台,结构简单,采用与框架连接的上平台和中间平台组成多层结构,框架底部设置向两侧张开的滚轮与压力钢管内壁接触滚动,中间平台两侧设置可伸缩的限位机构与压力钢管内壁抵触限位,操作人员通过爬梯进入到上平台和中间平台上进行作业,施工过程可推动操作平台整体转入下一个作业点,无需频繁拆卸组装,位于操作平台上的施工工具无需频繁搬运,劳动强度低,施工效率高,安全可靠。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压力钢管内部作业操作平台,它包括框架、上平台、中间平台和爬梯;所述上平台位于框架上部;所述中间平台位于框架的中部;所述爬梯位于框架的两侧;所述框架底部设有向两侧张开的滚轮与底座连接;所述中间平台的宽度大于上平台的宽度;所述中间平台两侧设有可伸缩的限位机构。所述框架包括与底座下部连接的滚轮和与上部连接的侧框;所述底座由型材组装成矩形结构的水平支撑;所述侧框由型材组装成矩形结构的垂直支撑;所述上平台和中间平台与底座两侧的侧框连接。所述上平台和中间平台均由型材组装成水平结构的矩形框,上平台铺设上踏板,中间平台铺设下踏板。所述上平台和中间平台两侧均设有上护栏和下护栏。所述限位机构包括与调节座连接的丝杆;所述调节座为中空的管体,管体内壁设有螺纹,管体与中间平台连接固定;所述丝杆为中部设有调节把手的杆状体,设有螺纹的一端与管体配合,另一端与弧形橡胶垫连接。所述爬梯为垂直的踏步梯,上中下分别与上平台、中间平台和底座连接固定。所述上护栏和下护栏为设有边框的钢丝网,钢丝网的侧沿位于槽型结构的边框内,边框与矩形框连接固定。一种压力钢管内部作业操作平台,它包括框架、上平台、中间平台和爬梯;上平台位于框架上部;中间平台位于框架的中部;爬梯位于框架的两侧;框架底部设有向两侧张开的滚轮与底座连接;中间平台的宽度大于上平台的宽度;中间平台两侧设有可伸缩的限位机构。结构简单,通过与框架连接的上平台和中间平台组成多层结构,通过框架底部设置向两侧张开的滚轮与压力钢管内壁接触滚动,通过中间平台两侧设置可伸缩的限位机构与压力钢管内壁抵触限位,通过操作人员通过爬梯进入到上平台和中间平台上进行作业,施工过程可推动操作平台整体转入下一个作业点,无需频繁拆卸组装,位于操作平台上的施工工具无需频繁搬运,劳动强度低,施工效率高,安全可靠。在优选的方案中,框架包括与底座下部连接的滚轮和与上部连接的侧框;底座由型材组装成矩形结构的水平支撑;侧框由型材组装成矩形结构的垂直支撑;上平台和中间平台与底座两侧的侧框连接。结构简单,底座与侧框连接组成中空的框体,滚轮与压力钢管内壁接触滚动,并支撑上部的结构重量,底座和侧框由槽钢相互通过紧固件连接,拆卸和组装方便,可在压力钢管内部进行组装。在优选的方案中,上平台和中间平台均由型材组装成水平结构的矩形框,上平台铺设上踏板,中间平台铺设下踏板。结构简单,采用由紧固件连接的多个型材组装的上平台和中间平台,拆卸和组装方便,可在压力钢管内部进行组装,上踏板和下踏板用于操作人员行走和堆放设备,为木板或缕空的钢板,重量轻,便于运输和组装。在优选的方案中,上平台和中间平台两侧均设有上护栏和下护栏。结构简单,施工过程中,操作人员和设备位于上踏板和下踏板上,上护栏和下护栏可阻挡操作人员和设备掉落,安全可靠。在优选的方案中,限位机构包括与调节座连接的丝杆;调节座为中空的管体,管体内壁设有螺纹,管体与中间平台连接固定;丝杆为中部设有调节把手的杆状体,设有螺纹的一端与管体配合,另一端与弧形橡胶垫连接。结构简单,定位时,与中间平台两侧连接的限位机构,分别位于两个相互连接的压力钢管接缝的两侧,旋转丝杆中部的调节把手,丝杆向两边伸展,弧形橡胶垫与压力钢管内表面抵触限位,反旋丝杆中部的调节把手,丝杆向中间收缩,解除限位。在优选的方案中,爬梯为垂直的踏步梯,上中下分别与上平台、中间平台和底座连接固定。结构简单,爬梯用于作业人员爬高进入上平台和中间平台内,采用紧固件与上平台、中间平台和底座连接固定,安装拆卸方便。在优选的方案中,上护栏和下护栏为设有边框的钢丝网,钢丝网的侧沿位于槽型结构的边框内,边框与矩形框连接固定。结构简单,上护栏和下护栏采用在槽型结构的边框内设置钢丝网,降低了整体的重量,安装时,紧固件穿过边框与侧框连接,安装拆卸方便。一种压力钢管内部作业操作平台,它包括框架、上平台、中间平台和爬梯,通过与框架连接的上平台和中间平台组成多层结构,通过框架底部设置向两侧张开的滚轮与压力钢管内壁接触滚动,通过中间平台两侧设置可伸缩的限位机构与压力钢管内壁抵触限位,通过操作人员通过爬梯进入到上平台和中间平台上进行作业。本技术克服了原压力钢管内部施工时需要频繁架设和拆卸脚手架,劳动强度高,施工效率低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施工过程可推动操作平台整体转入下一个作业点,无需频繁拆卸组装,位于操作平台上的施工工具无需频繁搬运,劳动强度低,施工效率高,安全可靠的特点。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工作状态图。图中:框架1,底座11,滚轮12,侧框13,上平台2,上踏板21,上护栏22,中间平台3,下踏板31,下护栏32,限位机构33,爬梯4。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3中,一种压力钢管内部作业操作平台,它包括框架1、上平台2、中间平台3和爬梯4;所述上平台2位于框架1上部;所述中间平台3位于框架1的中部;所述爬梯4位于框架1的两侧;所述框架1底部设有向两侧张开的滚轮12与底座11连接;所述中间平台3的宽度大于上平台2的宽度;所述中间平台3两侧设有可伸缩的限位机构33。结构简单,通过与框架1连接的上平台2和中间平台3组成多层结构,通过框架1底部设置向两侧张开的滚轮12与压力钢管内壁接触滚动,通过中间平台3两侧设置可伸缩的限位机构33与压力钢管内壁抵触限位,通过操作人员通过爬梯4进入到上平台2和中间平台3上进行作业,施工过程可推动操作平台整体转入下一个作业点,无需频繁拆卸组装,位于操作平台上的施工工具无需频繁搬运,劳动强度低,施工效率高,安全可靠。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框架1包括与底座11下部连接的滚轮12和与上部连接的侧框13;所述底座11由型材组装成矩形结构的水平支撑;所述侧框13由型材组装成矩形结构的垂直支撑;所述上平台2和中间平台3与底座11两侧的侧框13连接。结构简单,底座11与侧框13连接组成中空的框体,滚轮12与压力钢管内壁接触滚动,并支撑上部的结构重量,底座11和侧框13由槽钢相互通过紧固件连接,拆卸和组装方便,可在压力钢管内部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力钢管内部作业操作平台,其特征是:它包括框架(1)、上平台(2)、中间平台(3)和爬梯(4);所述上平台(2)位于框架(1)上部;所述中间平台(3)位于框架(1)的中部;所述爬梯(4)位于框架(1)的两侧;所述框架(1)底部设有向两侧张开的滚轮(12)与底座(11)连接;所述中间平台(3)的宽度大于上平台(2)的宽度;所述中间平台(3)两侧设有可伸缩的限位机构(3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力钢管内部作业操作平台,其特征是:它包括框架(1)、上平台(2)、中间平台(3)和爬梯(4);所述上平台(2)位于框架(1)上部;所述中间平台(3)位于框架(1)的中部;所述爬梯(4)位于框架(1)的两侧;所述框架(1)底部设有向两侧张开的滚轮(12)与底座(11)连接;所述中间平台(3)的宽度大于上平台(2)的宽度;所述中间平台(3)两侧设有可伸缩的限位机构(3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钢管内部作业操作平台,其特征是:所述框架(1)包括与底座(11)下部连接的滚轮(12)和与上部连接的侧框(13);所述底座(11)由型材组装成矩形结构的水平支撑;所述侧框(13)由型材组装成矩形结构的垂直支撑;所述上平台(2)和中间平台(3)与底座(11)两侧的侧框(13)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钢管内部作业操作平台,其特征是:所述上平台(2)和中间平台(3)均由型材组装成水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振伍贤义何启忠彭本荣梁启军曹利群李光亮周全巨邦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葛洲坝集团机械船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